《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推荐3篇)

时间:2018-05-05 08:22: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为一篇题为《雪地里的小画家》的阅读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画家在雪地中创作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创作的乐趣和艺术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感受艺术的美和力量,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感受艺术的美和力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雪地中的画作,引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阅读理解

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回答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情感体验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能感受到这个小画家的创作乐趣吗?你曾经有过类似的创作经历吗?你喜欢艺术吗?为什么?

4.艺术创作

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述,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一幅自己在雪地中创作的画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5.分享与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通过欣赏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力量和美。

五、教学辅助工具

投影仪、画笔、画纸、雪地画作展示等。

六、板书设计

主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关键词:创作、乐趣、艺术、美、力量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感受艺术的美和力量,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法。同时,教师应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篇三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实验教科书(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冬天》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这样的课文形象、直观、感情色彩强,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地吸引孩子。

  本课我安排两课时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本课是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 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知识目标:识字15个,学习感叹句,比喻句,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雪”是南方孩子难以见到的,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 、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了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猫、小狗、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可强的儿童趣味,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看看、读读、画画、想想。看看是导入,读读是主要部分,画画是巩固,想想是延伸。

  看看:

  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收集到的'图片回答)。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教师指着它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么说,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读读: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基本上都是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我设计了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比如:用拼音,问同桌,听别人读,查认字表,甚至可以猜一猜等)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掌握生字的读音,初步认识字形,使识字与感知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分工合作,渗透合作精神。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三)教师用问题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谁?

  它们是谁?怎么画画?

  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

  (四)质疑

  在《语文标准》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学生在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肯定会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如:为什么它们不用颜料不用笔?问题提出来后,大家一起解决。

  (五)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阅读目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说出他自己的想法后,师再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这也是我为什么将录音机朗读这一程序安排在学生自己分析完作品的情感以后的原因。我想很多人都会将录音机朗读放在前面,我个人认为,假如先听录音机范读或者教师范读,这就好像给了学生一个局限,一个框架。也就减少让学生自己用心去体验的机会。

  (六)录音机朗读,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七)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八)试着背诵课文,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

  这一部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样才能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画画:

  1、学生自己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

  儿童好奇,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画的同学让他们连一连,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画或连线重温课文内容。

  2、教师用简笔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为小画家,帮助理解比喻句,理解课文。

  想想: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在课文的总结阶段,可启发学生思考: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出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不能参加,为什么?发散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