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比赛》说课稿 篇一
标题:激发学生参与的比赛组织方法
导语:组织比赛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团队合作和培养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介绍一些激发学生参与的比赛组织方法。
一、明确目标和规则
在组织比赛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比赛的目标和规则。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某个技能或知识的水平,也可以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要简单明了,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并遵守。
二、设置奖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可以设置奖励机制,例如设立奖金或奖状。奖励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团队的。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动力,提高比赛的参与度和竞争力。
三、多样化比赛形式
为了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我们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比赛形式。例如,可以组织知识竞赛、实践技能比拼、团队合作挑战等。不同形式的比赛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四、合理安排比赛时间
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精力消耗,我们要合理安排比赛的时间。可以选择在周末或假期进行,避免对学生正常学习造成干扰。同时,比赛的时间要充分利用,避免出现过长或过短的情况,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五、注重评价和反馈
比赛结束后,我们要及时给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通过打分、点评或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成长,同时也为下一次比赛的组织提供参考。
六、参与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组织比赛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向学生们提供多个比赛项目,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提高比赛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通过合理的组织方法,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同时,比赛也可以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组织比赛》说课稿 篇二
标题:比赛组织中的师生互动与合作
导语:比赛组织不仅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与合作的重要时刻。本文将介绍在比赛组织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与合作。
一、明确师生角色
在比赛组织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学生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既要提供指导和支持,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
二、鼓励学生参与决策
在比赛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决策,例如选择比赛项目、确定比赛规则等。学生参与决策可以增加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协商能力。
三、提供资源和支持
教师在比赛组织中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例如提供学习材料、技术指导、团队合作培训等。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问题。
四、组织师生互动活动
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互动活动,例如师生座谈会、学生分享会、教师示范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五、注重师生反馈与评价
在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评价。可以通过打分、点评或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教师也要接受学生的反馈与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组织能力。
六、共同分享成果与经验
比赛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分享比赛的成果和经验。可以通过展示、交流或写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收获,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们分享组织比赛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促进教学与学习的共同进步。
总结:比赛组织既是学生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与合作的重要时刻。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组织比赛》说课稿 篇三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组织比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教材以"组织什么比赛好呢"引入统计活动。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4、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突出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课堂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我本着设计新、处理活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组织什么比赛好呢"引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小组活动中我让学生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在交流中比较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较简单的统计方法,为学生的大组活动提供了再创造的机会。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生活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小组里统计文具的数量,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文具店的经理,你要怎样进货"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决策,切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学习方法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趣味统计,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作出分析,这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强调自主、合作,大胆更新学法。
首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班上要组织一次比赛,要组织什么比赛好呢?应该是全班最喜欢的那项活动,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其次,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在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该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学生先通过"你说我记"的游戏活动,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然后选取自己认为较合理的、喜欢的方法,进而为大组活动做好准备。在练习中,统计小组内每个同学的文具时,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分类、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既解决了问题,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体现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唤起主体意识。
1、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什么比赛好呢?
2、同学们说了很多种比赛,在这些比赛中。你最喜欢哪项比赛呢?能说说理由吗?
3、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很清楚地知道全班同学中有多少人喜欢跳绳,有多少人喜欢踢球,又有多少人喜欢套圈或其他活动?(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激活主体意识。
1、用"你说我记"的方法收集数据。
2、交流统计结果和统计方法。
3、比较统计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如果让你再来统计一次,你会用哪种方法?)
4、大组活动,统计全班最喜欢哪项比赛活动。
5、整理数据,填涂统计图。
①出示"最喜欢的活动统计图",并介绍这是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②让学根据调查结果把教科书上的统计图填涂完整。
6、分析数据,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几名同学,喜欢哪种比赛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比赛的人数最少,班上最好组织什么比赛等。)
(三)组织小组活动,运用方法统计文具。
1、统计出小组同学的每种文具的数量。
2、交流统计方法和统计结果。
3、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如果你是文具店的经理,你要怎样根据统计出来的结果进货?
(四)趣味统计,丰富学生的主体意识。
1、师:每个同学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况满意吗?我们也来做个统计。
出示三块磁性小黑板,说明统计方法:三块磁性小黑板分别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还需努力",请同学们排队上台根据对自己的评价将手中的小圆片贴到相应的小黑板上。
2、观察小黑板,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谈话结束全课,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大胆地展现自我
《组织比赛》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组织比赛》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分类、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进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与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相关的知识作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据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可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激趣法、鼓励探索、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我把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活动,并以奖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同时也为课堂的练习作铺垫。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安排了以下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让学生乐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先播放一段动物奔跑的视频:“这些动物跑得真快,它们想去哪呢?哦,原来在大森林里狮子大王组织动物们进行运动比赛,动物们都赶去参加!你们也想去看看吗?”我顺势引出课题:组织比赛(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我们班同学最喜欢什么活动”改为“组织动物比赛”,这样,学习的知识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具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统计知识的欲望。】
(二)参与操作,体验过程。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
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收集整理数据。 沿着新课导入所创设的动物组织比赛的情境:“动物们有的说喜欢跳绳,有的说喜欢跑步,也有的喜欢拍球!哎,狮子大王可头疼了!到底组织什么比赛呢?”我引导学生说出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动物最多就组织哪一项。我出示统计表,指导学生根据课件填写,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小动物有几只,就在下面的( )里填几。观察统计表,比较后得出喜欢拍球的小动物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活动二:数一数,涂一涂——认识条形统计图。 这时,我说:“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让狮子大王一眼就看出喜欢什么比赛的动物最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注意力又一下子集中起来。我接着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出----“这是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让学生观察,并明确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1。我一边讲解一边根据统计表来示范完成条形统计图中的一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完成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一眼就看出喜欢拍球比赛的动物最多,“狮子大王”就决定组织拍球比赛。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边动手一边思考,实现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的设计意图。】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分析条形统计图。 现代教育论认为,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数学中提出问题,在经历数学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技能的最佳方式。 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想一想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再请学生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想一想、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探究习惯,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开展比赛,反馈深化。
首要教学原理指出,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对低年级儿童来说,适宜的.方法是把问题情趣化,生活化。因此,我请孩子们进行拍球比赛,先提出这样的比赛规则,根据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学生通过拍球——数数——记录——完成统计表等学习活动,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手中的条形统计图。我根据条形统计图,宣布比赛的冠军。再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知识。】
(四)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这一环节中我紧抓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巩固,加以拓展。
1、体会生活中统计的广泛应用。 我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问题要用统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我就地取材,进入下一个练习。
2、统计课堂评价情况,应用提高。 “这节课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呢?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我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奖品,完成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3、调查最爱看的动画片。 我让学生观察“最爱看的动画片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对统计的认识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五)互动评价,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总结,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总结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六)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一位数学教学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所以,我继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请调查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什么活动,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并完成课本第85页的条形统计图。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突出了重点,又击破难点。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我立足发展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组织比赛》说课稿 篇五
各位评委、老师们:
早上好!我执教的课题是《组织比赛》下面我将从备课思路,研究主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阐述我们学校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
一、集体备课的思路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
《组织比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2、使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根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
4.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法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我本着以生为本,发展能力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奥运和福娃引入"组织什么比赛好呢",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小组活动中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了解了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活动好,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再根据统计图上的的信息做出决策:组织参与人数最多的那项活动才好,又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数学于生活,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课堂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小组里统计得到奖励的福娃,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比较,切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问题解决的预期效果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会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但是,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收集数据不仔细、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对统计中的数学问题的分析还比较肤浅,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从“组织比赛”这一生活情境出发,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并认识条形统计图,参与其制作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比较合理地解决问题。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中统计的意识与习惯。使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