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自然之道说课稿【推荐4篇】

时间:2017-04-01 09:34: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四年级自然之道说课稿 篇一

标题:春天的花朵

【教学目标】

1. 知道春天是花朵盛开的季节。

2. 了解春天的花朵种类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花朵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花卉样本、小花盆、纸张、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场景,激发对春天的向往。

2. 出示一张春天花朵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花朵。

二、呈现(10分钟)

1. 出示不同种类花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花朵的名称。

2. 通过学生的猜测,逐一介绍各种花朵的名称,并讲解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三、实践(15分钟)

1. 分发纸张和彩色笔,让学生自由绘制自己最喜欢的花朵。

2. 将绘制好的花朵放入小花盆中,引导学生给自己的花朵起个名字,并简单介绍自己花朵的特点。

四、交流(10分钟)

1. 邀请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绘制的花朵,并介绍花朵的名称和特点。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欣赏和赞美对方的花朵。

五、总结(5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回答问题:“春天花朵有哪些种类?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 老师进行总结,并强调春天花朵的美丽和重要性。

六、拓展(10分钟)

1. 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一盆花卉,每天观察和照顾它,培养对植物的关爱和耐心。

2.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索,观察周围的花卉,了解更多花朵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春天花朵的种类和特点,培养了对花朵的观察和欣赏能力。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还能亲自绘制花朵并进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能力。在拓展环节中,学生还能进一步探索和了解花卉的世界,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欣赏自然界的美丽花朵,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小学语文四年级自然之道说课稿 篇二

标题:夏天的海洋

【教学目标】

1. 知道夏天是海洋生物活跃的季节。

2. 了解夏天的海洋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图片、海洋生物样本、海洋地图、海洋生物书籍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夏天的海滩场景,激发对海洋的向往。

2. 出示一张海洋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海洋生物。

二、呈现(10分钟)

1. 出示不同种类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海洋生物的名称。

2. 通过学生的猜测,逐一介绍各种海洋生物的名称,并讲解其特点和生活环境。

三、实践(15分钟)

1. 分发海洋地图和海洋生物书籍,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海洋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2. 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和研究的结果,绘制一幅描绘海洋生物的画作。

四、交流(10分钟)

1. 邀请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绘制的海洋生物画作,并介绍海洋生物的名称和特点。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欣赏和赞美对方的作品。

五、总结(5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回答问题:“夏天海洋生物有哪些种类?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 老师进行总结,并强调对海洋生物的保护和珍爱。

六、拓展(10分钟)

1. 鼓励学生参观水族馆或海洋主题公园,亲身感受海洋生物的魅力。

2.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索,观察海滩和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夏天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培养了对海洋生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还能亲自绘制海洋生物并进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表达能力。在拓展环节中,学生还能进一步探索和了解海洋生物的世界,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海洋生物,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小学语文四年级自然之道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主要是通过课文来进行观察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释题

  板书课题,什么是“道”?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二)回顾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

  2、出示图片,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相关知识。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四)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

  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

  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龟,你会怎样感激向导呢?

  (五)学“害龟”,体会心情

  1、故事到这里结束,该是完美的结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指名读5、6段,看图,想象惨状,体会“饱餐一顿”。

  2、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我们真是干了一件_____的事。此时此刻,作者和同伴们的心情怎样?吃惊、震惊、后悔、自责。

  3、填上适当的词语,读句子。

  同伴()地说:“天哪,看我们做了什么!”

  (六)明道

  1、沙滩上的惨剧正在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补救。读第七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

  此时的心情怎样?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朗读体会心情。

  2、我们的补救有效果吗?尽管我们竭力抢救,可不少幼龟还是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读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我们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

  3、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现在你对向导的话,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七)作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课外探讨;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七、说板书

  自然之道

小学语文四年级自然之道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学情

  从四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我将“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设定为教学重点,将“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设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我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采取以讲读法、谈话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我将通过讲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让学生学会概括内容的方法。

  通过谈话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质疑,在点拨之下学生主动思考,体悟课文情感。

  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还选择了朗读法和联想法,自主品读,体会情感,针对关键情节进行联想。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实现课堂效果,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用来播放动画、图片,呈现重点字词。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在上课之前我会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故事动画,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

  学生们很容易能猜到是(拔苗助长)。借此我会请同学来谈一谈这个成语的道理,自然的引出“自然之道”。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成语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将学生引入“自然之道”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自主质疑。在这个环节,我首先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想一想课文里讲了什么人、什么事情。

  学生读完后,我请同学概括主要内容,并教给大家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讲出事件结果等要素来概括内容的方法。

  紧接着,我会让学生结合预习和读文情况,提出质疑,针对重点问题,组织大家进行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第三个环节是深入文本,体验感悟,本环节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质疑,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为什么救幼龟。

  我预设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救幼龟”。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通过读文章,找出我和同伴、向导的不同态度,抓住“探”和“若无其事”等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2)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3)此时,我会对该问题进行总结。之所以救幼龟,是源于我和同伴紧张、焦急的心情,以及幼龟的处境。向导其实是懂得自然之道的,但是迫于周围人的压力,还是不情愿地救了幼龟。

  【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通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愚不可及!”

  此时,我会让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行为,学生能够找出“愚不可及”。所以,下一个问题,是研究为什么愚不可及,进而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

  (1)先让学生默读5-8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写促悟,写中生情。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内容,受到震憾,触动心灵,提高朗读能力。利用写话练习,实现写中动情、感受“害”的惨烈场面,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深入探究原因、领悟道理做好铺垫。】

  3、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第三个问题,将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教师小结

  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心灵,受到启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龟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们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课后拓展,再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自然之道说课稿【推荐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