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说课稿(通用3篇)

时间:2011-08-03 03:50: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致橡树》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诗歌,作者是朱自清。本文以一颗橡树为主题,通过表达男主角对女主角深深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深情厚意和忠诚爱情的美好。本文适合高中二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理解并默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境。

(3)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语言、结构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歌的形式、语言和结构。

2.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隐喻。

(2)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橡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并提出问题:“橡树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2.理解课文(20分钟)

(1)教师朗读诗歌,然后让学生阅读诗歌。

(2)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结构。

(3)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诗歌中的“我”指的是谁?

- 诗歌中的“你”指的是谁?

- 诗歌中的橡树是什么意象?

- 诗歌中的“别怕”是什么意思?

3.感受诗歌(20分钟)

(1)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让其他同学发表评论。

4.提升文学鉴赏能力(15分钟)

(1)让学生分析诗歌的形式、语言和结构。

(2)学生小组合作,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5.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以及你对爱情的看法。

《致橡树》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诗歌,作者是朱自清。本文以一颗橡树为主题,通过表达男主角对女主角深深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深情厚意和忠诚爱情的美好。本文适合高中二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理解并默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境。

(3)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语言、结构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歌的形式、语言和结构。

2.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隐喻。

(2)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橡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并提出问题:“橡树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2.理解课文(20分钟)

(1)教师朗读诗歌,然后让学生阅读诗歌。

(2)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结构。

(3)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诗歌中的“我”指的是谁?

- 诗歌中的“你”指的是谁?

- 诗歌中的橡树是什么意象?

- 诗歌中的“别怕”是什么意思?

3.感受诗歌(20分钟)

(1)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让其他同学发表评论。

4.提升文学鉴赏能力(15分钟)

(1)让学生分析诗歌的形式、语言和结构。

(2)学生小组合作,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5.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以及你对爱情的看法。

《致橡树》说课稿 篇三

《致橡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 作者以新的视角,否定传统的女性对男性的温顺依附关系,代之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以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以木棉象征女性阴柔。

  二、说学情

  大一新生,数控、汽修、物流等专业的学生。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的象征意义。

  ②培养、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展开”为平台,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和个性发展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正确领会作者的爱情观;引导学生初步领悟“爱”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意象的表现手法。

  五、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情景创设法

  3、交互式教学法

  (因此将教学步骤设置为导入——诵读——讨论——欣赏四个环节。)

  六、 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表演试学习法。诗歌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升华人的的情感价值和理想境界。建立在互动、对话、共享基础之上的共同赏鉴,师生共同成为学习者,以朗读、探究、品味、抒发为主要方式。

  七、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阶段即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扩展阅读及结束阶段。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

  (一)导入阶段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说:亲情是根,让生命延续;友情是叶,让生命舒展;爱情是花,让生命绚丽。他把人生最绚丽的部分归结于爱情的美好。古

  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与煎熬,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几笔。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倾听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吧。

  (二)新课讲解阶段

  1、诗人否定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通过六个意象分成三组,通过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爱情,通过鸟儿否定了痴恋式爱情。不满足于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献,为下文提出崭新的爱情观做铺垫。

  2、诗人提出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诗人通过橡树与木棉两个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崭新的爱情观。她认为精神上的独立与平等是双方相爱的基础,双方应该心灵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灵犀,双方要以独立鲜明的个性出现,要能够命运与共。同时提出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爱对方坚定的信念、执著 的追求与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三)拓展阶段

  1、指导学生阅读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双桅船》

  本诗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双桅船”与“岸”象征相爱的双方,认为人在追求坚贞爱情的同时,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弃。

  2、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学中关于爱情观的描写。

  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李商隐的《无题》为例,加深对本诗和传统诗歌的了解。

  (四)结束阶段

  教师寄语:爱是无私、爱是奉献,但爱更有自尊、更有平等。对中职生而言,爱还有等待。“面对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我们应该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大树,是否已拥有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能够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十五分钟)

  附:板书设计: 痴恋式爱情

  一味奉献式爱情

  致 崭

  橡 新

  树共同语言、心有灵犀的

  各具特色、形象鲜明爱

  同甘共苦、命运与共情

《致橡树》说课稿(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