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片美的叶子》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探索自然之美
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做一片美的叶子》。叶子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自然中的美丽元素。通过这个主题,我们将一起探索自然的美,并学习如何用创意和技巧来制作一片美丽的叶子。
一、目标:
1. 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习观察和欣赏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叶子;
3. 培养创意思维和手工制作技巧。
二、导入:
1. 呈现一张包含各种叶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叶子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叶子如此多样化?
三、讲解:
1. 叶子的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2. 叶子的结构:叶片、叶柄、叶脉;
3. 不同种类的叶子:形状、颜色、纹理、大小;
4. 创意手工制作: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制作属于自己的美丽叶子。
四、实践:
1. 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子,用手绘或素材拼贴的方式记录并呈现;
2. 制作一片美丽的叶子,可以选择纸张、羽毛、彩纸等材料,结合剪、贴、折等手工制作技巧;
3. 学生间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
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也欣赏了自然界中丰富多样的叶子。通过创意手工制作,我们可以用不同材料和技巧制作一片美丽的叶子,同时培养了创意思维和手工制作能力。
《做一片美的叶子》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感受生命之美
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做一片美的叶子》。叶子是自然界中生命的象征,也是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相互连接的桥梁。通过这个主题,我们将一起感受生命的美,并学习如何用创意和技巧来制作一片美丽的叶子。
一、目标:
1. 了解叶子作为生命的象征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
2. 学习欣赏叶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3. 培养创意思维和手工制作技巧。
二、导入:
1. 展示不同文化中以叶子为元素的艺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叶子在不同文化中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三、讲解:
1. 叶子的象征意义:生命、成长、繁荣、和谐;
2. 叶子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艺术、装饰、寓意;
3. 创意手工制作:用叶子的形状和纹理来创作各种艺术作品。
四、实践:
1. 欣赏以叶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习并模仿其中的技法和风格;
2. 利用自然落叶,通过拼贴、干燥、染色等方式制作属于自己的叶子作品;
3. 学生间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
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叶子作为生命的象征在不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美。通过创意手工制作,我们可以用叶子的形状和纹理创作各种艺术作品,同时培养了创意思维和手工制作能力。让我们一起做一片美的叶子,感受生命之美。
《做一片美的叶子》说课稿 篇三
《做一片美的叶子》说课稿
本节课的设计其来有二:一是结合我校的《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第二,本课位于第一单元,学生已经学过,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上一节“大阅读课”上,而这正是符合课标要求,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说说教材: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我国著名儿童作家金波爷爷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诗,文章语言优美,但蕴涵的道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韵深深吸引,越读越喜欢,尽管知道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师执教过,自己的教学构思很难超越他们,但因喜欢还是选择这篇课文作为自己阅读课的文本。
说说目标:
1.在读中品词品句,感受叶和树的和谐美。
2.在读后片段仿写,体验读和写的和谐美。
说说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美读课文,还欣赏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类似的美文,通过朗读体会到文章的美,努力实践以学生的“美文朗读”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用师生间充满灵性的朗读、对话营造诗情新课堂,让学生乐学愿学。针对教材,针对目标,这堂课的.教学我们从三个版块推进:
版块一:赏读旧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离不开诗意的学习氛围的,因此,开课伊始,我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金波爷爷,他最喜欢小朋友了,这一辈子为我们写了很多优美的诗歌,编写了好多好多好听的童话故事,其实,同学们也读过金波爷爷的文章,就是我们学过的《做一片美的叶子》。”当金波画面出现,当学生身置此景,话语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门似春之柴扉,轻轻洞开。
接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鸣的句子反复品读,用自己小小的心灵去感受文字背后深邃的意境。在这里攫取一小片段与大家分享:
当学生找出这句话时,我通过课件展示叶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形态,比如“肥美”、“嫩绿”、“飘零”,然后把文本的这段话变为竖行,成为了诗的格式。色彩鲜明的画面、与书本不同的句型,都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唤起孩子们内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版块二:品读新文,陶情冶性
当学生阅读的欲望完全被调动起,我及时推荐 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叶子》系列散文诗中的另一篇文章《绿叶》,让孩子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此时,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阅读转化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这个环节的末尾,当学生充分品读后,课件出示这样一个画面:在树叶的片片繁茂中,我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美的叶子,班集体、学校、家乡、祖国就是一棵美的大树,就让我们努力去做一片美的叶子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生共同朗读《绿叶》。
版块三: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品读完两篇文章,要求学生能按照课文第一部分仿写一段话,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仿写中感受文字的美,体会文章的内涵。
说说自己的几点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阐述的,是自己和学校同事在这半个月来研究这节课,在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与学科整合的痛并快乐着的蝉蜕过程。
正如开始所说,文章语言优美,但蕴涵的道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让刚上三年级的学生从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内涵,如何上好这节课,我拿着书无从下手,也翻阅了大量资料,不怕告诉大家,第一次试教时只上了十分钟就上不下去了,含着泪请求校长要结束试教。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都处在一种烦躁、焦虑、无助、茫然、困惑的状态中,甚至有过逃避的念头。在领导、同事姐妹般的拥抱、鼓励下,在大家的共同学习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内涵:1、“整合”中的“整”,有“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2、“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3、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反思之前的教学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还是教师在牵引学生,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景中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探究。当初的设计意图,只是想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诗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韵,感悟文章的内涵,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忽视了该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
于是,有了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节课。说真的,且不问我这节课的奖项如何,我想说,在参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中,我收获了。真的,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