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优质3篇】

时间:2011-02-07 05:28: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酸、碱、试剂瓶、天平、试管等。

2. 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模板等。

3. PPT课件:包括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实验结果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例如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铁的实验。

2. 实验操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2-4人。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使用天平、试剂瓶等器材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规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4. 实验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5. 拓展应用(15分钟)

通过与生活实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燃烧、食物消化等。

6. 归纳总结(10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概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分散,需要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监督。另外,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生活应用来帮助他们理解。下一次教学中,我将在实验操作和拓展应用环节加强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篇二: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注重实验的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酸、碱、试剂瓶、天平、试管等。

2. 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模板等。

3. PPT课件:包括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实验结果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例如问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有观察到质量守恒的现象。

2. 实验操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2-4人。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使用天平、试剂瓶等器材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规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4. 实验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5. 拓展应用(15分钟)

通过与生活实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燃烧、食物消化等。

6. 归纳总结(10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概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分散,需要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监督。另外,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生活应用来帮助他们理解。下一次教学中,我将在实验操作和拓展应用环节加强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篇三

①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② 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考纲摘录:层次要求:B级。内容要求: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课标中的3个标准是围绕着质量守恒定律而进行的,包括教材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都渗透着质量守恒定律的思想。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建立“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关系”的认识和进行具体运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过程说明:

  (1)课改前后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认识

  课改前人教社教材在《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设置了两个实验:①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实验前后质量的测定

  ②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在敞口烧杯中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这两个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通过两个具体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前后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把前人的经验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传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两个实验也通常由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并没有动手机会,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改后,课标中明确提出“在化学课程中,应创设生动、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景”,要让学生“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1)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流程图

实验探究

获得结论

分析解释

交流讨论

知识应用

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认知冲突

猜想与假设

  (3)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教学应提倡

学生 “在做中学” 、“在尝试中学” 、“在体验中学” 。本节课学生分12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在探究活动中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