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在中国逐渐兴起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本篇文章将从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来进一步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首先,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产权交易市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房地产、企业股权和知识产权为主要交易品种的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易市场体系。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规模和交易效率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上海产权交易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市场发展不平衡。上海产权交易市场主要以大型企业和房地产项目为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参与度较低。其次,交易风险较大。由于交易标的的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往往面临较高的风险。再次,交易流程不规范。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和操作,导致交易流程不透明,增加了交易成本和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认为应通过制度建设来进一步发展上海产权交易市场。首先,应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交易机会和便利条件。其次,应加强对交易标的的审查和评估,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再次,应完善交易流程和制度规定,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措施。首先,建立健全交易标的的信息披露制度,使交易双方能够充分了解交易标的的情况。其次,建立专门的交易保障机构,提供交易风险的评估和对冲服务。再次,建立交易纠纷解决机制,为交易双方提供及时、有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总之,通过制度建设来发展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下,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制度建设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成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篇文章将从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出发,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首先,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例如,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产权交易管理机构,负责制定交易规则、监督交易行为和保护交易权益。同时,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交易流程和制度规定,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安全。
然而,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市场监管不到位。尽管上海市政府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但对于市场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导致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操作。其次,信息披露不充分。由于交易标的的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往往难以获得充分的信息,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再次,交易流程繁琐。由于交易流程的复杂性和不规范性,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首先,应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市场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其次,应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提高交易双方获得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再次,应简化交易流程,提高交易的效率和便利性。
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措施。首先,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主体的参与行为和资质要求。其次,建立交易标的的评估和评级机制,提高交易标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再次,建立交易纠纷解决机制,为交易双方提供及时、有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总之,通过制度建设来发展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下,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制度建设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调研报告 篇三
以制度建设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调研报告
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共同组成了上海产权交易的有形市场。虽然这个有形产权交易市场形成较晚,但无论从交易规模还是活跃程度上,都居全国首位。2002年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成交额都在千亿元以上,即使在统计方法调整后(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对成交金额实行双向统计,即实际成交额乘以2),也仍数十倍于其它地区的产权交易额。各地纷纷效仿上海产权市场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但结果多是门庭冷落,交易清淡。从产权交易机构的微观运作模式看,各地交易所在性质和交易机制上基本大同小异,作为解释这种现象的决定因素实在牵强。地区经济、科技和产业基础,以及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固然能够解释部分原因,但是否是解释像北京和深圳这样经济发达、金融市场也相对发达的城市没有取得同样效果的主要原因?除了先天禀赋外,上海发展产权市场的经验到底是什么?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本文主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以上问题给出答案。 一、发展历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权市场的发展相互促进纵观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到它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进展。从1994年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成立算起,产权交易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4~1996年。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一诞生便处在矛盾中:一方面,上海正处于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交易机构为盘活国有资产、规范国有企业购并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服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四川乐山出现了所谓的“箩筐交易市场”(即当地产权交易所绕开证券监管机构,将未上市的国有企业产权拆细,公开交易这些企业的股票),国务院明令禁止新设产权交易机构。因此,尽管上海有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需要,但仍只能进行农村集体资产的交易。
直至1995年7月,原国有资产管理局草拟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办法,上海市委才能放手把产权市场作为促进国企改革的一个环节。1996年3月,在城乡产权交易所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产权交易所,标志着上海产权市场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96~1999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建立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管体系,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主要目标,以国有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为主要特征,以政府行政撮合为主要交易手段。从1996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出台了近10部有关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政府规章,其中有9部是在1999年前制定的(产权交易法律事务,张海龙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这些规定是:《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产权交易市场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过程中产权变动和工商变更工作的通知》、《上海市产权交易规则》、《上海市产权经济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破产企业产权交易实行规则》、《上海市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暂行办法》、《上海市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办法》)。内容涉及产权交易规则、产权经纪机构资格认定等,不仅为上海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创造了较为完备的法制环境,更为以后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在此期间,产权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额从1996年的近40亿元猛增到1999年的270多亿元。
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这是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转型阶段,
随着政策重点转向鼓励并购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权交易机构的功能、成交机制和交易主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功能上,从最初的主要服务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转变为促进各种所有制的产权交易[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