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8工作计划【精选6篇】

时间:2014-04-07 03:14: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河南2018工作计划 篇一

河南2018工作计划出炉,打造新时代发展新引擎

河南省委、省政府日前发布了2018年工作计划,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时代发展新引擎,制定了一系列重点工作任务和措施。该计划突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民生改善,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河南将加大力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消除产能过剩,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还将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转移工程,推动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其次,河南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同时,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河南将全力以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文明进步。

第四,河南将加大生态环保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点区域污染治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五,河南将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河南省委、省政府表示,将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工作计划,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河南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河南2018工作计划 篇二

河南2018工作计划发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近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2018年工作计划。该计划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民生改善,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河南将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加快消除产能过剩,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还将推动农村产业转移工程,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二是提升创新能力。河南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此外,还将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河南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文明进步。

四是加大生态环保力度。河南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点区域污染治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是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河南将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该工作计划的发布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计划,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相信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河南2018工作计划 篇三

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确保我省粮食和人居环境安全。

(一)强力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1.推进实施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通过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等措施,依法严格保护;对安全利用类耕地开展治理与修复、农艺调控和替代种植等安全利用措施;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划为特定农产品禁产区,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防范耕地环境风险。2018年年底前,完成试点地方耕地类别划分,建立耕地分类管理清单;2019年起向全省推广,实施分类管理;2020年10月底前,全省完成耕地类别划分。(省农业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林业厅、环保厅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2.切实加强对优先保护类耕地的保护。

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持续实行严格保护。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开展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农业厅、发展改革委、环保厅、林业厅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3.积极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2019年年底前,全面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20%安全利用耕地面积任务;2020年10月底前,实施安全利用类耕地技术措施全覆盖,全面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省农业厅牵头,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科技厅、环保厅、_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4.稳妥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

以保障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中、轻度安全利用类耕地为重点,分类施策、农用优先,预防为主、治用结合,开展耕地污染治理与修复。2018年年底前,完成受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面积任务;2019年年底前,借鉴济源、新乡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经验模式,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全省有序推进受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累计完成治理与修复面积任务;2020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受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任务。(省农业厅牵头,省环保厅、国土资源厅、科技厅、财政厅,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5.依法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

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结合实际制定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在耕地重度污染区域禁止种植超标食用农产品,分区域、分年度实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2018年,编制受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完成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任务;2019年年底前,累计完成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任务;2020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省农业厅牵头,省林业厅、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保厅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二)全面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

1.全面建立污染源监管清单。

针对全省土壤污染源底数不清现状,在全省分步骤、分类别开展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企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历史遗留尾矿库、历史遗留含重金属废渣、停用和已封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所等排查活动,结合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等多来源企业信息,摸清各类污染底数,建立台账,形成监管清单。2018年年底前,建立各级污染源监管清单;2020年10月底前,全面掌握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污染源种类、分布和环境风险状况。(省环保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安全_参与,相关地方政府负责落实)

2.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针对全省土壤环境质量不清现状,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在全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推进详查工作机制,完善详查质量保证与控制体系,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建立和完善我省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提供基础支撑。2018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18—2020年,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掌握我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财政厅、卫生计生委、地矿局、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3.强化污染防治科技支撑。

针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支撑不足的问题,整合土壤污染防治专家力量、科技力量,分类别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专家库和专业机构名录;整合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等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建立省级土壤环境数据库,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和工作决策提供咨询指导和技术支持。2018年10月底前,完成省级专家库建设和科技力量机构信息收集、汇总、名录整合。(省环保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科技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财政厅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4.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针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薄弱的现状,加快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机制,实施规范有序管控。依据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环保、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相关数据共享,提高风险管控成效,2018年年底前,形成部门土壤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严把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项目准入、许可关,环保、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联合管理,严防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环境风险,2019年年底前,形成运行良好的污染地块部门联动监管机制。综合考虑粮食生产、土壤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探索建立纵向和横向土壤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明确补偿范围、标准、测算方法、资金使用范围等。(省环保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财政厅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5.加快土壤环境监测制度和能力建设。

推进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建立完善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土壤与可食用农产品协同监测、大型灌区水质监测、土壤环境事故应急监测等监测制度,逐步形成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支撑。2018年起,各项制度逐步开始运行,以济源—安阳、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南阳—驻马店环境监测站为依托,建设豫北、豫西、豫中、豫东、豫南五大土壤环境监测区域中心,2019年年底前初步完成体系建设;2020年10月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财政厅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6.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

针对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的现状,以问题为导向,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安全为核心,制定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开展《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和《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修订调研,加快推进形成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有效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控制土壤环境风险提供支撑。2018年8月底前,出台河南省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编制完成河南省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推荐技术目录(试行);2018年年底前,修订耕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019年6月底前,出台河南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规范;2020年6月底前,研究制定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及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筛选和审定标准;2020年年底前,经过总结技术示范和实践探索经验,公布实施河南省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推荐技术目录,推动出台《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修订《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与修复技术规范。(省环保厅、农业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科技厅、省政府_参与)

(三)加强土壤污染的源头管控。

1.深化重金属污染防治监管和重点区域综合整治。

加强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排查整治和环境监管,对废水废气处理设施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切断镉等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途径,限制含重金属工业废水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依法进行停产治理或关闭;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降低重金属排放量;在栾川、桐柏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区域,执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以文峪河、枣香河等为重点,开展底泥重金属(含氰化物)调查及风险评估,进行综合整治;加快对历史遗留含铬污染物和重金属废渣的安全处置;严格控制新建涉镉等重点重金属排放的建设项目,坚决落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要求,不满足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2018年起,开展5年一轮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国家级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按照要求完成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规划编制,省级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完成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工

作方案编制;2019年10月底前,完成义马市含铬污染物治理;2020年10月底前,完成重点流域底泥重金属综合整治和重点区域含重金属废渣的清理、转运、无害化处理工作,全省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财政厅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调整农业投入结构,继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农户配合、市场驱动,落实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废旧地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制度、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灌溉水质管理,完善以灌溉节水、旱作节水和水肥一体化为重点的农业工程措施,实施节水战略。2018年年底前,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增长率控制在以下,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以上;2019年年底前,以上指标分别达到以下、以上;2020年10月底前,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全省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推广到全省30%的产粮(油)大县和所有蔬菜产业重点县。(省农业厅牵头,省财政厅、环保厅、水利厅、供销社、畜牧局参与,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3.加强生活污染源管控。

河南2018工作计划 篇四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强化河长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重点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域清洁河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四个标志性攻坚战役,统筹推进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

1.全力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

2.强力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

(二)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役。排查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加强水源地环境管理,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1.做好全省县级以上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排查整治工作。

2.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加强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水质监测和风险防控,健全水质监测监控系统,提高预警预报能力。每月开展例行监测,每年组织开展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工作。科学实施汇水区人工增雨作业。(省环保厅、气象局牵头,省南水北调办、水利厅、交通运输厅参与,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内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段)水环境风险防控。实施水质实时动态检测,建立完善日常巡查、工程监管、污染联防、应急处置等制度,确保输水干渠水质安全;按规定设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标识、标志,力争2020年年底前完成标识、标志设置工作。(省南水北调办牵头,省环保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段〕沿线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持续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畜禽养殖等水污染风险源的排查整治工作,2018年年底前完成调整后保护区内水污染风险源排查工作,2020年完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的排查整治,切实消除环境风险隐患。(省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南水北调办按职责推进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段〕沿线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3.加强饮用水环境管理。

河南2018工作计划 篇五

根据学校党委会工作要求,为科学谋划好学校2018年工作,后勤管理处围绕学校总体发展思路,结合后勤服务工作实际,做好本年度各项准备工作,现将2018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始终遵循学院总体工作思路,做好教学科研服务工作,做好师生生活服务工作。通过建设和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后勤管理秩序,挖掘后勤工作潜力,调动后勤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后勤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工作计划

1.保障全校水、电、气正常供应工作。

2.进一步做好校园内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3.做好全院水、气和电线路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4.做好两校区校园零星维修工作。

5.暑假期间,做好光武路校区400吨水池清洗消毒工作。

6.暑假期间,做好教室、公寓粉刷、油漆、课桌椅维修购置、配备、门窗玻璃维修工作。

7.做好零星工程计划、招标、质量监督、预决算工作。

8.做好新生报到期间后勤保障和协调工作。

9.做好校领导交给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学习。通过学习政策法规,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掌握一定技能,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优质服务,树立爱岗敬业、职业道德高尚的新形象;通过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学习,了解社会动态,了解学校工作中心和工作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进一步健全后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要从学校工作需要出发,使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事事有记录,事事有落实。

3.树立后勤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要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增强责任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后勤管理工作,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听意见。一定要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遇事能做的,随时处理。切实做到保障有力,服务一流。

四、工作量化要求

1.完善校园巡查制度,对学校环境、绿化、卫生、校舍维修、设备使用等进行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处理和反馈。

2. 结合后勤管理处各岗位工作职责,对岗位实际工作内容进一步细化,确定每个环节和内容的细化工作标准,使员工工作有据可依,达到“细化、量化、清晰化“的目标。

后勤管理处

2018-03-20

上一条:关于印发《2018年迎新工作方案》的通知 下一条:9月3日教室卫生检查情况通报

【关闭】

河南2018工作计划 篇六

(一)总体要求。以_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加强生态建设为基础,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为底线,以依法治污、科学治污、全民治污为路径,以严格监管、强化督察、奖优罚劣为抓手,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抓紧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改善中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指标。到2020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省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河南目标基本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年度目标。

全省(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63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103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以上。

全省四大流域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总体达到以上,地表水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总体降至以内;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取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

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省完成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任务,完成受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示范面积任务;建立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名录。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逐步建立,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初步控制。

年度目标。

全省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年均浓度达到98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5%以上。

全省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总体达到以上,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控制在以下;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取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郑州、洛阳、许昌、漯河、南阳、信阳6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省完成2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任务,累计完成受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任务,累计完成受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示范面积任务;建立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逐步完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控制。

年度目标。

全省年均浓度达到58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年均浓度达到95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优良天数比例力争达到7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和汾渭平原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目标要求;信阳、南阳、周口、驻马店4市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许昌、漯河2市到2021年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开封、商丘2市到2023年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全省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总体比例力争达到70%(国家下达我省目标为以上);消灭劣V类水体断面(国家下达我省目标为以内);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取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确保完成国家水质考核目标。省辖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郑州、洛阳、许昌、漯河、南阳、信阳6市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

完成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治理与修复面积任务,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力争达到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力争达到100%;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12%,与2015年相比实现零增长。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立,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河南2018工作计划【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