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气象工作计划 篇一
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气象部门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履行气象服务的职责,我们制定了2022年的气象工作计划。以下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和计划:
1. 提高气象预报准确性:我们将加强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引入先进的气象预报模型和技术,我们将努力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为公众和决策者提供更可靠的天气信息。
2. 强化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我们将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的合作,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能力。我们将改进灾害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和警示可能发生的灾害,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推动气象科学研究和创新:气象科学的发展对于提高气象预报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我们将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气象科学研究和创新,尝试新的观测技术和预报方法,不断提升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气象是全球性的科学,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和其他国家气象部门的合作,分享气象数据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挑战。
5. 提升公众气象意识:气象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公众提供有用的天气信息和服务。我们将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的气象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以上的工作计划,我们将努力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好的天气预报和服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2气象工作计划 篇二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制定了2022年的气象工作计划,旨在全面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下是我们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1. 建设更完善的气象观测网络:观测数据是气象预报和研究的基础,我们将加强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提高观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同时,我们将加强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升气象预报技术和能力:气象预报是气象服务的核心内容,我们将加大对气象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升预报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我们将加强预报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3. 加强气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气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加强气象信息化建设,推进气象数据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同时,我们将加强气象信息的共享和开放,促进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4. 深化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气象科普宣传是提高公众气象意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扩大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气象服务的重要资源,我们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我们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气象人才。
通过以上的工作计划,我们将努力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准确、及时、可靠的天气预报和服务。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实现这些目标,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2气象工作计划 篇三
1.突出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统筹推动局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余姚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保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举措和成效,局党组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最新讲话精神作为党组会第一议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第一课题”、主题党日和周二夜学“第一主题”,常学常新、笃信笃行,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组成员按照余姚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部签订《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3.加强宣传教育和作风建设。利用警示教育、远程学习、宣传展板、红色观影等方式,组织开展气象部门第35个职业道德教育月和第21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每位党组成员对全体党员干部宣讲主题党课。落实我局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针对酒驾、“四风问题”等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日常工作中保持对党员的监督检查。提醒干部职工筑牢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组织开展内部正风肃纪检查活动。完成重大建设项目——“地面泛在感知集成观测系统升级项目”集体约谈。
4.强化党建宣传和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宣传窗、宣传长廊、党员活动室、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持续开展好党建宣传、廉政文化和气象文化等亮显工程。坚持精神文明和气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加强对团员青年和妇女工作的组织指导,形成共青团和妇女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今年1人入选宁波市巾帼建功标兵,成功创建余姚市级青年文明号。目前正在创建余姚市“巾帼文明岗”和“工人先锋号”,年底验收。
2022气象工作计划 篇四
1.加强业务规范的执行,预测报质量稳步提高。落实每周一次国家站巡检制度,风塔维护人员持证上岗,进一步完善国家站、风廓线雷达、大气成分及67个区域站等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平台(天元)的信息,定期维护微雨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酸雨等设备;完成了国家站探测环境评估工作,探测环境保护良好。1月1日至10月15日地面测报业务错情率0%,业务报表经审核无错。国家级自动站正点资料传输及时率,稳定运行率,观测数据业务可用性,小时数据传输及时率区域站,大气成分,臭氧,负氧离子,农田小气候站,传输及时率均达标;风廓线雷达、闪电定位仪等设备可用性达标。会商系统运行正常,对外服务信息系统完成等保定级备案工作。预警信号精细化到乡镇,占比达100%,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时间提前量295分钟、大风预警信号准确率,时间提前量2349分钟;重大灾害性天气无漏报,较好地完成了省、市局对预测报工作的考核要求。
2022气象工作计划 篇五
2.做好常态化人影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22〕8号)文件,制定《余姚市2022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周年方案》,完成年度任务,定期开展人影安全检查,做好相关记录;完成人影点标准化建设的验收,人影火箭业站点安全等级均达到I级。人影作业和人影装备采购储运使用规范、作业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率均达标。为缓解我市7~8月出现的异常高温干旱天气,增加水库蓄水和降低森林火险气象风险等级,共10余次赴梨洲街道上王岗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计发射火箭弹12枚,烟炉作业5轮次(燃烧烟条22根)。
4.进一步深化部门联动合作。加强与应急管理、水利、资规等部门的联合会商,共同做好小流域洪水、地质灾害、春耕春播和交通安全的预报预警工作,一年来与资规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6次,与水利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次;同时,与余姚市森林防灭火办联合会商10余次,并每周制作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测专题服务材料,为市森防办开展火险预警防御提供依据,累计发布决策内参42期;与市农业农村局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加强部门合作,做好粮食安全、特色水果、作物病虫害等气象服务工作。每周向市生态办传送大气环境扩散条件评估与预报服务专题服务材料,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气象支持,累计制作专题材料40期。
5.继续强化履行防雷和升放气球领域社会监管职责,持续推动气象法治建设。一是规范气象行政审批。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审批时限,规范开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单位资质认定和活动审批等行政审批行为,落实政府委托购买防雷审批中介服务。二是推进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三个一”管理。开展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专项检查和石化行业领域防雷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行动,截至10月底,防雷数字化档案建设100%、防雷安全风险码平台推广应用100%,共计开展系留气球升放单位安全检查1次,联合综合执法局开展气球升放活动专项检查1次,易燃易爆场所检查110家次,其中联合应急管理局联合检查3次,联合经济与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联合检查12次,共计开具防雷隐患整改通知书7份,完成整改7家。三是根据“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要求,及时划转气象处罚事项,主动对接综合执法部门,签订行政处罚事项划转协定书,落实31项处罚事项的相关资料共享,建立联合巡查、检查等协作配合机制。四是开展气象法治建设与宣传,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地生效,行政许可案卷评查优秀;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监管,提升企业雷电防御知识宣传和日常风险防控能力。五是开展雷电灾害调查和鉴定工作。定期上报雷电灾害情况、发布年度雷电公报;主动联系雷击受灾户开展灾情调查,尤其针对农村防雷提供上门指导服务,科普雷电知识,今年已开展3轮次雷灾调查活动,涉及十余户村民。
2022气象工作计划 篇六
????一是
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领学带学督学。二是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印发《韶关市气象部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工作方案》,举办5期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10项清单,领导班子到基层党支部督导党史学习教育11次。开展全市气象部门党史知识竞赛,组织召开“学党史、谋发展、开新局”专题研讨会。三是
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3个基层党支部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1人获全国气象工作先进个人,1人在2021年省科普讲解大赛获一等奖,1人在全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中获第1名。
????(二)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
????出色完成2021年年初的寒潮天气过程、5月19日到20日暴雨过程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有效降低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损失。发布气象卫星遥感热源点信息通报115期,帮助林火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实施地面火箭作业65次,发射火箭弹267枚,协调飞机增雨作业12架次,在农业抗旱、水库蓄水、空气质量改善、消除冰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高质量推进恶劣天气交通应急处置试点工作
????建立了浓雾、雨雪冰冻、强降雨三类恶劣天气的预警数值模型与浓雾AI智能图像识别模型和恶劣天气监测、预警、管控、发布、处置、反馈、评估等工作闭环,实现了高速公路恶劣天气监测智能化,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高速公路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模式和经验。
????(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普矩阵
????新丰县和南雄市科普馆完成建设并开放,乳源科教体验中心完成主体建设,韶关市、翁源县气象天文科普馆分别获“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全市建成(在建)7个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广东省内拥有最多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地市。各科普馆累计开放约120 场,接待总人次约 万人次。
????(五)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
????一是
新丰国家大气本底站建设有序推进,目前业务用房主体建设已完成主体验收工作。二是
探索开展韶关气象卫星遥感综合应用试点市建设工作,已派出2名业务骨干到省局相关部门进行卫星遥感业务和生态气象业务专题进修,核增地方气象机构事业编制工作正在推进中。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不断强化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坚持政治引领,一起谋划,确保党建与业务“一盘棋”。牢固树立气象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理念,坚持围绕国家需求和人民需要发展气象事业的战略思维,把气象工作放在事业发展的大局和韶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中谋划,确保党建和业务融为一体、高度统一。
????(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落实好韶关市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市和韶关气象十四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统筹做好全年防汛抗旱、重大活动保障等气象服务工作。
????(三)探索开展气象卫星遥感综合应用试点市建设工作。开展面向农业、林业、环境、水利等行业的遥感监测评估业务,加强对南岭地区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生态灾害等生态因子的气象监测评估、预报预警和决策咨询等服务,建立粤北遥感生态业务体系,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气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