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桔子》幼儿园小班教案
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捏桔子》幼儿园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捏桔子》幼儿园小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捏桔子》幼儿园小班教案1
设计意图:
水果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食物,因为它丰富的品种和各种不同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孩子,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苹果和桔子》的主题,所以孩子们对水果的兴趣更高了。我们通过孩子们自己带的一些水果来引入主题。引导孩子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将自己平时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的注意,从而转变成自己新的经验,获得更大的提升。孩子们似乎对桔子的兴趣更为浓厚一点,在孩子们的聊天中,时常能听到孩子们激烈的讨论着,“桔子是圆圆的。”“不是,桔子是扁扁的。”“桔子有小耳朵的。”孩子们讨论的内容吸引了我,于是,我结合了本班的专题——泥塑,尝试设计了这节《捏桔子》这一集体活动。这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看看摸摸、感知特征;第二环节:了解操作、大胆表现;第三环节:作品交流,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在看看、摸摸的过程中,幼儿了解桔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彩泥大胆的表现。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彩泥、扭扭绳、竹签、小盘子等。
活动重难点:幼儿了解桔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彩泥大胆的表现。
活动环节:
一、看看摸摸,感知特征
1、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吃的桔子,待会儿请我们小朋友用你们的小眼睛仔细的看一看桔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有点扁扁的)再用小手去摸摸看,觉得摸上去什么感觉?(有点毛毛的)
2、幼儿感知特征,师巡回指导。
3、师:请小朋友们把桔子宝宝送回篮子里,谁来告诉我,桔子宝宝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4、师:刚刚你们也用小手摸过桔子宝宝了,你们觉得摸上去感觉怎么样?
5、师小结:原来桔子宝宝不仅看上去圆圆的,还有点扁扁的,而且摸起来有点毛毛的。
二、了解操作,大胆表现
1、师:你们想不想和桔子宝宝做好朋友呢?那我们今天就动手来试试捏桔子怎么样?
2、师提出要求:
1)捏的时候注意观察桔子的形状,想想看怎样才能让桔子变得有点扁扁的。
2)怎样让桔子变得有点毛毛的。
3)想想看,桔子上面还有什么?(叶子)
3、师:李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你们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试试捏桔子怎么样?
4、幼儿观察实物操作,师巡回指导。三、作品交流,体验成功
1、作品交流。
师:看看谁的桔子宝宝捏的最漂亮?
2、师:我们宝宝的小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漂亮的桔子,下次我们再来试试捏捏其他你们喜欢吃的水果好吗?二、活动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但是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没能很好的引导,也没能及时的总结经验,使得孩子在操作的时候显得有点不知所措,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那份“激情”。仔细回顾这个活动过程,现在就对此进行反思与分析:1、对幼儿的关注面太窄。活动刚开始时,我先让孩子们自主的去观察桔子的外形特征,这时候孩子们的情绪表现的十分高涨,举手也很积极,这时候,老师应该着重把桔子的特点总结起来,让孩子更集中的注意到桔子的外形特征。而我只是把这总结语一笔带过了,这时候孩子们已经显得有点无趣了,而失败的是我没能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对此进行很好的调动,使得和孩子们的互动越来越冷清。在孩子们操作前,我没有很明确的说明今天的材料,使得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不知道该怎样使用,我也没能及时的引发孩子们去使用这些材料,所以老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班中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孩子们自主的环境下让孩子们自主的去尝试和操作,这时候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师的引导能帮孩子们梳理他们零零碎碎的经验,在总结这些方法后,孩子们的真实经验才会大大的提升,再通过和同伴间的集体交流,分享经验,这样才能更顺利的达到此次活动的目标。三、我的启发: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每一种表现及发生的问题,再针对孩子们发生的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讲解,这样才能使孩子们获得更正确、更有利的经验。
《捏桔子》幼儿园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
2.愿意参加观察橘子的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剥橘子和吃橘子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
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设计思路:
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橘子”是秋天的时令水果,在生活中幼儿经常可以吃到橘子,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食物,它鲜艳的外皮,和甜可口的味道,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于我们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这个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活动中,我会及时组织幼儿交流和讨论,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产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橘子;
2、榨汁机一台;
3、每人一只小水杯;
4、抹布。
活动过程:
1.出示橘子,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桌子上有什么啊?(橘子)
师: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到这个框框里拿一只橘子,拿不到的小朋友看好,我要把橘子滚过来咯,接住。
2.观察橘子的外表,感知橘子的特征。
引导幼儿拿起一只橘子,启发幼儿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等方法观察橘子的形状、颜色等。
(1)师:现在你们都拿到橘子了,请你们摸一摸橘子,感觉怎么样?
(2)师:看一看,橘子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橘子是什么形状?
(4)师:找一找,有突出来的地方吗?是什么?(柄)有凹进去的地方吗?是什么?(脐)像不像小朋友们的肚脐眼?
(5)师:请你们把橘子放在脸上亲一亲,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结: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形状是圆圆的、扁扁的;颜色有的绿,有的黄。突出来的地方是橘子的柄,凹进去的地方时橘子的脐,放在脸上是的、凉凉的。
3.剥橘子:观察橘子的内部特征。
鼓励幼儿自己剥橘子,并把剥好的橘子放在盘子里。
师:你们知道橘子皮里面是什么吗?(肉),那你们想不想把橘子剥开来?要怎么样来剥橘子呢?
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请个别幼儿尝试探索剥橘子的方法。
教师小结:把橘子翻个身找到凹进去的地方,伸出手指挖进去,帮橘子脱衣服,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师: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闻一闻橘子是什么味道的?
师:跟着我一起剥下一瓣橘子来,看看你手里的这瓣橘子像什么?(西瓜、月亮)我们把剩下的橘子也一瓣一瓣的剥下来,排成一排,数一数有多少瓣?我们把一只橘子剥成了许多瓣是不是?
师:你有吃过橘子吗?你吃过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吃吃看今天你剥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的)
教师小结:橘子的肉是橘黄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点,有的甜;有的橘子有种子,种子像一颗颗白的珠子。我们大家都喜欢吃。
4.讨论橘子的其他
师:橘子除了可以直接这样“啊呜啊呜”的吃,还可以怎么吃呢?
(榨汁吃)橘子有很多的营养,还能榨成果汁来喝。看,这是一台榨汁机,请每个小朋友给我一瓣橘子,我们来把它们榨成汁来喝吧。
5.讨论橘子皮的作用。
师:那剥下来的橘子皮有什么用,能怎么办呢?(泡茶喝)
教师小结:橘子皮可以泡茶喝,还可以做成陈皮,我们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收起来,待会去洗一洗、晒一晒,晒干了,用来泡茶喝好吗?
小百科:“柑橘”与“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属所有水果,包括柚、柑、橘、橙等;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义。
《捏桔子》幼儿园小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剥橘子中体验快乐。
2、在看看、闻闻、吃吃中认识橘子。
活动准备:
橘子若干、橘子树,盘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听《摘果子》的音乐进教室。
二、出示橘子树,摘橘子。
1、树上有什么呀?(橘子)那我们跟橘子宝宝来做游戏好不好?
2、幼儿摘橘子。现在我们先把橘子摘下来,看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闻闻是什么味道的?
3、你们喜欢吃吗?那橘子是怎么吃的呢?
4、宝宝说要剥了皮才能吃,那你们会剥吗?来我们来试试。
(对了,橘子宝宝身上穿了件衣服,我们得把它的衣服剥掉。)剥呀剥呀剥橘子,橘子皮要剥掉,
橘子橘子真好吃,大家吃了哈哈笑。
5、看那边动物宝宝也想吃橘子,怎么办呀?
6、今天爸爸妈妈也来了,我们把好吃的橘子送给爸爸妈妈吃好吗?(幼儿送橘子给爸爸妈妈吃)
7、活动结束。
《捏桔子》幼儿园小班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猜测、实橘子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和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能手口一直的点数,了解橘子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小碗、毛巾。
2、记录表、笔。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
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
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
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
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
(3)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作)
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
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那我们怎样来找?(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
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
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
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
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对不对。
五、看谁猜得准
1、拿出一个橘子,剥开后猜测里面的瓤数。
提问:现在我来剥一个橘子,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这个橘子里面有几瓤橘肉?
2、验,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说出我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橘子就送给他们。
4、幼儿两两结伴,猜猜、吃吃橘子。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3、最后分桔子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孩子们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做中学的活动给与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