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8篇)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人,男生3人,女生2人,人数较少,课堂不活跃。
二、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三、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四、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五、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七、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八、课外活动安排
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九、教研专题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十、专题落实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31人,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也很积极,但学生之间的差距较明显,两级分化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于五年的数学知识掌握的扎实,计算正确,具有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后进生落下的内容较多。
五、方法措施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改进百分数的教学,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可以: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负数(3课时)
2、圆柱与圆锥(9课时)
3、比例(14课时)
4、统计(2课时)
5、数学广角(3课时)
6、整理和复习(27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5
新学期又将开始了,新教材重视学与生活的联系,除继续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情境外,还安排了一些探索性、挑战性比较强的数学活动,还要进行系统的复习。本学期时间短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册知识培养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教学,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根据本班情况,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28名学生,其中男生11名,女生17名。中等学生比例较大,学困生占25%,学生的整体基础较差,通过上学期的转化,有了一些改变,但总体上看来发展不均衡,本学期应该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缺乏自主性,被动地接受知识,分析能力也较差。因此,上课时要尽可能照顾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学好数学。圆满地完成小学学业。
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方向与位置、正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1、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猜想和估计,加强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已经教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都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本册教学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几何体。教材教学时,同以前各册一样,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种形体时,都引导学生先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教材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测或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本册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一方面在教学形体概念加强联系周围的实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先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2、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修订后的教材中,比例知识趋于简化,教学的重点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只保留一些较简单的。本册教材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应用,作了以下几点改进:
⑴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于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
⑵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对比。
⑶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用不同知识解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总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册教材对这一单元的编写作了以下几点改进:
⑴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部分,依次分别复习。
⑵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⑶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
⑷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法与前几册基本相同,另外还结合本册特点加强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⑴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⑶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⑷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对本册数学的具体要求: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继续学习统计的知识,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
(1)重点:
方向与位置、正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数与代数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2)难点:
方向与位置、正反比例、圆柱和圆锥及系统总复习、统计图的制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4、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6、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7、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遵循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独立思考——尝试解题——合作交流——比较归纳——反思小结——形成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解题策略,形成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自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五、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1、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威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博学多才。要有端庄、自然的'教态。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满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所教学科的积极性,带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主体性和全面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胆地、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愉当的实例,促使学生反思,引起学生在原认识结构上产生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与尊重学生,正视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情地关注和耐心地帮助他们。如对待优生,创造条件使他们“尖子更尖”;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生活上做到体贴关心,课堂上能循循善诱,课下能认真辅导,对其进步及里肯定、鼓励。同时,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信心。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成绩提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全面提高。因此,更新观念,坚持正确的学生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爱好
4、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有法,但不定法,贵在得法。彻底废除注入式教学,全面推行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六、数学教学专题研究计划
1、如何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等。
2、进行“命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6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12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四、让学生理解典型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还应将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之上:
1、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这些数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并要求能熟练地加以运用,让学生根据这样数量关系对应用题加以归类,导出行程、工程等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解题中,抓住题中的关键点(俗称中间问题)。例如:某人驾车5小时行30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有240千米,此人驾车几小时可以到达?此题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让学生抓住不变量(速度),要抓住不变量就必须充分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就是速度不变,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这样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解题中要用到两个数量关系式,并将之正确运用,就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低年级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时,就让学生了解一道应用题总题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可进行填空练习。
如:(1)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37人,________?(补问题)
(2)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________,一共有多少人?(补合适条件)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
1、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
2、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以上是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些浅显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不论何种类型的应用题要注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让学生在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能自觉地去掌握更多、更广的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学习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7
一、年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年级共有学生29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在上期末的考试中有20余人不及格。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的理解:
第一单元:百分数
重点:理解百数的意义,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互化;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关键: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重点: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难点: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关键: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难点: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关键:能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重点:使学生会进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使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键:使学生会进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使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第五单元:圆
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关键: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五单元:
重点: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难点: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的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关键:能正确的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6、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7、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四、教学措施:
(一)认知领域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材、明确对本册教材的各项要求按教学大纲要求,努力迎合课改浪潮,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2、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时,尽量提一些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同时也更好地展示学生的才能,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成果。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如:同桌合作、随意合作、小组合作、优帮差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体凝聚力。
3、面向全体学生、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错误及是订正,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困生,提高优生率。
4、面对教材,我们不应当急于看《教参》《教案》,而应该先独立思考,这样才会有惊喜的发现,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处理教材时,必须吃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新起点,根据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导学活动的基点和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可能,给予个别辅导与帮助。
5、加强口算训练,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加深解答应用题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几何观念,搞好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的连接与润滑。
6、认真阅读、研究自主练习题,并合理使用练习题,练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读题、自悟题、自做题,让练习真正落到实处,切记走过场。
(二)情感领域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好习惯,充分利用实物、图形、图片及现有电教设备,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切忌一刀切,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多关心和帮助,全身心地爱护他们,用饱满深情的慧眼让他们抬起头。
3、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通过定期的训、不定期的练,使之形成一定的素质。
4、主动和班主任配合,和家长取得联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断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联系,优化外部育人环境,搞好班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的凝聚力。
(三)动作技能领域方面
1、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关键。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操作教具、学具和自己制作教具、学具的实际能力;在课堂上,多进行拼、剪、摆等活动,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王国中学到有用的数学。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启发式教学和技能的训练。
注:因为本学期时间长,在完成本册教学任务后预计剩余时间为两到三周。为了不浪费这段教学时间,同时给第十二册的总复习更加充足的时间,我们决定把第十二册的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提前到本学期上。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8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外地学生2人。从三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看,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差,认真程度不够,学习习惯还是比较差,全班成绩处于全镇中游。
针对以上的班级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学生上课专业听讲的能力,积极思考发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作业书写端正,正确率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积极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
(4)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1、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2、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三)、转变差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五、教学进度表:
课时安排教学内容
一、大数的认识(15课时)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数的产生
3、十进制计数法
4、亿以上数的认识
5、计算工具的认识
6、用计算器计算
7、整理与复习
二、角的度量(4课时)角的度量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3、整理与复习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1、垂直与平行
2、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7课时)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3、整理与复习
六、统计(7课时)
1、统计
2、你寄过贺卡吗
七、数学广角(4课时)数学广角
八、总复习(6课时)总复习
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