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一
在小学下册的教学教学计划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下面是我们为小学下册制定的教学计划。
一、语文
1.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上的朗读、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将选择一些有趣的短篇故事和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并回答问题,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阅读。
2.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日记、作文等写作练习,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3. 诗词鉴赏:通过学习和欣赏经典的诗词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鉴赏能力。我们将让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和现代诗歌,并进行相关的鉴赏讲解。
二、数学
1. 数的认识: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我们将进行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算术运算:通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算术能力。我们将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进行解答,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几何形状:通过几何形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我们将进行一些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英语
1.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我们将选择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和短文,让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并进行听力理解测试。
2. 口语表达:通过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将进行一些口语练习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3. 词汇和语法:通过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我们将进行一些词汇和语法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单词和语法规则。
以上只是我们小学下册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调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全面而有效的教育。
小学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二
小学下册的教学教学计划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是我们为小学下册制定的教学计划。
一、科学
1. 实验探究:通过科学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我们将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
2. 知识应用:通过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将进行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科学问题讨论和解决,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3. 科学探究: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让他们在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社会
1. 地理知识: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意识。我们将进行一些地理知识的教学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2. 历史教育: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我们将进行一些历史教育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三、体育
1. 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我们将进行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和健康习惯。
2.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团队运动和合作游戏,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以上只是我们小学下册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调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全面而有效的教育。
小学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
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小学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学会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是新世纪对第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四年级:
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正确的开关机,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简单使用计算机,了解键盘、鼠标的使用,能输入简单的文字。
五年级:
1、掌握文字录入的基本方法,养成正确的姿势,科学的指法,培养盲打的习惯。
2、认识操作系统,了解应用软件,了解windows中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附件中的画图程序。
六年级
认识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掌握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计算器等应用程序。学习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
1、四、五年级学情:
五、六年级学生已经上过一个学年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上个学期我采取的是课前在教室里上理论课的,交代清楚学习要点后再来机房实践,效果还不错,这个学期要坚持这种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五、六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20分钟以内。五、六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四年级学情:
四年级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充满好奇和渴望。我打算先让他们去感受一下什么是计算机,培养学习兴趣,再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三、教材分析:
本课程采用河南大学出版社编写的教材。教材设计了“学习目标”、“想想看”、“知识窗”、“试试看”、 “做做看”和“思考与练习”等一系列栏目。教材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各课大都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通过示范操作或阅读课本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的突破点与创新点
1、以课改理念设计、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2、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职能,整合学科教学。
3、发挥“小能手”的帮学作用,提高课教学效率。
4、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5、每课以主题鲜明的任务驱动,在实践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操作技能。
6、组织“小擂台”、“操作小能手”、“我真行”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适应时代新潮的竞争意识。
7、加强学法指导,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8、注重对弱势对象的帮扶补救。
五、教学的方法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时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3、传授知识时突出一个“新”字、落实一个“趣”字、突出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学”字(为学生服务);教学过程突出一个“难”字(找准知能点、难点及关键)、落实一个“行”字(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认知能力训练);巩固知能突出一个“实”字(双基训练应落到实处)、落实一个“促”字(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实践)。
小学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小学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 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 混合身边的物质(一)
2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3 分离混合物
4 研究土壤
5 了解空气
6 被压缩的空气、流动的空气
7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单元评价
8 种子变成芽
9 芽长成苗、开花了!结果了
10 果实和种子、单元三评价
11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可爱的蚕宝宝
12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蚕的生命周期
13 单元4评价
14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5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造一艘小船
16 冷水与热水
17 热胀冷缩
18 温度和温度计
19 测量物体的温度
20 单元6评价
21 学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