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彩3篇】

时间:2019-01-02 01:19: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一

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基本数学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第一节课:认识数字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数字0-9,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数字卡片、数字游戏等,让学生通过触摸、听觉等多种感官方式来认识数字。同时,我们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例,让学生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和用途。

第二节课:认识形状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形状的特点和规律。同时,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形状的拼图游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节课:认识数量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以具体的物品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量的概念。通过数物品、数人数、数动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量的大小和变化。同时,我们将以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数数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操作能力。

第四节课:认识时间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如何认识时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如早上、中午、晚上等,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同时,我们将结合数字卡片、时钟等教具,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读写练习,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第五节课:认识长度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感知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同时,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长度的排序、拼图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测量和估算能力。

通过以上五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操作能力。同时,我们将结合游戏、竞赛等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相信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学生们将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二

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第一节课:认识数字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方式,发现数字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数字的拆分、组合等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构成和运算规则。同时,我们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数字拼图、数字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数字。

第二节课:认识形状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几何形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让他们探索形状的特点和性质。同时,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形状的制作和变换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三节课:认识数量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量的大小和变化。通过数物品、数人数、数动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同时,我们将提供丰富的教具和游戏,如计数器、数学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到数数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课:认识时间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通过时间的读写练习和游戏,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同时,我们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制定时间表和计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节课:认识长度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认识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通过长度的排序、估算等活动,让学生探索长度的特点和规律。同时,我们将提供丰富的教具和游戏,如尺子、测量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长度的概念。

通过以上五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相信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学生们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4)班、(5)班的数学教学。其中一(4)班有40名学生,男生21人,女生19人,一(5)班有42人,男生人,女生人。

  1、知识掌握情况:两个班的学生对10以内的数数都掌握地挺好,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数100以内的数,知识方面可能对他们来说不会存在太大困难。但两个班还是存在一部分后进生,如一(4)班的金翔,范晨刚等。

  2、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除了简单的计算能力、数数,其它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上没有,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述,由于年龄的关系,没有任何的表述能力。

  3、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刚跨入小学,对数学课堂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相信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和努力,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地提高。

  两个班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及素质都会得到更好地提高。

  二、教材总体分析:

  (一)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共十个单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难点: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三)教材编排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单元教学要点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

  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

  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五、综合实践活动:

  1、内容: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具体安排

  “数学乐园”是安排在第10周。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我们的校园”安排在第周,借助“我们的校园”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看简单的统计图。让学生体验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