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 篇一
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对幼儿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教学方案,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以下是一个关于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的详细介绍。
首先,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语言、数学、音乐和体育等。这些技能将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因此,在大班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加强这些技能的培养和巩固。比如,在语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和实际操作来加强学生对数字和几何概念的理解。在音乐和体育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歌唱和运动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和体育兴趣。
其次,在大班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让学生穿着小学制服,使用小学教材和学习工具,以及模拟小学课堂的学习氛围等。这样,学生在进入小学时就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且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
最后,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阶段,学生通常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而进入小学后,他们将会面对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如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等。同时,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处理冲突、控制情绪和解决问题等。这些技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也是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
综上所述,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它为幼儿园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教学方案。通过培养基本技能、适应小学学习环境以及培养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 篇二
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是为了帮助幼儿园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确保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来指导幼儿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下是一个关于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幼儿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这是因为,在幼儿园阶段,学生通常是通过游戏和探索来学习和发展的。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和户外探索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幼儿园阶段,学生通常是以玩耍的形式来学习和探索的,而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和主动复习等。同时,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记笔记、思维导图和归纳总结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幼儿园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阶段,学生通常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而进入小学后,他们将会面对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如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等。同时,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处理冲突、控制情绪和解决问题等。这些技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也是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
综上所述,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为幼儿园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教学方案。通过培养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培养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 篇三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例如:参观小学、请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来园讲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幼儿画出“我心目中的小学”等。幼儿在活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对上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问一些有关小学生的问题,如上小学后还能带玩具吗?上课时我想小便怎么办?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多了解有关小学的知识,我设计了“我快要上小学了”活动。目的是想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活动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2、更多地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多媒体课件: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3、幼儿把画好的“我心目中的小学”图画粘贴在展板上。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磁带。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提问:歌曲里唱的什么?它是谁的歌曲?
2、提问前段时间参观小学的事情,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
3、出示展板,请小朋友到展板前,讲解自己画的“我心目中的小学”是个什么样子。
4、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指导、总结并找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5、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6、幼儿分组讨论并说一说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7、教师小结:
①作息时间有了较大的变化。(课间只有10分钟,小学生要准备好下节课所用的东西、小便等)
②上小学后不能带玩具,但可以带体育玩具。
③上小学后,上课时不能随意喝水、小便。(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工作,否则,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④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后先做什么?
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 篇四
一、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0日早10:30-12:00
二、活动地点:
鄯善县火车站镇小学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带幼儿参观学校,初步了解学校,熟悉学校环境、教师和学生,感受哥哥姐姐的学校生活,激发幼儿对入小学的向往。
2、初步发现学校与幼儿园的区别,找出不同之处,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能力。
3、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知道小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和活动方式。
4、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课间要先入厕,在做户外游戏,并且听到上课铃声或上课音乐声,能迅速回到自己的班里上课,在心理上做好适应这种学习模式的准备。
5、教育幼儿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时间观念的良好习惯。
四、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学校负责人,确定参观的有关事项。
2、提前通知家长做好幼儿参观学校的工作。
3、告诉幼儿听老师的指挥、不乱跑,不大超大闹,做个文明的参观者等参观前的谈话。
五、实施措施
1、请小学生给自己讲讲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校园趣事,说说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小学生。
2、组合幼儿到学校去实地参观。
3、教师讲解,幼儿观察了解学校环境。
4、教师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5、参观后讨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请幼儿从环境、作息时间、上课科目、纪律等方面说说。)
六、家园共育
1、家长配合幼儿园,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学校的生活,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
2、看电视录像,或让上小学的哥哥姐姐
向孩子讲述小学学校生活,进一步了解学校。
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手指弹纸球的基本方法,锻炼手指力量。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增强目测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
音乐、小纸球、桌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排成四路纵队。
(2)准备操练习:要求幼儿能与音乐节奏合拍、有力、到位、有精神。
2.基本部分。
(1)手指操活动。
(2)让幼儿跟音乐做手指操。
(3)手指游戏。
请幼儿说说、做做,有哪些手指游戏。
3.学习弹纸球游戏。
(1)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手臂弯曲在肩上,两脚前后分开放,身体前,用力蹬地头向前方。
(2)幼儿集体徒手练习3—5次,教师注意观察加强个别指导。
(3)请幼儿分组开始手指弹纸球游戏。
4.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
探索纸的更多玩法。
大班幼小衔接教学方案 篇六
目标:
1.养成倾听的意识,练习倾听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
3.熟悉幼儿园周边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方位感。
环境和材料:
1.底板图若干幅(每张底板图大小和A3纸相同),上面贴有家、幼儿园以及幼儿园附近的标志性建筑物(如大型超市、便利店、公园、肯德基、车站)的图片。
2.录音带两段(录有从家出发到幼儿园沿途经过的路线的内容),记号笔,记录纸。
3.测量工具:小棒,扭扭棒,绳子,教师自制的直尺(直尺上有1~20的刻度线)等。
玩法和规则:
第一种玩法
1.根据录音在底板图上画出上学的路线。如听录音用记号笔连接家——肯德基——民星公园——28路终点站——幼儿园。
2.用不同工具对上学路线进行测量。如使用了6次小棒就记录数字6。还可以用其他材料进行测量,记录方法同上。然后比较哪种测量工具更方便,为什么。
第二种玩法
1.听第一段录音在底板图上画上学路线并测量。如用记号笔连接以下录音中提到的地点“从家中开始向左至肯德基,再向前至民星公园,再向右至28路终点站。再向前到幼儿园”。再用教师自制的直尺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听第二段录音,在底板图上画出不同的上学路线并测量。测量工具、记录方法同上。
3.比较测量结果,说说哪条线路到幼儿园用的时间最少,为什么。
拓展活动:
在第二种玩法的基础上增加路线的数量,提高比较的难度。
三分钟做的事
目标:
1.尝试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完成任务,养成做事专注、投入的习惯。
2.提高竞争意识及自我约束能力。
环境和材料:
1.沙漏。
2.笔,记录表,白纸,玻璃弹珠,筷子,计算式题纸,印有动物图案的涂色纸。
3.根据记录表在墙上展示“班级之最”,如“夹珠子最多的”“绘画最多的”“计算最多的”“涂色最多的”等。
玩法和规则:
幼儿先选择一个沙漏,然后选择一种感兴趣的内容(夹弹珠、涂色、绘画、做计算题),转动沙漏计时,幼儿开始操作。当沙漏完时,幼儿必须停下手中的活动,在记录纸的相应格子内记录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录方式由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符号、图案。
拓展活动:
1.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调整游戏材料或内容,如:三分钟卷几支铅笔,三分钟整理几本图书等。
2.展示墙中的内容由关注速度过渡到关注质量,如“计算最正确的”“涂色最均匀的”“绘画最逼真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