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之正与初一 -资料 篇一
正月初一作为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开始。在这一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下面是一些关于春节正月初一的习俗资料。
1. 贴春联:正月初一是贴春联的日子。春联是一种用红纸写成的对联,用于祝福新年的吉祥话语。人们会在门口或者墙上贴上春联,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2. 拜年:正月初一是亲戚朋友互相拜年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拜年时,一般要给长辈磕头,长辈则会给晚辈压岁钱,以示祝福和吉利。
3. 吃年夜饭:正月初一的晚上,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象征着家人团圆和祝福。在年夜饭上,人们会吃一些有寓意的食物,如鱼(年年有余)、饺子(团团圆圆)等。
4. 看春晚:正月初一的晚上,人们会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也称为春晚。春晚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综艺晚会,各种节目形式丰富多样,有歌舞、相声、小品等。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成为了许多家庭的传统。
5. 点燃鞭炮: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会点燃鞭炮,以驱邪避灾。点燃鞭炮的声音非常响亮,据说可以把邪恶的灵魂吓走,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6. 看烟花:正月初一晚上,人们还会观赏烟花。烟花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庆祝方式之一,色彩绚丽,形状各异,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的氛围。
以上是关于春节正月初一的一些习俗资料。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一个习俗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春节习俗之正与初一 -资料 篇二
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开始。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以迎接新的一年。下面是一些关于春节正月初一的习俗资料。
1. 辞旧迎新:正月初一是一个对过去告别、迎接新的开始的时刻。人们会整理家里的一切,清洁房屋,扔掉旧物,以示辞旧。同时,人们也会进行祭拜祖先的仪式,以感谢祖先的保佑和祝福。
2. 清晨迎财神: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会起得早,迎接财神的到来。财神是一个象征着好运和财富的神灵,人们会在家门口摆放一张红纸写的“财神到”字样的对联,以示欢迎和祈福。
3. 送祝福:正月初一是亲戚朋友互相拜年的日子,也是向亲朋好友送去祝福的好时机。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心。
4. 穿新衣:正月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新衣服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好运,人们相信穿上新衣可以祛除不吉利的事物,带来好运和幸福。
5. 吃团圆饭:正月初一的晚上,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象征着家人团圆和祝福。在年夜饭上,人们会吃一些有寓意的食物,如鱼(年年有余)、饺子(团团圆圆)等。
6. 看灯会:正月初一晚上,人们会到街上观赏灯会。灯会是春节期间最为盛大的活动之一,各种各样的彩灯装饰在街道两旁,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的氛围。
以上是关于春节正月初一的一些习俗资料。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一个习俗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无论是辞旧迎新,还是互相拜年,这些习俗都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春节习俗之正与初一 -资料 篇三
春节习俗之正与初一 -资料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春节习俗之正与初一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相沿已久,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重阴历。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
贴画鸡
朱仙镇木板年画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