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清朝历史

康熙养生之道:节饮食,慎起居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康熙是清代一位较长寿的皇帝,生于顺治十一年,卒 于康熙六十一年,享年六十九岁。关于他的养生之道,引 起了海外学者们的兴趣。1925年,日本东京出版西本白 川的专著《康熙大帝》,首先论述了康熙帝的晚年及其养 生之道。

康熙说,年高之人多自怨衰老,此乃观未明也。康熙 五十六年十一月谕“帝王多以死为忌讳'“人之生必有 死,如朱子之芑、天地循环之理,如衫如夜,何足惧也”

在《庭训格言》中,他又说,“人于凡 事,能顺理之然,则于身有益。朕今年高,齿落殆半, 诸凡食物虽不能嚼.然朕心所欲食者,则必烹烂,或作酿 酱,以为下饭,并尤念怨衰老”。一些“自幼随朕近 侍,时常以齿落、身衰、不得食诸美味,行走之处不能及 人为恨,每向人前诉苦,此皆由于见理未明,不能顺其自 然之故也' 所以,人老有“宽坦从容,以自颐养而已。” 康熙五十七岁店,方有白发数茎,有人見朕之须 白,言有乌须良方,朕曰,我自幼凡祭祀时,尝以须鬓至 白……为祝,今幸而须鬓白,不思福履所绶,而反怨老之 已至,有是理乎”?

康熙说,“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其中"以“饮食为要”。“身体微有不豫,即当节减饮食”,并“视其 病由,从容调理,量进饮食,使气增长”。有的老人“苟 于饮食禁之太过,惟任诸凡补药/鲜能资补气血而令人充足”,因而是不足取的。在饮食上,要多吃素,戒酒、 烟。“近世之人以不食肉为持斋,、岂知古人之斋必与戒并 行”。“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也。所谓戒者, 戒其心(生)妄念也”,使之清心寡欲。康熙每年巡行, “临幸处居人各进本地所产菜蔬,尝喜食之。高年人饮食 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民 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此外,亦不可贪 食、挑食,“所好之物,不可多食”。饮食“当各择其宜于身 者”。

戒酒也很重要。康熙说,最初,酒是作为祀神用的。 老年时,每逢佳节、喜庆等场合,饮酒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先王(顺治帝)酒礼以“三爵为限,况敢多饮”。“朕自幼 不喜饮酒,然能饮而不饮”,“是为诚不饮者”。平时膳后, 或遇年节筵宴之日,止一小杯。“大抵嗜洒,则心志为其所 乱而昏昧,或致疾病,实,有益于人之物”。“好饮酒,乐 酒无厌,心恒狂乱,遂至形骸颠倒,礼法丧失,其为败 德,何可胜言?”至于抽烟,康熙说,虽然“幼时在养母 家,颇善于吃烟”,后来诏令宫内戒烟,运而自己也“永不用也”。

慎起居,就是要讲卫生,夏日不贪凉,冬先增衣。 凡居室,“宜洁净。人平口洁净,则清气着身。若近污秽, 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蔽矣”。康熙说,年 轻时听老者尝言,人至高年,则不能耐暑。朕于此言,常 在疑信之间。后来,自己“年至五旬,即不能耐暑,些须 受热,则内烦闷而不能堪。细思其故,盖由人年壮血气强 盛,水火平均,所以不显。年高血气衰败,水不能胜火, 故不能耐暑”,故而“至年渐高自觉之矣”。但是,老人因 夏日不能耐暑,就往往贪凉,因而患病。“盖夏月盛阴在 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 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在)秋深多有肚腹不调 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所以,“夏月不 贪风凉,于身大有益”。“朕于夏月盛暑,不幵窗,不纳风 凉者,皆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到冬季,必 预防寒冷。“若寻常居家,偶尔出行,忽感寒气者有之,宜 常防范”。因此,“未(至)寒凉,即增衣服”。“如朕冬月衣 服宁过于厚,却不用火炉。所以然者,盖为近火(炉)则 衣必薄,出行外走必致感寒。与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 而先进衣乎?”“朕出猎在外,虽遇极寒时,不下帽檐,面 庞、耳轮一次未冻”。

康熙又说,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荀子曰,身劳 而心安为之。朕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 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也”。所以,要适当活动,勤身力 行。康熙经常率领诸皇子及近御侍卫人等射鹄,一年两季 行幸,春日水猎,习于舟楫;秋日狩猎,习于弓驰。即使 在康熙五十六年秋月,年迈的清圣祖仍在塞外行围,每日 骑射,精神日健,亦不觉疲劳。平时,“喜观稼穑,所得各 方五谷菜蔬之种,必种之,以观其收获,诚欲广布于民 生,或有裨益也”。“外国之花、各省之花,凡所得种,种之即生,而且花开极盛”,可见对于农业、园艺,康熙也颇内行。

戒贪得,重节敛,生活淡泊,也是康熙老年的养生之 道。孔子曰,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朕为人君,何所 用而不得?何所取而不能?尚有贪得之理乎?”但朕今年高, “亦当以圣人之言为戒”,即“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 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所以,“君子勤修 不敢惰,制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 敢僭”。“朕所居殿,现铺毯片等物,殆及三、四十年而未 便换者有之”。同时,朕“生性不喜欢价值太贵之物。出游 之处,所得树根或可观之石,围场所获野兽之角或爪牙以 至木叶之类,必随其质而成一应用之器,即此观之,天下 之物,虽最不值价者,以作有用之器,即不可弃也”。关于这一点,清圣祖并非自诩。《雍正实录》记载,雍正五 年三月,清世宗说,他“即位后,见宫中传留古玩器皿皆 质朴之物,实无奇异,无人为罕见者。言之于人,亦令人 难信”,便是明证。

学六艺,多读书,也是养身之良方。“多读书,则嗜欲 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 立品高。”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朕 八岁登极,即知黽勉学问。……及至十七、八,更骂于 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 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 现“虽年高, 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比年以来,所编定书约有数十 种”,如《佩文韵府》、《数理精蕴》、《历象考成》、《康熙 字典》等,“皆已次第告成”。

学六艺,对养生也大有裨益。康熙说,“人果专心于一 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与我国之 耆旧,善于书法者俱寿考而身强健。复有能画汉人,或造 器物匠役,其$绝于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 画作如常”。关于书法,“朕自幼好书,今年老虽极匆忙 时,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是以犹未至荒废”。“所 临之条幅手卷,将及万卷,赏赐人者,不下数千。天下有 名庙宇禅林,无一处无朕御书匾额,约计其数,亦有千 余。大概书法,心正则笔正。……古人谓,心正,气和, 掌虚,指实,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此外,清圣祖还酷 爱手工艺品,如瓷器、雕刻、玉器、珐琅、鼻烟壶、自鸣 钟、料器、烟火等。内务府在养心殿设造办处,有玻璃 厂、砚作、珐琅作、自鸣钟、裱画作等,邻近康熙寝宫,便于他在余暇时巡视、指导。可贵的是,在和工匠交往 中,清圣祖不耻下问,而每当工匠开诚布公地向他奏明某 些技艺的诀窍时,他从“不欺人”,恪守信用,不向外人泄 露。他说,在用膳后,朕必谈好事,“或寓目于所作珍玩器 皿,如是饮食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清圣祖认为,养生之道分为养身和养心(或称养神、 养性)两方面,前者是指饮食、起居等物质生活,后者是 指文艺、道德、思想、品性等精神生活,其内容之丰富, 涵义之深刻,立意之高尚,至今看来仍有一定可借鉴之 处。因此,康熙此说引起海外学者们的关注,也就不以为 奇了。


上一节:康熙:发扬满清尚武传统的涉猎能手

下一节:雍正尙佛:用佛道治国的大清皇帝

返回上一级>>>清帝春秋:清宫皇帝秘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