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应变
(安徽芜湖 吴玲)
看得出,案例中的这位教师严谨而认真,她按照预设的课程方案,努力实施自己的计划,但效果不佳。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当计划遭受“挫折”时。不拘泥于原有活动方案,灵活应变,是教师应有的态度。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首先,准确判断“变化”的性质。案例中,在活动即将结束时孩子们的“发现”及随后的“寻砂”活动显然没有游离活动主题,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工作”恰恰是在更深刻地探索、验证磁铁的特性。因此,针对这一“插曲”,教师应高兴地称赞幼儿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
其次,灵活调整结束环节。当幼儿的.兴趣点在于寻找铁砂时,教师可出示铁砂、纸张、塑料、玻璃等
不同物体,将它们分别与一块磁铁接触,看看结果,并让幼儿分析其中原因。建立在幼儿自主操作及观察基础之上的总结会让幼儿印象深刻。这一调整可表明教师对幼儿新发现的关注以及对他们兴趣点的重视,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第三,充分利用延伸活动。若幼儿对“寻砂”活动意犹未尽,教师可适时组织延伸活动一“藏起来的铁砂”,让所有幼儿尽情地加入到活动之中。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又可以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