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论文(最新3篇)

时间:2016-03-02 04:24: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创新教育论文 篇一

标题: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挑战的有效途径。

首先,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颖的观点。

其次,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创新往往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创新教育通过项目制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合作、沟通和分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创新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和自我管理者。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多样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为了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教育机构和教育者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首先,教育机构需要提供创新教育的资源和支持,包括提供创新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培训教育者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等。其次,教育者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引入项目制学习、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家长和社会也需要支持和鼓励创新教育,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适应未来挑战的能力。为了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教育机构、教育者、家长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创新教育论文 篇二

标题:创新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它不仅对学生的学术能力有所提升,还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和自我管理者。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创新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其次,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通过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颖的观点。同时,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创新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学习和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变化。同时,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潜力和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因此,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该更加重视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创新教育论文 篇三

创新教育论文

  引导语: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接触过论文,那么要怎样写一篇有关创新教育的论文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摘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育是中外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本文通过研究西南联大教育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得出西南联大对当代高校创新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西南联大;创新教育;启示

  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由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联合办学的学校。西南联大(包括之前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时期)成立于1937年8月,到1946年秋季返平津复校,共9年时间。在艰苦卓越的9年时间里,弦歌不缀,培养出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西南联大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以及党政领导干部。”

  据统计,从1938年至1946年,先后在西南联大就读的学生约8000人,毕业生约3800人。在他们中间,有1000多人先后在国内外诸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并取得杰出成就。截止到1996年6月,西南联大的学生中有80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6人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另外,有5名西南联大的毕业生后来成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师学院院士。对西南联大研究了十年之久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史学教授约翰依色雷尔说:“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值得人们研究。”

  一、西南联大的成功教育模式

  西南联大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培养出众多创新人才,与联大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密切的关系。

  (一)继承和发扬“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

  从三校沿革来看,三校校长都强调民主管理,实行教授治校。西南联大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为常务委员会,原定主席由三校校长轮流担任,实质上常委会的工作一直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主持。在一些办学的重大措施上,他注意听取有威望的教授的意见,确立了“教授治校”的制度。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在联大岁月一直得到坚持和发展。“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思想落实到联大教学环节中去。西南联大的教授、副教授多是二三十年代留学归来的博士、硕士,人文和科学素养极高。自然科学方面有吴有训、陈省身、华罗庚、吴大猷等;社会科学方面有朱自清、沈从文、金岳霖、闻一多、陈寅格、冯友兰等著名学者。他们各有独特的学术观点和师承流派,教学风格各异。但由于学校提倡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他们都能发挥各自专长,开出多种选修课。这不仅调动了教师的任课积极性,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教学科研并重,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抗战时期物质条件极差,西南联大教授们并未因此放松科研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西南联大物理系师生,包括清华两个研究所在内,在联大时期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共108篇。在战时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取得如此多的科研成果是十分难得的。在教学中,尽管教授们授课风格各异,但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讲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由于当时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缺乏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但许多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西南地方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增加了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实际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设施的不足。

  (三)注重文理兼修,培养“通才”的教育目标

  联大在教育目标上,提倡“通才教育”,主张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联大全校性的共同必修课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一般包括:国文、英文、三民主义、伦理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一门社会科学基础课目(可任选:社会学概论、法学概论、政治学、经济学)和1门自然科学基础课目(可任选:地学概论、普通心理学、普通地质学、普通生物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数学、微积分)。原则上共同必修课是所有学生必修的,不过各院又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文法学院对上述社会科学基础课目必修2门,理工学生对上述自然科学基础课目必修2~3门,工学院则可以不修中国通史。西南联大选修课门类众多,而且专业限制较少。学生可以按照课程表选本学期的各门选修课,如果学分不足规定数,可以选本系或外系的课程,或从本人研究方向或兴趣出发选择有关课程。

  (四)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联大实行以学分制为主体,必修课、选修课并举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相结合的教学制度,注重文理交叉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对选修课有很大的自主权。这一方面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勤奋治学,永不停步。联大对基础课的要求非常严格。设有一年级生课业指导委员会。一年级结束时,有些系规定,某一两门基础课,成绩达不到某个标准(70分或65分不等)不能进入该系二年级。学校配备的基础课的师资力量也十分雄厚。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也有知名教授参加任课。理工科,特别是工科,课程负担重,每周都有考试,甚至周末也有考试,暑假也安排课程。考试评分极为严格,不及格率很高。因此,能够顺利完成低年级的基础课程进入高年级学习是很不容易的。理工学院除了在理论课程方面要求严格外,也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化学系的定量分析实验,实验数据得不到一定的精度,教师拒绝签字,必须重做。联大各系科的专业范围比较宽阔,基础方面也有一系列的要求,使学生受到了扎实的科学训练,有利于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创新,可以开展边缘学科和新学科的研究,有较宽阔的发展前途。

  二、对当今高校创新教育的启示

  (一)专博并济,培养通才的教育目标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沿袭传统的专才教育模式,专业门类划分过细,致使学生就业面窄,专业发展受限,不能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脑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创新思维过程是左右脑配合才是完成的,要提高创造力,离不开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统一的能力。结合西南联大通才教育思想和人脑四象限模型,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的通识教育,培养专博并济的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服务地方经济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两项重要任务。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高教学。知识经济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高校从教,如果没有科研的实践,完全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就很难形成创新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就培养不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同时,教师科研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地方特色,形成独特的研究方向,这样才能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三)营造良好的教师培养的环境,培养创新型的教师

  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娴熟的创新教育能力。创造型教师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复杂过程,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和构建有利于教师培养的环境与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师的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行业专家对在岗教师进行培训;鼓励在职教师到高层次的大学、研究机构进行进修。营造宽松的创造环境氛围,形成创造激励机制和建立创造评价制度。联大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从抗战开始前后学成归国的学者中新聘了一部分年轻教授,如华罗庚、陈省身、王竹溪等。而且重视对已有教师的学术提高,联大规定:教师在联大任职满五年,而学校又有意续聘的,教师提出申请并经过教授会同意,可以带薪到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访学休假。

  (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创造性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必修与选修、主修与辅修、基础理论方面与实践能力方面、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广泛自由选择的机会,以便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倾向、兴趣、择业意向和实际,并促进他们各自的特长充分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及时改革、更新、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反映现代科学发展新成就的即时信息,以及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有关知识,扩大教材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建立最优化的知识结构。此外,在注重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而且要及时了解大量的科技新发展的即时信息,以掌握时代脉搏,跟上讯息万变的科学技术步伐。

  参考文献:

  [1]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一九三七至一九四六年的北大、清华、南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2]罗玲玲.大学生创造力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

  [3]高雪莲.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7(1).

  [4]杨绍军.西南联大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5]黄欣.西南联大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江苏高教,2003(2).

创新教育论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