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粗鄙化议论文(实用4篇)

时间:2012-06-08 06:27: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网络语言粗鄙化议论文 篇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繁荣,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然而,近年来网络语言的粗鄙化现象愈发严重,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网络语言粗鄙化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粗鄙化的原因之一是社交媒体的匿名性。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随意发布言论。这种匿名性让一些人失去了言行的约束和责任感,他们更容易采用粗鄙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观点。此外,网络上的互动往往是即时的,人们往往会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回复而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言辞,这也导致了网络语言的粗鄙化。

其次,网络语言粗鄙化的原因还包括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精神文明的缺失。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普遍注重言行的礼貌和文明,而在网络社交中,这种规范往往被放松或忽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道德底线变得模糊。这种价值观的变化也影响到了网络语言的使用,使得粗鄙化的言辞逐渐被接受和传播。

网络语言粗鄙化对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粗鄙的网络语言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网络上的言论可以迅速传播,一些具有攻击性和侮辱性的言辞容易引发争端和纷争,甚至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其次,网络语言粗鄙化对个人的道德素质产生了不良影响。长期沉浸在粗鄙的网络语言环境中,人们容易失去对言行的自律和约束,甚至将这种粗鄙的语言习惯带入现实生活中,影响人们的正常交流和社交。

为了应对网络语言粗鄙化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强管理和审核机制,打击恶意言论和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其次,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言行规范和道德观念。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倡导文明网络用语,传递积极健康的信息和价值观。

总之,网络语言粗鄙化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动网络语言回归文明和友好,为社会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网络交流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

网络语言粗鄙化议论文 篇二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然而,近年来网络语言的粗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将从社交媒体的特点、文化因素和个人责任等方面探讨网络语言粗鄙化的原因及其应对方法。

首先,社交媒体的特点是网络语言粗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社交媒体上,人们经常使用简洁、直接的语言进行交流,这种语言往往更加生动活泼,但也容易导致粗鄙化。另外,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往往是即时的,人们想要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回复往往会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言辞,从而导致网络语言的粗鄙化。

其次,文化因素也是网络语言粗鄙化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道德底线变得模糊,使得粗鄙化的言辞逐渐被接受和传播。此外,一些网络流行文化和追求个性的倾向也对网络语言的粗鄙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语言粗鄙化对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粗鄙的网络语言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网络上的恶意言论和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容易引发争端和纷争,甚至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其次,网络语言粗鄙化对个人的道德素质产生了不良影响。长期沉浸在粗鄙的网络语言环境中,人们容易失去对言行的自律和约束,甚至将这种粗鄙的语言习惯带入现实生活中,影响人们的正常交流和社交。

为了应对网络语言粗鄙化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强管理和审核机制,打击恶意言论和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其次,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言行规范和道德观念。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倡导文明网络用语,传递积极健康的信息和价值观。

总之,网络语言粗鄙化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动网络语言回归文明和友好,为社会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网络交流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

网络语言粗鄙化议论文 篇三

  “xx丝”一词最近再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推手是有“小钢炮”之称的导演冯小刚。日前他在多个场合连续发声,对这个网络热词的流行进行炮轰,称热衷于使用这个词汇的人群是“脑残”,“不以为耻反而为荣”,一番言论顿时引发热议,声援者和反对者纷纷站队。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语言学专家申小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场争议背后,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的粗鄙化。

  称自己“xx丝”是自贱?

  事件的起因,是几天前冯小刚的一位老外朋友问他:“xx丝”是什么东西?在听了冯小刚的解释之后,老外更加困惑了,因为他发现这个“恶心的词”在中国被大规模使用和传播,并且“听上去像是在赞扬”。冯小刚随后就此事一连发了两条微博表达自己的态度:“称自己是草根是自嘲,称自己是xx丝那是自贱。”

  不久之后,冯小刚在公开场合再次谈到“xx丝”问题,强调这个词“不好听”,还以作家莫言为例,说莫言以前写小说时,写到这个字眼都以大叉来代替,如今却堂而皇之成为全社会的流行热词。

  冯小刚的这番言论引起公众的巨大反响。至记者发稿时,网友对这两条微博的评论和转发分别超过了10万条和14万条。许多网友在留言中表示,冯小刚的“炮轰”是对“xx丝”以及“xx丝文化”的隔膜和曲解;而导演何平、作家方方等人则对冯小刚表示认同,称这个词是脏词,不该登上大雅之堂。

  “重口味”被网络消解?

  “粗鄙化的确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申小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作为文化语言学领域的专家,申小龙注意到,除了“xx丝”之外,还有一些词意极端的“重口味”词语在网络上颇为流行,比如“二逼”和“变态”。

  但与之相伴的另一个现象是,当这些词语成为网络流行语时,原先字面上的不雅意味已经被淡化和修改了。“当网友普遍接受和使用这些词语时,其实并没有联想到其本意。”申小龙这样说。“xx丝”指的是草根、小人物,可以称呼他人,也可以自我解嘲;“二逼”一词则源于“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和二逼青年”这一“青年三分法”的流行,有“傻”或者“少根筋”的意思。

  很明显,冯小刚此次炮轰“xx丝”之所以引起不同观点的对撞,关键就在于双方对于这个词汇的不同理解。冯小刚一方关注的是它的字面意义,而广大网友强调的则是这个词语被网络赋予的新含义。

  粗鄙化是社会世俗化产物?

  从语言学的角度,申小龙对于包括“xx丝”在内的流行热词持宽容态度,认为公众首先应该接受网络对于日常用语的这种淡化和修改;因为词语的含义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语言的使用和流行都离不开具体的表达功能。

  然而,人们有理由担心:当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日常表达时,其粗鄙化倾向会不会对现代语言造成影响?对于这个问题,申小龙一方面相信网络的自我净化能力,同时他表示,语言不管是日常用语还是网络流行语,其实都是社会状况的晴雨表,而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粗鄙化是全世界语言面临的共同问题。

网络语言粗鄙化议论文 篇四

  反对观点:粗俗用语流行伤害社会文化,应加以限制和规范

  语言文字的使用是有规范的,我们国家有通用语言文字法,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理应自觉遵守。一些“格调不高”的流行语如果仅仅是在网上的小圈子里流传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一些严肃的传播机构也在竞相使用网络粗俗用语,以此作为“接地气”的体现。试想,如果书本中、报章中满眼都是网络流行语,其实也是另一种贫乏和无趣,况且一些词的确不雅,不适合在特定场合使用。与网络语言信手拈来的情况相反,一些学生对传统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并不多,写出的文字不仅缺少规范,也令人费解。如果任由粗俗语言发展传播,对整个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潜在的伤害。(吴金彪:《生活清新了语言才能不粗俗》,齐鲁晚报)

  有的词语最开始可能是无伤大雅的自嘲,但流行开来之后,可能导致一些群体的自我贬低与矮化,固化社会上的歧视。粗鄙词语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还容易导致认知混乱,强化玩世不恭的心态。当然,粗俗的网络用语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这些词不应该得到公共场合的承认,出现在媒体和公开的讲话或交流中。这涉及基本的公共场合的礼仪和对人的尊重,而绝不是假道学的苛刻要求。不能因为人有自由,就意味着他们在公共场域可以使用随意粗俗的语言,因为积极自由要考虑到他人的消极自由,不能侵犯他人免于受到语言污染的自由。(刘波:《扭转语言粗俗化趋势》,21世纪经济报道)

  支持观点:网络语言体现民意诉求,不能无端限制

  既然是一种语言,它对普通老百姓和大众来说是可选择的,至于能否被选择源于民众的需求与需要。媒体、出版物等对词汇的选择不一定会引发民众的日常使用。流行词汇的出现体现了一种合理的社会需求与诉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民智大开的一种象征。同时作为一种时间性的语言,它也是对过往历史的印证,当问你过去的2013、2014发生了什么时,那些流行词汇与语言就成了当年的经典与标签。不仅如此,它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再往前推30年,我们有吗?而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早就有过。最重要的是这些语言背后其实体现的是一种民意。(张立群:《“语言狂欢”宜疏不宜堵》,蒲公英评论网)

  语言的更新发展是不可改变的,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肯定会加入到传统语言的河流里来。对于网络语言的创制、运用与变异流行,不能彻底格式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可能越来越被公众和社会所接受。因此,一方面要正视满屏“X丝”、“X格”现象,同时认识到这仅仅是暂时性的,是公众情绪的折射;另一方面要科学对待网络语言,不能无端限制网络语言的发展。否则,既背离了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也背离了语言的发展规律。(朱四倍:《对网络粗鄙语言要正视,但也要有耐心》,蒲公英评论网)

  反思:语言粗鄙化,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内心发生了某种变化?

  每个人其实都是语言文字的使用者,也是传播者,现今粗俗网络语言的流行并非毫无缘由,某些词语的产生也与当下社会环境紧密相连。正像有些网友所说,使用网络语言只是觉得它有趣,“玩玩”。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人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跟在网络语言屁股后面跑。(吴金彪:《生活清新了语言才能不粗俗》,齐鲁晚报)

  我们还应看到,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流行的语言、文字,其实是在每一点上与我们生活的相互渗透,与我们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网络语言的泛滥,实际上是反映出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陷入了一定的精神贫困。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是该认真审视和反思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了。(都浩:《网络语言污染,该反思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太原晚报)

  结语

网络语言确实赋予人们更大的表达自由,但我们也要警惕语言粗鄙化背后趣味与审美的衰退。只有保持理性精神、秉持文明意识,才能使语言的演进与文明的进步相得益彰。

网络语言粗鄙化议论文(实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