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骚扰”的法律界定及取证 篇一
在当今社会,性骚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要解决性骚扰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其法律界定,并了解如何取证以确保正义得以伸张。
性骚扰是指在工作场所或其他社交场合中,某人以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性欲上的骚扰或侵犯。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国家,都有相关的法律来禁止性骚扰行为。然而,不同国家对性骚扰的法律界定可能存在差异。
在中国,性骚扰被认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和制止性骚扰。而《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0条则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妇女进行性骚扰。根据这些法律规定,性骚扰行为一经发现,受害人可以向相关部门报案,以寻求法律保护。
然而,要成功起诉性骚扰行为,受害人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取证是确保正义得以伸张的关键步骤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取证方法:
1. 保存证据:受害人应尽可能保存与性骚扰行为相关的证据,例如骚扰者的言语、短信、邮件或其他书面记录。此外,如果可能的话,受害人还可以尝试录音或录像,以便在需要时作为证据使用。
2. 寻求证人证言:如果有其他人目击了性骚扰行为,受害人可以寻求他们的证人证言。这些证人可以是同事、朋友或其他在场的人。他们的证言可以为受害人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受害人需要法律援助或心理辅导,他们可以寻求专业机构或组织的帮助。这些机构通常对性骚扰问题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受害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 提供详细的陈述:受害人在报案或起诉时应提供尽可能详细的陈述,包括骚扰发生的时间、地点、骚扰者的身份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法庭更好地理解案件,并作出公正的判决。
总之,明确“性骚扰”的法律界定并采取适当的取证方法是解决性骚扰问题的关键。受害人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性骚扰问题的宣传和教育,以促进一个公正、平等、安全的工作和社交环境的形成。
“性骚扰”的法律界定及取证 篇二
性骚扰问题在社会中愈发严重,因此需要明确其法律界定并探讨如何有效取证,以确保受害者能够获得应有的保护和正义。
性骚扰的法律界定在不同国家可能存在差异。在美国,性骚扰被定义为在工作场所或其他社交场合中,某人以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性欲上的骚扰或侵犯。根据美国联邦法律,性骚扰行为被视为违反《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条的禁止性别歧视条款。类似的法律界定也存在于许多欧洲国家。
在取证方面,受害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存证据:受害者应尽可能保存与性骚扰行为相关的证据,包括文字、短信、邮件等书面记录,以及可能的录音或录像。这些证据可以在需要时提供给警方或法庭,以证明性骚扰的存在。
2. 寻求目击者证言:如果有其他人目击了性骚扰行为,受害者可以寻求他们的证人证言。这些目击者可以提供独立的证据,增加案件的可信度。
3. 寻求专业援助:受害者可以寻求专业机构或组织的援助,如性暴力援助中心或律师事务所。这些机构通常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支持。
4. 详细陈述:在报案或法庭作证时,受害者应提供尽可能详细的陈述,包括骚扰发生的时间、地点、骚扰者的身份等。这些细节可以帮助警方或法庭更好地理解案件,并作出公正的判决。
除了受害者自身的努力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对性骚扰问题的认识。雇主和组织应建立明确的政策来防止和制止性骚扰行为,并提供安全的举报机制。同时,法律机构应加强对性骚扰案件的处理,确保受害者能够获得公正的司法支持。
总之,明确性骚扰的法律界定并采取有效的取证方法是解决性骚扰问题的关键。通过加强法律保护、宣传教育和社会支持,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没有性骚扰的公正和谐社会。
“性骚扰”的法律界定及取证 篇三
“性骚扰”的法律界定及取证
近期,我国已正式启动了修改实施10多年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关机构组织了专家着手起草妇女法修正案,并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涉及面广,对该法中不完备、欠缺的地方,尤其是保障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妇女权益新问题如何加以健全完善,使妇女基本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都是民众非常关注的。为此,“理论与实践”专版将在今后陆续组织刊发一些这方面的稿件,以尽绵薄之力。最近,媒体报道的几起性骚扰官司都引起了全社会的热烈关注,其中武汉教师性骚扰案成为我国第一例性骚扰胜诉案件。北京首例性骚扰案目前仍在艰难的进行过程当中。一时间,性骚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性骚扰是文明社会中的怪现象,也是一个颇具世
界性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性骚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且呈现出日渐升温的发展态势。毫无疑问,性骚扰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另一方面,在骚扰发生后,真正敢于向有关组织或机构进行控告的受害人却寥寥无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被人骚扰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丑事,而且大多被骚扰者与骚扰者存在上下隶属关系,一旦控告,很有可能会招致打击报复,所以在遭受性骚扰后,敢怒而不敢言。即使起诉,被骚扰者也面临举证的困难,从发生的地点来看,较多地发生于办公室、车间、医院诊断室、公交车等空间范围内,往往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突然实施,一般不会有第三者在场,而且通常是上级对下级进行的性骚扰。由于性骚扰案件这些独特的特点,从而加大了当事人取证的难度。而且,我国目前也没有专门调控性骚扰行为的法律规范,在现行法律法规中与性骚扰有所关联的法律法规明显地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不强,这就使得对性骚扰行为的惩治尚无可直接适用的法律依据。
目前,由10多位法律专家和妇女问题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已着手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其中包括性骚扰方面。要依法惩治性骚扰,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立法方面给性骚扰的概念做一个界定,把有关条款进一步细化,使之便于操作、便于取证;二是被骚扰者必须自己学会掌握科学合理的取证手段来提取证明性骚扰的有力证据。
对性骚扰法律概念的界定是展开对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基础。关于“性骚扰”问题,在法律上有太多的困惑,如何适当地规定“骚扰”的范围或程度,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说,对某人讲一句“荤话”或做几次“流氓”动作算不算“性骚扰”?医生借看病之名,对病人进行过分的拿捏,也是“性骚扰”吗?而且对于同一种行为,不同性格、不同思想观念的.女性的反映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西方人认为很平常的接吻、抚摸,有人认为是关系融洽的表现,有人却认为是性骚扰。因此,在尊重个人的权利和生活空间的同时,如何保护社会的公共交往空间和秩序,是法律制度安排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笔者认为,所谓性骚扰就是一方作出的与性有关的语言或行为使另一方感到不快或自觉受到了伤害,判断性骚扰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受害者的感受。
性骚扰案件的取证难问题是世界各国都遇到的一个普遍难题。一般说来,被骚扰者在性骚扰案件进行取证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破除顾虑,敢于反抗。如果受害者不对骚扰者的行为表示出不满或者是反抗的话,则无法准确地判断该行为是否已经构成了性骚扰,并容易给骚扰者以狡辩的理由。受害者的明确反抗不仅是抗击骚扰者不轨行为的一种手段,本身也构成了表明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