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论文【优质3篇】

时间:2012-07-07 02:18: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论文 篇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摘要:本篇论文探讨了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培养学生创造力不仅是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创造力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探讨了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等。最后,本文总结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种创造力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教学方法,学生发展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表达。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一、创造力的概念和特点

创造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新情境时,能够产生新颖、独特和有价值的想法、观念或产物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想象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创造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来提高。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策略

1. 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技巧: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材料和技巧,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的自由度。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出他们的想法和想象。

3. 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

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创造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具竞争力。此外,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通过培养学生创造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结论: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等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明. (2018). 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J]. 美术教育, (12), 19-21.

2. 张丽. (2019). 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探究[J]. 中小学美术教育, (3), 40-42.

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论文 篇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效果

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效果。通过实践和观察,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情况,然后探讨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效果的方法和策略,包括选择适合的教学软件和工具、设计生动的教学场景和活动、利用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等。最后,本文总结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效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效果,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很广泛,包括使用教学软件、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直观地展示艺术作品和艺术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1. 选择适合的教学软件和工具: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软件和工具。例如,使用绘画软件可以让学生更方便地进行创作和表达。

2. 设计生动的教学场景和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的教学场景和活动,如观看艺术影片、参观艺术展览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场景和活动呈现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利用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绘画、设计等,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效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效果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多媒体技术具有易于操作、互动性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结论: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效果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选择适合的教学软件和工具、设计生动的教学场景和活动、利用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等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莉. (2017).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 (9), 32-34.

2. 李华. (2018).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效果的研究[J]. 中小学美术教育, (2), 36-38.

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论文 篇三

  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那么,有关小学美术的教育论文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潜移默化,营造“美”的教育氛围

  1.提供欣赏平台

  借助学校网站、教师博客、《雨竹》校刊等平台开辟名家名画作品赏析栏目。比如齐白石的《虾》系列赏析、徐悲鸿的《奔马图》赏析、凡高的《向日葵》系列等,让学生从小接触经典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认识名家美术作品的多元性,学会宽容和尊重大师的作品,与大师直接对话,并且撰写欣赏心得,以帮助他们在童年时代就获得较高的艺术发展起点。

  2.加大宣传力度

  在学校宣传窗、海报栏、美术教室等场所定期举办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以及学生个人画展,张贴学生创作的能够体现儿童天性、天真朴拙的优秀美术作品,如书法、国画、剪纸、青花、线描等一系列作品,这一举措能拉近孩子的心理距离,更易被孩子们接受。今后笔者还准备将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名家名作引入学校公共空间,为本校学生努力打造更完整的艺术欣赏氛围。

  3.相关活动配合

  因本校的校园文化理念是“诗意雅韵”,每年借助校园艺术节这一契机,定期开展全校性的诗配画比赛,由学生自选一首喜欢的古诗,以硬笔书法的形式书写之后,配上与诗歌意境相符合的画面,以此表达学生的审美感受。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色彩,实现了抽象的文字思维与美术的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与互换。除定期开展诗配画比赛,近年来围绕学校民乐特色,开展“乐之绘”美术比赛,也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型活动,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4.丰富学校图书馆美术藏书

  笔者学校有个南京市级的示范图书馆,有两万册的藏书,其中就包括一定数量的美术类读物,给爱好美术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扩大美术阅读视野的好机会。

  5.家校联手

  另外,利用家校平台,号召家长在家中给孩子创设一定的艺术氛围,使孩子耳濡目染,快速提升其审美品位。

  二、凸显主体,鼓励学生“美”的学习

  1.合理利用美术学习单

  在过去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笔者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过分重视了教师的分析与讲评,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自主理解。或者就是简单问问学生,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那么,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回答的可能就是“我觉得很好、很漂亮”这样很空洞的一些评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可能不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能完全洞悉的,而教师所秉承的又可能是成人化的视角,这就造成了教与学的断裂。因此,笔者开展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根据上课内容,设计了相关问题,编制成美术学习单,学生回家后,在家长帮助下上网检索相关资料,或者去查找搜集相关的实物,再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填写相关问题,由此获得对于欣赏主题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判断。

  2.“我当小老师”

  “我当小老师”即学生评画环节,具体的做法是,展示欣赏对象后,要求学生根据先前阅读的资料,大致描述自己的欣赏感受,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走上讲台,拿起教棒担当小老师,从相对专业的角度进行稍具深度的分析,如色彩、线条、情绪、内容等。这一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欣赏水平,形成热烈活泼的课堂环境。

  3.同伴互助

  在笔者的课堂里,对全班学生进行“七彩虹”的分组,每一组代表彩虹上的一种色彩。人员的组合上也是由绘画能手领衔,搭配能力层次高低不同的学生,互帮互助,尤其在进行集体画创作或是手工制作时,学生们长期的合作训练,能让每一个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任务,深知自己是彩虹桥上不可或缺的颜色,从而得到乐趣和归属感,身心同时得到愉悦,得到美的熏陶。

  三、拓宽视野,挖掘“美”的社会资源

  美术教学不应该只在教室里开展,教师无论是有意识地组织开展教学,还是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时间请家长协助共同开展,课外美术活动都是美术教学重要的补充和延伸,是非常必要的。

  1.积极挖掘本土资源

  合理借助利用本土优质文化资源,实地观察欣赏,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激发保护与创新精神。如栖霞寺石窟文化、南朝石刻、燕子矶公园、城南老建筑群等,并将这些素材穿插在校本教材中,成为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增添教材的本土性、地方性。对于本土的文化资源,如果光让学生从网络或书籍上查找图片,还是会显得有些距离感,所以让孩子们去实地游览和观察,现场震撼力很强。笔者曾带着学生组成“我身边的南朝石刻”寻访小组,去寻访栖霞区内的南朝石刻,让孩子们现场感受经历了1500多年风雨的南朝萧秀、萧恢墓石刻,孩子们显得十分好奇和激动。他们想象中的石刻应该是非常华美的,但是现场很朴素,甚至显得有点残缺破败,虽然带给他们些许失望,但是他们很快就被石辟邪、石碑的雄壮所打动,仔细研究上面的花纹,并且在本子上临摹下来石兽、石碑的样子,回校后还写了寻访日记,身临其境的体验大大强化了他们的审美感

受,欣赏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参观博物馆、美术馆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具有多个丰富底蕴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名人旧居等,这些场馆中的美术教学资源,有的可以直接拿来用,有的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简洁地体验与感受,还有的可以与美术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综合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知,也在与艺术品近距离的接触中感悟了美的力量,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3.感受四季变化

  在美术学习中,能够逐步建立或者基本具备艺术感觉的儿童,不仅仅是研究眼睛看到、耳朵听到、身心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而且是领悟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更重要的是,四季更替的变化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思维。假如小学生能够在看似平常的景致里捕捉到细小的事情,而且这些现象让人能够注意到它,它带来的刺激就会长驱直入地进入小学生的意识。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同一处地点“曲荷滴翠”处观察景色,四季的变化使得景物在造型、色彩上产生变化,孩子们通过观察写生,在这种记录中再现了真实,又艺术化地升华了真实。创造四季美景的经历让学生们提升了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其表现美的技巧。

  四、加强实践,提高教师“美”的素养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经历,笔者深有体会,若让美术课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让美的元素无处不在,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对文化、艺术的修养,及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备好、上好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美术课。美术文化的传承,审美素养的浸润,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对教学主题的背景材料进行比较充分的了解,需要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组织。也就是说,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朝着什么方向走,建立在教师课前对所教内容首先要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有备无患,活学活用,学生才会从内心爱上美术课,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论文【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