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优选6篇)

时间:2011-08-06 08:40: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 篇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寻找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首先,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书中给出了一百条建议,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方方面面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方法。例如,书中提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等等。这些建议都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于教师们来说非常宝贵。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获得了更多的教学技巧。

其次,这本书的理念非常先进。书中提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前沿理念和方法。例如,书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倡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这些理念都与时代的要求相吻合,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教学的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且也更加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最后,这本书的阅读给我带来了思考和反思。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这本书提醒了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调整,我相信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

总之,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还引导我思考教育的目标和理念。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调整,我相信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 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常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帮助。

首先,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然而,这本书提醒了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也找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决定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其次,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书中给出了一百条具体的建议,涉及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方方面面。这些建议都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非常实用。例如,书中提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等等。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我相信我将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与时俱进。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前沿理念和方法,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提供了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让我意识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调整,我相信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 篇三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就应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能够一生追求。老师们,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 篇四

  假期,重新拜读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次是逐字逐句细致又系统的阅读,虽然是还不能全然领会其中的要义,但确实使自己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认识。这位上世纪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箴言,在半个世界后的今天让读者依旧感受到熠熠生辉的教育智慧,另我深思和警醒。

  阅读的重要性,多次被苏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题中强调。从注意力的培养,到对后进生的工作,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抽象思维的发展等等,不一而足。反观现实,许多家庭、许多学校却依旧不够重视,或者是有形无实的开展,或者是有心无术的引导。这的确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我们在引导学生们好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教师能够读书破万卷,势必也能做到上课如有神。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思维的活的源泉”。这对于当代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们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现在的学生在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室外待得时间太短;在教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野外待得时间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实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书,大自然中更有着无限待开发的课程,我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这样的场所,提供参观、研究大自然的机会,而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带领学生们从中学到更多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强烈的万事万物的联系,从而使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

  “阅读”与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说应该成为学生们行走的两条腿。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阅读给予学生们成长的阳光,而到自然中去则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气,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个体。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 篇五

  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用精辟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启迪,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动着我。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做了直截了当的解释:那是因为在学校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不正与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观点不谋而合吗?这不禁使我想到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当出现学生成绩考得不好时,常常埋怨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认为考得不好的一切愿因都出现在学生身上。我们平时在抱怨、发牢骚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吗?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掉队的现象呢?这条教育原则我们也常挂嘴边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档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都有能力发挥出来的话,那么所有学生就能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就能够不停地进步。

  “用一生准备一节课。”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没有时间”这个问题时,谈到一位历史老师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节课,这让我们深感惭愧。终身教育谈了多少年,依然说得多做得少;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依然是挂在嘴边,羞涩在心里;要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来追求,当作一项事业来奉献,仍然只是说说而已。

  从苏霍姆林斯基谈论教师读书和写教育日记两个问题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的一切教育智慧都来自于他的实践,因此他的理论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读书,应当成为一种需求,一种习惯,应当是摒弃了一切功利主义的阅读。一张长条桌,一把藤椅,一盏台灯,读书于日圆月缺,挑灯于古典今著,只为一种心境。写教育日记应成为一种心灵的旅行和恒心的历练,日日写,月月写,写教学心得,写教育叙事,写工作感悟,于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之中,增强自己教学的理性,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直到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说我是用一生来准备这一节课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积跬步难行千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踏踏实实的研究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真正用心去爱自己的事业,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精益求精。那么我们备课、公开课的一些弊端问题,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

  在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本厚厚的专著仍历久弥新。一个个建议,无不体现一个伟大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也给我们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了最切实际的目标和方法。这本书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读着这本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为我们指点迷津。书中的教育思想,一定会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 篇六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教师走进课堂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身份,忘了我的年龄。

  读了这些,我恍然大悟,我才意识到我们平时上课也正是缺少这些呀,新课程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孩子要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告诉,不再包办代替,教师成为孩子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作者认为幸福分三层,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保障",第二层是"艺术生活",而第三层则是"独立思想"。而这三层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很大长进,他们平时表现出来的就是有钱的多干点,不给钱的少干些,甚至不干;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二、三层还没建起来,所以他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这类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作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专家,教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会很幸福和满足。

  愿每一位教师朋友都能拥有幸福人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读后感(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