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受戒读后感(通用6篇)

时间:2017-05-01 03:40: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汪曾祺的受戒读后感 篇一

《受戒》是中国现代作家汪曾祺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小和尚受戒的过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读完这篇小说,我深受触动和思考。

故事发生在一个寺庙中,小和尚被寺庙里的大和尚们选中,准备接受受戒仪式。小和尚默默承受着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他知道受戒意味着他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和尚,要忍受许多的苦难和禁欲。他希望通过受戒,能够得到更多的安慰和指引。

然而,小和尚的受戒过程并不顺利。他在受戒的那一天,遇到了一个妓女。妓女的美貌引起了小和尚的注意,他不禁心生欲望。小和尚在心里挣扎着,他知道妓女是邪恶的,但他却无法摆脱对美的追求。最终,小和尚没有忍住诱惑,他偷偷地走到妓女身边,与她有了一段短暂的交往。

小和尚的行为引起了寺庙里的大和尚们的震惊和愤怒。他们对小和尚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甚至要将他开除出寺庙。小和尚在严厉的处罚下,感到内心的痛苦和迷茫。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后悔自己没有坚守佛门的戒律,没有守护好自己的内心。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很多。小和尚的失误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他作为一个小和尚,本应该坚守佛门的戒律,但他却忍不住对美的追求。这让我想到,人性是复杂的,人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境时,往往难以抵挡住内心的欲望。我们常常会犯错,会违背自己的原则,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了社会的现实。小和尚的受戒过程被妓女的出现打破了,这反映了社会的诱惑和不公。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让人很难抵挡。而在这个故事中,小和尚面临着社会的诱惑,最终选择了违背原则,这也暗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影响。

总之,汪曾祺的《受戒》通过一个小和尚受戒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很多,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和社会的关系。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和思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困境和诱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汪曾祺的受戒读后感 篇二

《受戒》是中国现代作家汪曾祺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小和尚受戒的过程,让我对宗教信仰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故事中的小和尚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信徒,他希望通过受戒能够更深入地接近佛教信仰。他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受戒的那一天,他却面临了一个巨大的考验。他遇到了一个妓女,对她产生了欲望。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对的,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诱惑,与妓女有了一段短暂的交往。

小和尚的行为引起了寺庙里的大和尚们的愤怒和指责。他们认为小和尚背离了佛教的戒律,没有守护好自己的内心。在接受严厉的惩罚之后,小和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后悔自己没有坚守佛门的规矩,没有守护好自己的信仰。

这个故事让我对宗教信仰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小和尚的受戒过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宗教信仰虽然可以给人们带来安慰和力量,但人性的复杂性是无法避免的。无论是小和尚还是普通人,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境,很难完全抵挡住内心的欲望。这说明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也让我对宗教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故事中的小和尚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和反思。他在受戒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后悔自己没有坚守佛门的规矩。这表明了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愿意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我们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并且愿意改正,就还有机会成长和进步。

总之,汪曾祺的《受戒》通过一个小和尚受戒的故事,让我对宗教信仰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和反思。我相信,只有通过反思和思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面对各种困境和诱惑。

汪曾祺的受戒读后感 篇三

  在我的印象中,和尚——守着孤灯寡影,清规严律,敲度一生,和尚的世界里,万物皆空。虽说落地生根,逢根生源,但何尝不是如浮萍般漂浮于空暝之中,生于尘世之间,却又苦苦追寻境界,是真忘我还是假忘我?真亦假时假亦真,吃斋念佛,岂不是虚度光阴?

  《受戒》并不是倾诉和尚苦行的载体,也不是道明受戒苦旅的读本。明海已经出家四年了,使我不禁以为这呗世人推崇的名篇不过是和尚枯乏生活的絮絮念叨。我怀着闲读的心情往下看,不知不觉被其中的字眼所吸引。恬静闲适的村庄,朴实憨厚的村民,美丽纯朴的英子,助人为乐的明子,构成了一幅最为和谐的景图。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美的故事,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孔子眼中的大同世界,是唐玄奘心中的极乐世界。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亩亩良田,一座座青山,一个个人家,而不是险恶的人心,利益熏心的村民。这儿有一座小小的寺庙,和尚不用受清规戒律,可以喝酒吃肉,可以娶妻生子,活似神仙。仿佛到现在,我还能看到舟山的英子和明子,听见山间英子优美的歌声。村民之间相处融洽,而不是如今的近邻不识;人们互相帮助,而不是如今的冷眼旁观别人的悲惨;人们之间无私奉献,而不是如今的追名逐利。在这里,我看到了人性,久违的人性之美,陌生的人性光辉。

  其作者汪曾祺将这个爱情故事谱写得淋漓尽致。他的文字并不华丽,却尽显文致。他的语言美,但不是矫饰。他写的爱情纯,干净的如溪水一般,并不像外国多数作家那样露骨,明子与英子并没有经历什么风吹雨打,却让人刻骨铭心。他们的爱情不像是张爱玲说的,经得起挫折却经不起平凡。他们的故事是那些在一起以及不在一起的时光,他们的故事在我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里。那份淡淡的却又浓厚的爱,沉淀在文中的每个字里,在那小舟上方升华。

  再看现在,人与人之间隔着一层纱,彼此看不清,识不透。再看社会,处处宣传构造和谐社会,可是食物毒加工,贪官污吏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不和谐,是人心乱啊!正如韩寒所说,社会不和谐就是两种人给闹的,一种是吃不饱饿的,一种是吃饱撑的。人人都在道和谐,但还有多少人不明白和谐也是需要从身边做起的道理。政府时时倡导和谐,人民盼着和谐。政府出台政策,是靠人民去构造和谐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只能尽微薄之力,真正的力量在于人民。和谐也是一种人性美。

  人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类能够超越功利与得失,懂得悲悯、敬重和宽容。

汪曾祺的受戒读后感 篇四

  文章开篇就用缓慢的文笔描述了一个独特的世外桃源,与其说独特更不如说荒诞。庵赵庄的人们太宽容了,在他们心中,和尚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像是郎中,书生,当铺,商人之类的职业,没有区别。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可以还俗,可以近女色,唱淫歌,可以赌博打牌。

  和尚不用守清规还是和尚吗?——这样光怪陆离的生活,和人生的苦涩全然无关,完全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观念。

  再说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由此村庄独特的幸福生活可见一斑。

  汪曾祺淡淡的文笔描述了这样一个地方,没有苦涩,没有勾心斗角,可以不包容一切原始欲望的世外桃源。荸荠庵里,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然而却没有人指责,这一切的荒诞在村庄里是如此和谐。

  我并不赞同网络上大部分人所说,这是对人性最原始的复苏的赞美。更有甚者,说这是对人类原始的爱的赞扬。

汪曾祺的受戒读后感 篇五

  浸染于世俗,被琐事缠绕,为现实所伤,突然读到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一种似曾相识、久违的感动始终萦绕在心头,难以释怀,是啊,我们美好的童年已经逝去太久,我们平静的村庄已经变得喧闹,我们原本宁静、被梦想充盈的心也因为成长而变得世故。幽静的乡村,淳朴的风俗,不谙世事的年纪,飘着芦苇香的沼地,读汪曾祺的小说仿佛故地重游,而那心中沉睡已久的梦想也似乎被悄悄唤醒。

  《受戒》恣意渲染着民情风俗,醉心于那独到的风光和那群不被世俗束缚的人。在英子把船划进了芦花荡时,小说接着写到:"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檫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恍若梦境的田园风光,虽常见于乡下故土,然从作者笔下流淌出来,却令人神往。

  小说虽名为《受戒》,却张扬着自由。无拘无束的和尚,和善的村民,充满趣味的仪式,还有一段朦胧的爱情,在浓郁的乡土风情里,作者欢喜那自由的人性和朴实的宁静,欢喜那真性情的人和若有若无的感觉。整篇文章清淡委婉、浑朴自然,读后却让人欲罢不能,久久回味于那梦里桃源。

  汪曾祺学贯古今,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哲学,其叙事娓娓道来,漫不经心、却不乏生花之妙笔,《受戒》是一篇散文化诗意化的小说,平淡却直逼人的内心,以人之共性引人共鸣,如春雨润物悄悄地触动人内心的软处,平淡,却绚丽,动人心弦却不着痕迹。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也集中体现了汪曾祺的创作理念,他力求淡然,努力构建起自己的艺术世界,读汪曾祺的小说,你不要奢求会惊心动魄,但就是那种平淡把所有的震撼都比了下去。惊涛骇浪都只是瞬时,汪曾祺的小说却像炊烟或是淡香一样隽永悠长。汪曾祺说,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中国的小说从诞生到汪曾祺为止,都只是在半边的天地里轰轰烈烈,汪曾祺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可以毫不吝啬地说,汪曾祺是划时代的,因为他,我们的小说世界才完整。

汪曾祺的受戒读后感 篇六

  整篇文章读完后,好像幸福地自我释放了一次。简单的布景,简单的情节,简单的心情——人性就是很简单的,顺其自然,从心所欲,可是对比我们不简单的现实生活,这份温暖显得有些无力。

  小说的主人公小明子,从小就注定要出家,出家成为他们故乡人谋生的手段,而并不是出于对人生的感悟等等。“跟爹娘磕个头,就跟舅舅走了”;学名直接变成法名,一切看起来都很随性。出家受戒,忽然有了种轻松自然的感觉,之后便开始了在“荸荠庵”的生活。看起来主要描写了两点——小明子和英子的交往与寺庙中的生活。作者笔下的`和尚令人瞠目结舌——每天只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大师父根本没有吃斋的规矩,甚至带着家眷一起管理荸荠庵,打牌、抽烟、唱酸溜溜的歌,无所谓什么清规,他们只是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悠闲自在,更谈何压力、郁闷?这些和尚的生活看似会不耻于人世,可是他们活着只是为了那种宁静,又管世人怎么想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师父杀猪的场景,眼前出现猩红的血溅在和尚袍袖上的场景,好是诡异,却也隐约有一种快意。念着“往生咒”杀猪,带着家眷出家,这些可爱的和尚让人眼前一亮。

  嘴角不自觉地泛起笑意,我的心情在慢慢沉淀着。小英子聪明灵巧,活泼善良,似乎她的世界永远不会有悲伤。当她为小明子参谋画什么花,当她好奇受戒是什么样子,当她留下那一串美丽的小脚印,我看到了人性的纯洁——哦,是圣洁。那一串脚印,既描绘出小女孩的纯洁烂漫,又预示着小明子和小英子感情的发展。当他们两人在一起时,镜头总是如此唯美,他们简单得有些幼稚。小英子看流星雨时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她会许什么愿呢?作者又用省略号引出无尽的遐想。有了他们两个,布景都活了起来,就像是两个天使,我不禁莞尔。

  其实初读这篇文章,很难体会到最深层的东西。参阅一些资料,才对主旨有了大概的把握,有两个字不断的出现——人性。我不禁思考,什么是人性。如果说是和尚们对自己的心灵、欲望的坦诚,恐怕我还不敢苟同。这当然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用真善美来形容人性(当然这很俗),那么还缺少最重要的美。于是来到文章的高潮部分,两个人都直面自己的内心,把握住最单纯的幸福,这才是人性最巅峰的部分,它是这样的幸福和惟美,一瞬间我像是变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这自然成了作者的升华。小明子英俊多才,小英子温柔可爱,他们互相倾慕,也知道对方的心思。人性指引着他们勇敢地说出来,勇敢地寻求爱。于是他们便这样做了,于是他们得到了人性中最美的东西。

  离开这篇文章,我还是想问,什么是人性?荸荠庵当然不可能存在,那种生活也只是个梦想。而我们的生活呢?是在疲劳时看一看窗外的风景,还是在压力下释放呢?我们有天性,可这种现实的生活,早已忽略了它。无奈的、遗憾的,我不想呼吁谁重拾天性,因为这不是我们能掌控的,只是希望我记住我自己还有天性,有对它的向往。所以,能像明海等人一样干着自己享受的事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幸福。

  谢谢这篇文章,让我在这段时间内找到天性。

汪曾祺的受戒读后感(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