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15-03-09 02:21: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篇一

《二十四孝图》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部珍贵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作品以儿女孝道为主题,通过描绘二十四种孝道行为,展现出中国人对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的高度重视。我读完这部作品后,深受感动,对孝道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十四孝图》以绘画形式呈现,每幅画都生动地展示了孝顺父母的场景。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幅画——《孔子拜母》。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孝道的强调和践行给了后世无尽的启示。他曾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孝道的看重和尊重父母的态度。《孔子拜母》这幅画中,孔子跪在母亲面前,向她行礼,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这个场景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除了《孔子拜母》,《二十四孝图》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感动的场景,比如《董永刺股》、《郑旦养母》等。这些故事都展示了孝子们对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孝道精神。通过这些故事,我明白了孝道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和情感。孝顺父母不仅要行动上做到,更要心存敬意和感激之情。只有在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孝道的意义,才能真正做到孝顺父母。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但孝道的重要性却显得更加迫切。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我们往往会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陪伴。然而,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意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刻,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孝道的意义,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孝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会将这种认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好孩子。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作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篇二

《二十四孝图》这部作品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绘画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孝道的高度重视。在我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感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十四孝图》的每一幅画都生动地展现了孝顺父母的场景。通过这些描绘,我看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孝道的极致追求,以及他们对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的高度重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五幅画——《杨家将孝》。这幅画讲述了杨家三兄弟为了治病救父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并最终成功治愈父亲的故事。这个故事展示了孝顺父母的极致精神和无私奉献,让我深受感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陪伴,而这个故事提醒了我,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刻,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除了《杨家将孝》,《二十四孝图》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感动的场景。比如《曾子脱帽》、《郑旦养母》等,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孝子们对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孝道精神。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明白了孝道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和情感。孝顺父母不仅要行动上做到,更要心存敬意和感激之情。只有在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孝道的意义,才能真正做到孝顺父母。

《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孝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会将这种认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好孩子。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作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篇三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

  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篇四

  刚放暑假,在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前,我和好朋友去北京的孔庙参观,在众多的展品中,我不知为何一眼看见了墙角极小,连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图,而且一眼看见了其中的“郭巨埋儿”。正如鲁迅所说,图的确很清楚,可我还是不愿意承认我理解的意思。图上还有批注,字非常小,我又一眼看清了,而且后来发现也只能看清其中的一列字,“子可再有,母不复得”,不过我并不知道他为什么埋儿。直到八月,看了《朝花夕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们家穷,实在养不起那么多人,只好先养活老人,把儿子活埋。

  这二十四孝图太恐怖了,为了一个“孝”字,竟要那么多讲究,甚至把自己、子女等全部抛弃。更何况,有时还是为了孝顺并未养育过自己的后母!难怪过去人见父母都是跪下说“不孝儿来见爹娘,求爹娘……”就这二十四孝图,我与小时侯的鲁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并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画中的那个孩子还在她母亲的怀抱中笑着玩呢,旁边的他父亲却要。那小孩的母亲似乎有些不舍呢,我记不清了,若是,这婆媳关系将来好不了,若不是,那这个小孩也是孝子了!一点也不反抗他父母!

  旧社会真是万恶,人们说的没错。而且我想,郭巨的母亲会不会是故意的?她不会想不到郭巨会埋儿吧。因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顺。

  后来,我与我的.朋友一同去首都博物馆玩儿,,又看到了二十四孝图,这次的图很大,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她也深感恐怖。看来鲁迅先生认为的不错,小孩子们都是可爱的,且心意相通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篇五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懂得理解长辈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后,我愿中华美德——“孝”道世代传承!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实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