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鹿原》有感【通用6篇】

时间:2011-06-06 03:47: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白鹿原》有感 篇一

《白鹿原》:历史的长河中的人性炼狱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这本小说以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对白鹿原村庄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革。读完这本小说,我仿佛置身于白鹿原的土地上,感受到了那片土地的厚重和沧桑。

《白鹿原》以白鹿原村庄的白家家族为主线,通过几代人的血脉传承,揭示了家族内部的斗争和矛盾。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阶层和个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村庄的发展与变革,也成为小说中重要的背景。

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莫过于白嘉轩。他是白鹿原村庄的第一代村长,也是白家家族的创始人。白嘉轩秉持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念,为了村庄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和道德。他的举动让我深思,人性究竟是善良还是邪恶?当利益和道德发生冲突时,人们会如何选择?

小说中还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情节。比如白嘉轩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被人害死的白嘉莲,一个是为了爱情而背叛家族的白嘉纯。他们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性,他们的选择和行动都引发了无尽的纷争和悲伤。这些情节让我不禁想到,命运是否真的是注定的?人们是否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读《白鹿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长河中的人性炼狱。人们在面对利益和道德的选择时,往往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亲人和道德,或者为了亲人和道德而放弃个人利益。这种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在小说中得到了真实而深刻的展现。

《白鹿原》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的作品。通过对白鹿原村庄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革。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研究。它让我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实生活中的每一天。

读《白鹿原》有感 篇二

《白鹿原》:乡村的悲壮与无奈

《白鹿原》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村的壮丽史诗。这本小说以白鹿原村庄为背景,通过对白家家族几代人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发展与变革。读完这本小说,我被其中所揭示的乡村悲壮与无奈所深深触动。

小说中的白鹿原村庄是一个充满传奇和悲剧的地方。这个村庄呈现出丰富的社会关系和家族纷争,展现了农村的世态炎凉。一家人的命运在这片土地上交织,他们的故事让人痛心疾首。小说中的白家家族代表了中国农村的命运,他们的悲壮与无奈令人唏嘘不已。

小说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莫过于白嘉轩。他是白鹿原的第一代村长,也是白家家族的创始人。白嘉轩为了村庄的利益不惜牺牲亲人和道德,他的行为令人震惊和痛心。他的兄弟白嘉纯也是一个令人矛盾的人物,他为了爱情而背叛家族,最终也陷入了无尽的纷争之中。这些人物的命运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现实,也让我对农村的悲壮与无奈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说中还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情节。比如白嘉纯与白素贞之间的爱情,他们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最终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还有白嘉轩与白嘉莲之间的兄弟情,他们的关系充满了复杂和矛盾。这些情节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悲壮与无奈,也让我对农村的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读《白鹿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乡村的悲壮与无奈。这个村庄是一个充满传奇和悲剧的地方,它代表了中国农村的命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他们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在这个小说中,我看到了农村的发展与变革,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农村的史诗。它让我对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的农村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读《白鹿原》有感 篇三

  看到最后,鹿兆鹏执其信念奔波一生,从未明媒正娶终了也没归家入祠堂;黑娃土匪头子走天下又成为朱先生得意门生,却也世事难料为小人所害;兆海留下的儿子莫不是一生挚爱灵灵与大哥所生;鹿子霖秉持家法与自己较劲最后逼死自己生不如死…

  白鹿原五十年兴衰,国家五十年浩荡被陈忠实老先生汇聚一起,真正洞察世事的莫不是老先生了吧。读完五十万字白鹿原,也略有所想:

  甭管王朝更替、世事兴衰、家境变更,何必与名利相争,旁人相争,又何必同自己较劲呢?最后落得鹿子霖一般生不如死的下场,实在可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欺软怕硬放之四海而皆准。不求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但求洞明世事,以德报怨不与纷争。

  正如朱先生所说: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

  “学为好人”,与世无争。我虽做不到先生那般世事精通,预测未来,却只求此生能如白嘉轩一般洞明旁事,明事理,虽无大家家法,却能秉持信念,踏实做事,不与纷争,活得这般光景才算舒坦。

  正如古人所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或许今天才知其意,倒也不晚。

读《白鹿原》有感 篇四

  公历八月六号十八时,我翻开了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惊叹于里面的文字气息与我的生活高度契合之外,对其中纯文笔的运用也略有所感,下面咱们简单谈几点(咳咳)。

  读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也只翻到了14页,书中情节落到了主人公白嘉轩他父亲去世后,他娶的第五个妻子上。在这一页中,他的新婚妻子卫家三姑娘也去世了,书中在描写白嘉轩的状态时写下这么一句:

  “...........,世事已经十分虚渺,与他没有任何牵涉。”

  当我在这句话的底部划下波浪线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的确不同凡响,当我反复在心底吟诵它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主观文字与客观文字的双重并列可以更好的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他们的阅读体验是空前美妙的。

  像读诗一样。诚然,写诗与写小说乃是天壤之别,不仅表现形式、写作手法不同,而且它们在表达和唤起人类情感压根走的是两条道路。但是主观文字与客观文字的相互呼应是纯技巧的运用,它们都只作用于人们对文字美感的强烈共鸣。

  重复陈忠实先生上面写的那一句话,那在关中农村的表达环境里实际上是一句口语,或者说更常用的是在口语表达上。把它写在纸上,变成文字,表面上看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主观描写,但细细品味,竟然会生出完全不同的境地。如果原句感受不强烈的话,只需改动一个字即可,末尾的“牵”改成置换而来的“交”,马上会有一种“两个人面对面交流对话的感觉。”使得愈是客观的事物愈会显得更加具有主观性。客观的事物多是指死物,不具有情感,和感知情感的渠道,因此那些复杂多变而又不易表达的细枝末节的情感和意愿通过特殊的“主观文字”渠道表达的生动有趣,饶富意味。

  这是一种因为平等、相似,而更加顺畅的交流。客观的事物想独立的时候可以更加独立,而且因为取得了独立的地位,也给整部小说添加了自由的气息。虽然它不易察觉,但却无处不在,且弥足珍贵。

读《白鹿原》有感 篇五

  《白鹿原》是我看过的第二好的小说,第一好的自然是《平凡的世界》,两者不同点在于后者侧重于个人的奋斗,而前者侧重于文化的揭露。下面就讲讲读《白鹿原》的一些感想。

  《白鹿原》的主题是民族传统文化叙写,这种文化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有着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它又是残酷吃人的宗法礼教。这种矛盾的两面性在历史的激荡中不断碰撞。而又融入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中,很多人一方面想极力摆脱礼教的束缚,但又逃不出宗法的樊篱,这就是悲剧性的根源。

  传统文化的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中最终没落了,它成为了现代文明的障碍,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之后,更是在人们的思想深处被彻底清除了,封建糟粕是没了,但我们民族的精华也没了,我们没有了信仰,没有了道德,剩下的只有空洞的道德说教与现实的物欲横流,我们的根在哪里?从这个角度讲,《白鹿原》算是一部民族灵魂的寻根史。

  下面来讲讲书里面的具体人物。主人公是白鹿村的族长白嘉轩。他是封建传统宗法制度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着宗法制度的两面性。一方面是仁义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是残酷的宗法约束。白嘉轩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做事光明正大,同时也有很多的仁义之举。他的仁义正直被广为传诵。而在维护宗法制度方面又体现出他的绝情与残酷。不让黑娃与小娥进祖宗祠堂,对小娥与孝文的刑罚,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

  朱先生应该是传统文化神化的代表。如果白嘉轩是道德境界的话,朱先生已经到达了天地境界。作为关中大儒,他保持了传统士大夫精神,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面对胁迫,他坚持威武不能屈的节气。他的聪明睿智,他的高风亮节或许就是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吧。

  书中还有几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们是礼教的直接受害者。小娥的命运是一波三折。她作为郭举人的小妾,其实是一个奴隶。在跟黑娃回到白鹿村后,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排斥,但是他们两个坚持与礼教的斗争。这一点必须要给予赞扬,他们的勇气是令人佩服的。但是人性与命运不会这么简单,黑娃走后,小娥变成了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在鹿子霖的唆使之下,他成为了宗族斗争的工具,客观上也是对礼教的报复,随后等待她的自然是礼教的惩罚。她是斗不过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宗法制度的,最终也是死在了宗法制度之下。随后的一场大瘟疫又好像是对宗法制度的报复。

  孝文是书中经历落差较大的一个人物。从族长继承人逐渐沦为不孝子、乞丐。而后有逐渐成为营长直至新中国的县长。他的堕落是礼教的约束的恶果,而他的重生又反映了什么呢?他的性格中有他父亲的沉稳与老练,但缺乏他父亲的仁义,所以最终走向了高位,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完全光彩的。这是他性格决定的。

  黑娃是我最欣赏的一个角色,他的经历很丰富,国、共、匪、儒他都沾过边,他最终的结局是被害死了,对于这个结果我很不能接受,为什么一个变好的人不能让他善终。一方面反抗礼教,但又逃不出礼教的束缚,飞黄腾达之后也要回来祭拜祖宗祠堂。他后来变成一个好学的儒家学者,这点我不是很理解。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任何现实主义小说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书中大的历史事件包括辛亥革命,国共合作,大清洗,内部肃反,抗日战争,解放战中,到新中国成立。这些事件表现在白鹿原上就是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党派斗争与宗法斗争的搅合。白鹿原经历了斗争——恢复——斗争——恢复的反复过程。复杂的斗争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冲突乃至人性的冲突。每个人都是在人性、宗法与环境的三者之间抉择。

  《白鹿原》摆脱了阶级斗争思维的束缚,站在了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上,对文化与人性的进行了错综复杂的描述,这就是一部民族灵魂的寻根史。

读《白鹿原》有感 篇六

  这本小说我大学时就曾看过。但那时的自己毫无阅历,人生也未曾受过任何挫折,尤其学业上的种种顺利,让自己时时沉浸于前途无限光明的幻想中。对这种虽然名气足,但却内容冗长而又充满乡土特色的小说实在难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随手翻过几次,但总是半路而止,体会不出任何甘苦。

  工作以后,发现了自身能力的种种欠缺,也发现了人生并非过去想象般一帆风顺,经历了不少焦头烂额之苦,时过境迁之后再读它,体会则完全不同了。

  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三代人,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很让我有些感慨。

  感慨之一是世事难料。白鹿原上,白家兴旺过,鹿家兴旺过,但好景都不长,跌下去,又起来,起来又下去。白鹿两家三代人被命运在砧板上无情地反复敲打。什么时候正面烤,什么时候背面敲,世事难料。所以,自己不论什么时候,都别悲观,也别骄傲。活得好,是祖上有德,自己运气好;活得不好,是时候没到,自己还要再加把劲儿熬一熬。人的一生漫长得很,一时得意、一是低落,千万不要把一时的状态当成永恒。对人生的态度,在困难的时候要能坚持得住,在得意的时候要沉稳得住,不要被表象迷惑。

  感慨之二是尊重别人。尊重高位的人,也尊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难保一辈子卑微,即使一辈子卑微,下一辈子,人家未必不翻身,时间能改变一切。即便是打了一辈子长工的鹿三,还生出了一个将来当保安营营长的黑娃一样的儿子来。地主白嘉轩的儿子,也有卖房卖地半死不活的一天。世界是多元的,不要把人看死了,这等于自断后路。这样的后路,眼前可能不需要,等到真需要的时候,已经晚了。

  感慨之三,做人要向朱先生学习。朱先生读圣人书,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立志学为好人;又不拘泥于圣人之言,在混乱不堪的世界中,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拘泥死板,不论世事怎么变化,总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低调而不骄傲。管你张县长李县长,共产党还是其他,他有他的抱负、理想与信念,成败不萦于心,不媚俗,不庸俗,光明磊落。同时,在生活面前,他有血有肉,有男人的骨气,又不失情调,让我佩服。

  感慨之四,有自己的原则,但也给别人一个机会。白嘉轩做事太硬,鹿子霖就圆滑很多。白嘉轩要是能够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多给子女一点谅解,或许白孝文也不至堕落到那种程度。而鹿子霖做事情太过阴损。这样的阴损是否能招来祸患我看不一定。但做人还是光明正大些好,坦坦荡荡,才能心无所惧。

读《白鹿原》有感【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