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读后感【实用3篇】

时间:2012-01-08 09:13: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随想录读后感 篇一

《随想录》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袁枚的一部散文集,我在阅读这本书后,深受触动。这本书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度,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思考,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袁枚在《随想录》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态炎凉。他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描述了社会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从贵族到平民,从文人到商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动机。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们隐藏在外表后面的真实面目。

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袁枚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认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他用朴素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他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刻,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时间一旦逝去,就无法挽回。

在这本书中,袁枚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即“随想”。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随遇而安,不要过分计较得失,要活在当下。他主张人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盲从他人,要有追求真理和美的精神。这种生活态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通过阅读《随想录》,我感受到了袁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他的文字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禁陷入沉思。这本书启示了我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的价值。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随想录读后感 篇二

《随想录》是我读过的一本非常有思想深度的书籍。作者袁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人性的思考。袁枚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他指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标。他的观点让我深思人性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袁枚还通过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间的把握。他认为时间是宝贵的,生命是短暂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不要浪费时间。他的观点让我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激励我要更加珍惜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这本书中,袁枚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即“随想”。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过分计较得失,要活在当下。他的观点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

通过阅读《随想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袁枚的智慧和思想的力量。他的文字简洁明快,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激励我要积极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想录读后感 篇三

随想录读后感

在六七十年代,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多少人被迫害致死致残,多少人浪费了十年的宝贵时光。

巴老在文革中也被迫害过,他的爱人萧珊也在频繁被批斗中病逝。可他还是“活了下来,而且还健康,头脑也不糊涂".是他对正义的坚信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支撑着他熬过艰难的岁月,使他没有被压垮。

在那个时代,外国的文化和艺术大多被认为是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是毒草,禁止在国内传播,国外突飞猛进的技术进步中国人也全然不知,中国人在一个禁锢的牢笼里做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第一的自我陶醉。

巴老一针见血地提问,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落后,还是关起门来做“世界第一”。这是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关注。

巴老“不为个人命运担心”,可以忘记自己的苦难,但是他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和对苦难的深刻思考。他要中国人反思文革,反思自己,不要让文革这样的事件重演,不要让文革之风重演,哪怕是部分重演。他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让子孙后代知道文革并引以为戒。

他说,40年代的纳粹集中营,那些折磨人的残酷设施还在,而有的年轻人还怀疑那曾经发生的一切,文革过去不到20年,如果一点实物都不保留,人们就会遗忘。他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不断地呼吁。这是他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和关注,是中国人中间的优秀者。

在《随想录》中,巴老不仅反思国家和民族,反思别人,还反思自己,忏悔自己。

相对于其他人的不忏悔和部分忏悔,巴老的忏悔是彻底的忏悔,这是巴老过人的胸怀和情操。巴老在中国文坛享有数十年的荣誉,但是他谦虚随和。他的自我介绍只有十个字:

一个小老头,名字叫巴金。

------------------------

初次接触老先生的作品并不是在一个多么成熟的年龄,只是进入初中时,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他的《随想录》。当然大多是无法读懂的,所以对于仅少明白的几篇,记忆是不敢模糊的。感动、启示自然不必多说,然而令我吃惊的却是当初读《随想录》时的成就感和一点一滴的感悟,还是没有丝毫的褪色。

整本书的文章我大致都过了一遍,这本书我不敢说他写的很好,但题材是很好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怀念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鲁迅在生前他的为人、做人的原则以及人品和写作时的态度。文中说道: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一个没有派头、没有架子、没有官气的普通人。虽然鲁迅先生已离开人世,可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巴金对他的崇拜、仰慕、敬爱之情。因为鲁迅先生为他树立了一个榜样。鲁迅一生写的全是关于真话的书,他不断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而且令我也最敬佩的一点是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他写的每篇文章其实都是把心交给读者,这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表现!就因为如此,巴金也同样愿意投入并献身于写作,不仅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更是为了真切地来打动每个读者的心。因此巴金也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敢于承认错误。在整本书的后记中巴金也说自己的确欺骗过自己的感情,而且还犯过许多错。从这里也能反映出巴金在对于自己犯的错时他真诚、谦虚、质朴的态度。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从鲁迅先生那儿学来的,这使巴金对待人生有了一种既然不同的看法,更使他有信心在未来的写作上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与读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其实他是在还“心灵上的债务”,为了洗清罪过,他的伤口在流血!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巴金在《随想录》中痛苦的回忆,直到一步步逐渐深入地独立思考。这是一个怎样艰难的过程!

如今进入21世纪,我们同样应该为了真理而去奋斗,不应该虚构,更不能弄虚作假。看起来你这样做并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人,其实你已经在无形中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和巴金老先生一样,学习他们敢说、敢做、敢追求的品质!在此,我还想多说一句:人死不能复生。虽然鲁迅和巴金已离开了人世,但我想我会永远记住并怀念他们的,因为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就像《随想录》带给了我们希望和勇气,就像巴金老先生,斯人已逝,却留有余香!

随想录读后感【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