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姜色》观后感(精简3篇)

时间:2018-03-04 03:22: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阿拉姜色》观后感 篇一

《阿拉姜色》是一部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该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通女性在动荡的年代中坚守信念、追求自由的故事。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我不仅被剧情所吸引,更对其中传递的情感和思考产生了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展现了女性的坚强与勇敢。女主角在困境中不屈不挠,迎接挑战并努力寻找自己的价值。她不仅在家庭中扮演着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为自己和其他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她的坚定与勇敢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重新认识到女性的力量和价值。

其次,电影《阿拉姜色》也反映了社会的变革与女性地位的提升。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和歧视。然而,女主角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能力。同时,电影中也展现了社会在女性权益方面的进步,让我对社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最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点,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丰富的人性和情感。他们的经历和选择引发了我对生活和自我价值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综上所述,电影《阿拉姜色》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精彩的剧情,展现了女性的坚强与勇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重新思考了女性的价值和地位,也对社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相信,《阿拉姜色》将会成为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影响着更多的人。

《阿拉姜色》观后感 篇二

《阿拉姜色》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我。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女主角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女性的困境。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也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电影中的女主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并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她追求自己的梦想,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为自己和其他女性争取平等的权益。她的勇气和坚定让我感到钦佩,也让我思考了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与行为。

其次,电影中展现的社会现实让我深思。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了种种的限制和歧视。电影通过女主角的经历和遭遇,揭示了这种不公和不平等现象。这让我反思了社会对女性的对待和评价,也让我更加关注和关心女性权益问题。

最后,电影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独特的性格,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丰富的人性和情感。这些人物形象和情节让我产生了共鸣,也让我对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综上所述,《阿拉姜色》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女性的勇气与坚定,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也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阿拉姜色》将会成为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引发更多人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

《阿拉姜色》观后感 篇三

《阿拉姜色》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阿拉姜色》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阿拉姜色》是首部嘉绒藏语电影,除了字幕是汉文和英文,演员全是用嘉绒语和部分安多语表达。“嘉绒”是嘉绒语的音译,嘉绒语区别于其他支系的藏语,记得听到过某次讲坛,说嘉绒语和古藏语有很大的关联,可以说是研究古藏语的活化石。嘉绒人主要居住在四川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地理上位于川西北高原。

  这部电影故事情节也是围绕生活在嘉绒地区的人民展开的。这里虽是高原,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影片中已经很好地展现出来了。

  百度上显示,这部电影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金爵奖,具体奖项中获评委会大奖,最佳编剧(扎西达娃、松太加),提名故事片。豆瓣评分7.6,我对这些概念不是很了解,但作为“首”,我想它还是有许多东西值得被纪念。

  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观后感呢?有几点,一是电影本身,它触动了我,我也曾几度流泪,之后我会尽可能分析我感受到的人物及性格特点以及带给我的触动;二是我从小也生活在嘉绒地区,对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朝一夕都充满深厚的情感;三是这部电影的出品人是我们耳熟能详甚至亲眼见过的歌唱家容中尔甲。我很敬佩他,他是嘉绒地区走出的歌唱家,他的歌让世界人民认识了嘉绒地区,今天他又尝试用电影的方式,让世界再次认识香巴拉深处,认识嘉绒人。这部电影虽然在全国上映,但据说票房不理想。当我看完整部电影后,我更加敬佩容中尔甲,为什么呢?如果我简单把电影分为文艺片和商业片,文艺片代表思想,代表深度,商业片代表一种交换,即用钱去购买视觉冲击力,购买快乐,购买感官的刺激,那么这部电影无疑是文艺片,没有笑点,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甚至它的文化背景是小众化的,它的观影体验是像纪录片那样的朴实和真实。

  容中尔甲为什么会看中这样一个题材,我想,这和故事中他扮演的人物性格一样,是一个有着担当,有着责任感的人物形象,他本人也在用电影的方式讲述着嘉绒地区和嘉绒人的文化,这何尝不是一种担当呢?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不会记得它获了什么奖,有多少票房,电影本身也不会讲述它的前世今生,电影不是人,不会说话,它就在那儿,像一本书,等待人们开启,等待它的有缘人,有的人来了又走了,但总会有人被触动,而这种触动,会深深地刻人们心里,我想,这就是一部优秀电影的价值。

  整部电影看下来会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总体来说,我觉得许多细节还是刻画得很好,展现到位了,很难想象一位歌唱家在参与专业电影拍摄时,演技功课这一关是如何攻克的。

  我理解呢,这部电影主要有两个主人公,一位是女主角俄玛,还有一位就是女主角的现任丈夫罗尔基(容中尔甲饰演),以下内容可能对看过的观众能产生共鸣。

  电影中俄玛这个人物是可悲的。因为电影带给人的真实感,我不停暗示自己,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那他该有多可怜,但同时,她又是坚韧的,她的人生经历是曲折的,她可以有道不完的苦,但导演偏偏让她不言不语,这一段看得心里更加堵,她的人格是充满隐忍的,让人感到压抑。的确,她一出场就哭,连最亲近的丈夫问她原因,她也不说,看病的病情也不如实告诉丈夫,总觉得这个人怪怪的,不像正常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展现的。后来我才知道,她经历了一般人没有的经历,她的前夫因重病去世,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诺尔吾,后来她改嫁给罗尔基,却查出自己也患了重病,对于这样一个普通人来说,那就是天塌下来的感觉。为什么上天会这样对待一个普通人呢?放在现实生活中,外界会怎样看待这样一个人的经历,而对于她个人来说,人生是可悲的,最现实的是这种痛苦和绝望,好像是没有一丝可以挣扎的余地,即使他的丈夫知道后,说带她去大医院看,可是她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病,她亲眼目睹了前夫满身插着管子的.离去,经历一个完整家庭的破碎,而今,这种病痛的悲剧又落在她身上,他们的悲痛最终就落到了一个无辜孩子诺尔吾身上。

  诺尔吾好像是有些自闭的,在学校和同学

打架,也许在外人看来,这个孩子不讨人喜欢,甚至可能对他产生误会,但是,正如后来他和后父罗尔基磕头去拉萨,在朝圣路上的所展现的情节,这个孩子是一个心地善良、有情有义的孩子,他看见小驴失去了妈妈,于是和小驴一起不离不弃,他也始终铭记妈妈的话坚持走到了拉萨,完成她临终前的愿望,他不是一个讨厌的孩子,他身上有多么可贵的品格,但他又是多么可怜的孩子。

  最后是罗尔基,这个人物很真实,他爱俄玛,所以他也会介意俄玛前夫,这种心理是真实的,也是矛盾的,影片中许多细节很好地展现了,尤其是他将俄玛和她前夫的结婚照撕成两半。另一方面,面对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他自然是没有太多感情,但是他的男儿担当,包括他对俄玛,包括到后来俄玛去世,他带着孩子一起,接着一路朝拜,途中给孩子包扎,给他买衣服怕他冻着,给他洗头,剪头发,教育他要像男子汉,这些种种,却是一位亲生父亲的所作所为和担当,他就是那样一个真实的普通人,平凡中显露出人性的光辉,这一刻,我觉得俄玛是幸运的,因为罗尔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他总想着去面对问题,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他是真担当。

  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朝拜路上,沿途中旁人的真诚和友善,看到朝圣者的平凡与不平凡,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这些都值得细细品味。

  《阿拉姜色》本也是嘉绒地区广为流传的敬酒歌。

《阿拉姜色》观后感(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