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篇一
《1984》读后感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这本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未来社会的揭示而闻名于世。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对人类自由和权力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极权主义的世界,人们的思想被完全控制,任何违背党的意志的行为都会被严厉惩罚。这个社会由党的最高领导者“大哥”统治,他通过监视和宣传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这个社会中的人们被分为几个阶级,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个社会的核心理念是“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在这个社会中,主人公温斯顿是一个思想不合群的人,他开始怀疑党的统治,并试图寻找真相。然而,他很快被党的监视和控制所发现,最终被迫接受洗脑和改造。小说最后以温斯顿彻底被党的统治摧毁的结局结束。
通过阅读《1984》,我深刻地认识到权力对个人自由的压制。在这个社会中,人们没有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个人权利。他们被迫接受党的思想和价值观,并对任何违背党意志的行为表示厌恶和敌视。这种极权主义的社会形态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
此外,小说中对历史的篡改和捏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社会中,历史被党的宣传部门随意修改,以适应党的政治需要。这种历史篡改的行为让人们无法找到真相和了解过去的真实面貌。这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对历史的警惕,不被虚假的历史所欺骗。
总的来说,阅读《1984》让我对人类自由和权力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本书通过描绘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向我们展示了权力对个人自由的摧毁和思想控制的可怕后果。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珍惜自由和民主的社会制度,也更加警惕权力的滥用。
读书笔记 篇二
《活着》读后感
《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于1992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这本小说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对命运的思考而广受好评。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对人生的意义和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村人李晓明的一生。他在中国的动荡年代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苦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对家庭的忠诚。无论是饥荒、战争还是政治运动,李晓明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努力工作以维持家庭的生活。
通过李晓明的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李晓明的坚韧和乐观让我深受感动,他告诉我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我们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此外,家庭在《活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李晓明对他的家人非常关心和疼爱,他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不放弃保护和照顾他的家人。这让我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总的来说,阅读《活着》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本书通过一个农民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家庭的重要性和乐观的态度对于克服困难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珍惜生活,也更加重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读书笔记 篇三
魏蜀吴时期,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明白没有—个足智多谋的—起拼搏江山的人,自己是没可能做出—番事件业的。于是他三顾茅草屋,找诸葛亮来共谋事件,前两次走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觉,这位将军,花好几个时辰等诸葛亮起床。这件小事,完全可以看出刘备的谦卑和懂事理。虽然刘备没有坚强雄厚的武装部队,没有稳固的地盘,没有太大的名声,曹操却这样评价刘备:“今日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样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
然而,我有疑惑。想当时,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防止了—场注定就没可能成功的大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背信弃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么被自个儿恩德过的人的—句话给丧命了。这样真的是英雄吗?这时,大家有可能就想到达另—位很有军事计谋策略的人——诸葛亮。诸葛亮是英雄吗?不赖,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期,曾推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手,以及在刘备物故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有可能还会想起很闻名的空城计。不过,《二十四史》里对此事却予以训斥:由于当初的司徒懿官居荆州都督,进驻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地,没可能发生空城计。
并且,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物都是编出来的。
曹操呢,他总算英雄吗?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居住朋友吕伯奢家里,听到门外传来磨刀声,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给杀了,还说了—句可气的话:“宁教我负天仆人,休教天仆人负我!”误灭口还这样底气十足,此人不奸,何人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有的愚不可及;有的人物诡计多端虚伪诡诈;有的人物杯弓蛇影;有的人物胸怀狭小。到底谁是英雄?人云亦云,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同,难分伯仲,但无论是谁都无疑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回味。
我们,只需要做自己的英雄。
读书笔记 篇四
《希利尔讲艺术史》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史,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我刚读完绘画部分。这本书的绘画部分介绍了西方,特别是欧洲的美术史。
希利尔重点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和作品。绘画部分有29章,其中有10章在写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希腊的愚人画故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介绍。
希利尔认为:描摹出一幅画是很容易的。即使不描摹,看着一个东西描摹出一幅画也难不到哪去。成千上万的人都能画出一篮子水果、一瓶花或一处漂亮的风景,但这些画都只是简单的临摹而已。还有许多人可以临摹出伟大画家的作品,有些甚至临摹得非常像,简直让人辨别不出真假。但很少有人能够全凭自己的画笔创作出一幅画,能够将各种零碎的碎片拼凑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只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才能够算得上伟大的画家。
我认为:描摹出一幅画也是很不容易的,创作出一幅画就更难了。光和影每一刻都是在变化的,画家在绘画时会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美术作品的效果往往是摄影作品很难达到的。
法国画家柯罗曾经说过:“假定某一景色使我激动,我一定在潜心表现它时,丝毫不放过使我激动的东西”。你能在柯罗的《蒙特芳丹的回忆》感受到使柯罗激动的东西吗?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写作上,我们在写作时应该丝毫不放过使我们激动的东西。
很多绘画作品真是太美了!我最喜欢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作品,例如《干草车》、《从主教花园眺望索尔兹伯里教堂》……
读书笔记 篇五
我不久看了一本书,叫《苦儿流浪记》,它是我看了所有故事中最好看的,也是最感动的一本书。
他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叫雷米,因为原来它家很有钱,是个富贵人家,就是它的兄弟抢了他的钱。让他们家破人亡。后来有位叫巴伯兰的一个男人收养了他,巴伯兰常年在外打工,所以雷米经常和巴伯兰妈妈在一起生活。巴伯兰妈妈对雷米很好,在雷哭鼻子的时候,她总会百般疼爱的把他搂在怀里。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亲她的小嘴,然后她甜甜的进入梦乡。可是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雷米的干爸爸生病了,可不久又好了。就在过节的那一天,因为巴伯兰家很穷没什么吃的。最好的就是馒头。
就在他8岁时变成了孤儿,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用着他顽强的身子坚持的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我从这里想到了,以前考试考得不好就难过哭,别的什么也不做。不像雷米顽强。
我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真的受到了很多启发,比如:遇事要坚强,不要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能放弃,要有耐心。我要向雷米学习。
读书笔记 篇六
最后一章慧姻国游记的慧姻国是一个人兽颠倒的社会。
作者写的慧姻就是有智慧的马,身强体壮,体态俊美,行动迅速。它们有节制、勤劳、清洁,热爱运动,很有灵性,也很有礼貌,十分真诚,举止有条有理——总之像现实社会中的人一样。它们也有许多超出人性的地方,它们热爱自己所有的同类,且不受感情和利益的歪曲和蒙蔽。
野胡是一种人形动物,作者将它写的脏、臭、贪婪刁蛮。
实际上,作者是以这荒唐的描写讽刺、痛斥自己身处的荒唐的时代,显示的是斯威夫特的悲观,对肮脏社会现象的厌恶。
我觉得作者写慧姻的理性是为了反衬出野胡的低级,又影射出现实社会中人性的多重弱点。
前几章节里,人与人的比例,地点的虚实对应,各种物品的尺寸都很清晰,但到了这一章里通通消失了。我认为应该是慧姻国是与前几个幻想国度不同的地方,可以说是另一个世界,所以不需要这些,只要简洁明了地写出人兽颠倒的概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