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优质6篇)

时间:2013-01-03 01:10: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 篇一

南怀瑾先生以其卓越的学识和深厚的修养,将《论语》这一经典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创作出了《论语别裁》这本书。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的深入解读和独到见解,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进行了精选和整理,使得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精华。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按照主题进行了归类,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和领悟其中的道理。通过阅读《论语别裁》,我对于《论语》中的思想和智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对于每一条经典语录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他通过举例和引用其他经典著作,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其中的道理。南怀瑾先生的解读不仅使我对于《论语》中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最后,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对于《论语》的思想进行了现代化的发展和拓展。他以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对于《论语》中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观点。这些新的见解和观点不仅丰富了《论语》的内涵,同时也对于现代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论语别裁》,我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在我看来,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和思考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于《论语》的思想和智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代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相信,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 篇二

南怀瑾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以其独特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修养,对于《论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创作出了《论语别裁》这本书。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的解读和思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对于《论语》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他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对于《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通过阅读《论语别裁》,我对于《论语》中的思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他认为,传统文化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这种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最后,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对于《论语》的思想进行了现代化的发展和拓展。他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对于《论语》中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这些新的观点和见解不仅丰富了《论语》的内涵,同时也对于现代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论语别裁》,我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在我看来,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启发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于《论语》的思想和智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代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相信,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 篇三

  《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从小读到大,也曾细细读过。对于其中教诲般的言论,也曾冥思苦想,并且熟记于心。然而毕竟才疏学浅,并不能完全理解《论语》里那些金玉良言。对很多篇幅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比较深入地再读《论语》,一是百家论坛的于丹的心得领入,再就是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让我又一次沉醉在《论语》里那些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至理名言。

  南怀瑾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注解《论语》时就对当时的教育导向和制度进行了无情批判。南怀瑾先生在当时说,此时教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教育的功利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文凭,寻得一个饭碗,而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视而不见。其最终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缺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和谐更无从谈起。而孔子的教育宗旨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南怀瑾先生提到的“行”南怀瑾先生认为狭义的讲是行为、品德,广义的讲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我们要教育学生的行为品德,首先要正己。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意思是说:使民如此,对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以庄严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尊敬你。

  在正己修养方面,最使我心有戚戚是南怀瑾先生对樊迟与孔子有关修养的那段解释。樊迟问孔子:“敢问崇德、修匿、辨惑?”孔子答:“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匿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读《论语别裁》,学习了《论语》的精髓,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感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上。不可坐而论道,玄思辩难,所谓知性合一。作为党员教师,我再次学习了《论语》,领悟到关于教学的见解,应把这些圣人的见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的进步和革新。这才算真正读过《论语》,才算真正接受圣人的教诲。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 篇四

  这个月还是接着读《论语别裁》,毕竟这本书也比较有分量,需要我们细细咀嚼,慢慢品尝。

  总所周知,孔老夫子学问的中心思想可以一字记之曰:"仁",南怀瑾先生从一开始就给我们讲学而时习之,而学的就是"仁"。孔子的语录总是"微言大义",以至于后人对这个"仁"有很多解读,莫衷于是。

  "博爱之谓仁"韩愈如是曰;宋儒则道:"仁者核之心也。"认为仁便是道体的心空境界……韩愈研究的是墨子的思想,把墨子"兼爱"的思想融会到儒家思想里,去解读孔子的"仁"总有画蛇添足的嫌疑;而宋儒用佛家和道家的东西去解读"仁"则难辞生搬硬套之咎。总而言之,后人对仁的解释,漫无限制,就像纪晓岚批评学生文章所引用的古诗评语一样"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云,越扯越远。

  南怀瑾先生则通过对中国古代"仁"字的写法分析说起,先解释"仁"字为什么是人两足走路旁边加个二,他说,"‘二人’是两个人,就是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就会发生怎样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南怀瑾先生分析说,仁从文字上的解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

  其实南怀瑾对"仁"的解释通篇都有留痕,这里仅是一个方面或者是一个小的部分。我只是觉得奇怪,中国古代的"仁"字应该不是孔子发明的吧,如果是孔子发明的那从文字层面上去解读孔子的思想未尝不是一种便捷靠谱而又愉快的好方式。但倘若不是孔子发明的,那就是发明文字的人就孔子"仁"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才发明了"仁"字,也就是说南怀瑾先生的这种文字层面的解读也是基于前人的解读的,不是最透彻、原汁原味的,也难逃偏颇之嫌。不过不得不承认,南怀瑾先生对孔子"仁"的解读是最通俗易懂,也是最贴切的。

  恕吾愚钝,只能借前人之解读来理解孔子之"仁"意,我不知道哪一种解读才是孔子真正想要传达的思想,但我觉得哪一种解读都无所谓正确与否,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去吸收、理解、消化然后转化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落实到自己生活的点滴。读书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读一本书,看一个世界,多一种经历,拥有好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 篇五

  《论语》为四书之一,经典之一,过去考取功名的教科书,这个过去指的是科举时代,明代起,还必须用朱老夫子的注解。在我,所谓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只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至于《论语》是个什么样子,没有读过。觉得那是旧的东西,没用的东西,如果去看是个搞笑的事情。

  这是南怀瑾老师讲解《论语》的书,南老谦虚地称为《别裁》,原来自己曾经那么多耳熟能详的格言和警句出自《论语》,如: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后生可畏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好多好多,自己竟然不知道。南老师娓娓道来,用平直易懂的语言,亲切地述说着孔子思想的精髓,敢于挑战朱老夫子和前人的权威,重新诠释被误解的儒家思想,引领着我去解读儒家真正的意义。读来不枯燥,不是老学究似的,生硬的一句解释一句,那样肯定会打嗑睡的。《论语》二十篇本身就是一篇文章,前后连贯,不可分割。都在说明一样东西: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完善自己的品格修养。

  南老师以自己半生修习佛法的经验,从“体、相、用”上来解释儒家思想的“仁”,也说了宋代理学家盗用佛、道家的观点来解释儒家学说,最后又打击佛道的不应该,让人心中一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学”,原来不仅仅是学习,而是“学问”,这个学问不是通常的知识,是做人做事的修养,这一点是始终贯穿整部论语,也是孔子的伟大之处,这是南老师的观点,让人信服。书中这样被先儒们误读的词还很多,“里”、“命”,儒学能够流传几千年,孔子能够尊为圣人,听了南老师解读才觉得原来他是名至实归的,原来这位圣人竟如此地被冤枉过。看来一种学说或思想流传久了也有流弊,后人总是以自己的认为来解释前圣先贤,传统文化离我们竟渐行渐远。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 篇六

  一听到《论语别裁》这个书名,就感觉是啰啰嗦嗦讲大道理的书。刚开始看确实感觉挺没有意思的,但后来渐渐地有意思起来了,先说了学习是最基本的,后来讲了许多的人生道理,中间还附带一些小故事,看完后感觉挺震撼的。

  我在以前认为古人都是比较蠢的,看慈禧太后那个老妖婆出行居然那么奢侈,还对侵华的外国使者毕恭毕敬的,那个时候没有想起古人创造了文字,创造了地动仪,也用中医治病等等“伟大事件”。

  读《论语别裁》看完每一章时都会感叹古人真的特别聪明,他们懂得的比我们一些现代人多很多,而且,他们还有着一颗本心,一颗君子的心。这在现代社会中似乎是特别缺失的。

  《论语》中有很多讲人际关系的道理。如每个人都有缺点,人与人之间要讲诚信,人与人之间必有所长也必有所短。

  前两天看的有一条比较喜欢,贡子分享自己认为对的道理,“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然后孔子告诉他完全这么做是不可能的。

  我一直也如子贡一样这样想,也从来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但这本书中让我认识到我错了。这是多么难得啊,在生活中让别人教会我们“这样是错的”,是很困难的,在教会的同时,我们也会付出许多的代价,这就是我认为这本书好的地方,它可以以一种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在读书中教导我们平时做错了什么,怎样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