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读后感【精彩3篇】

时间:2019-04-05 02:29: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道德经》第一章读后感 篇一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化的瑰宝。第一章是《道德经》的开篇之作,内容简洁而深刻,引人深思。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深刻体会到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第一章的开篇即指出“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是无法用言语来准确描述的,它超越了言语和概念的范畴。这一点让我想起了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实验和观察,试图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但却始终无法完全捕捉和解释宇宙的本质。道德同样如此,它是一种无法被言语准确定义的概念,只能通过实践和体验来理解。

接着,《道德经》提到了道德的重要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告诉我们,道德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伦理问题屡屡引发争议。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为了利益而违背道德,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伦理的混乱。只有恪守道德,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一章还谈到了“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句话告诉我们,道德高尚的人受到的尊重和赞誉是最高的,而道德低下的人会受到轻视和嘲笑。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有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一时的成功和财富,但他们的行为却遭到了社会的唾弃和谴责。可见,道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阅读《道德经》第一章,我深刻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人生的影响。道德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道德为准绳,坚守正义和良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

《道德经》第一章读后感 篇二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和智慧。第一章是整本书的开篇,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对道德的内涵和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一章的开篇即指出“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是无法用言语来准确描述的,它超越了言语和概念的范畴。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道德的理解和诠释。我们常常将道德视为一种准则或规范,但道德更多地是一种内在的追求和境界。道德是一种无法被言语准确定义的概念,只能通过实践和体验来逐渐领悟。

接着,《道德经》提到了道德的生成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告诉我们,道德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道德,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伦理的混乱。只有恪守道德,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一章还谈到了道德高尚的人受到的尊重和赞誉是最高的,而道德低下的人会受到轻视和嘲笑。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有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一时的成功和财富,但他们的行为却遭到了社会的唾弃和谴责。可见,道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阅读《道德经》第一章,我深刻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和作用。道德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道德为准则,坚守正义和良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只有在道德的引领下,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繁荣。

《道德经》第一章读后感 篇三

  作者: 小白菜

  随手翻起来了书架上的这本《道德经》,经常听孩子诵读,自己对文章的大意却不甚了解。在查找网络资源后,对第一章进行了粗略的了解。现就部分章节内容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无为"就是合道之为。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无为"即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采取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采取的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也许还没有准确一致的答案。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

  一、"无为"以平等为基础。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天下万物有些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从某种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们都是道安排给我们的朋友,它们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为天地万物一员的人,不能也不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其它万物的生死。比如细菌会使人类致病,许多人都讨厌它,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如果地球上没有细菌,动植物的残体将无法分解,绿色植物将因缺乏养分而死亡,人类将无法从食物中得到营养,最后地球上的生命将会全部消亡。又比如,若地球上没有土壤等无机物,植物就没了食物来源无法继续生存,若没了植物,食草动物就没了食物,也不能存活,没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无法继续存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生命链条,每一个都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所以人们只能按道的要求与万物平等共处。人和人之间也一样,虽然肤色不同、语言各异、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有区别,但在道这个母体面前都是兄弟姐妹,都是这个世界的平等一员。

  万物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和多样的。平等是前提,自由和多样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万物是平等的,它们各自有自己存在的理由、生存方式和生活规律即有各自的"德".谁也不属于谁,谁也不能命令别人该怎样生活。世间万物是平等的、自由的和多样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地按道的要求采取无为策略,让万物按各自的"德"自由平等也生长、生活。

  在一个合道的社会里,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它们在世间享有的权益(阳光、空气、财富、权势、自由、亲情、健康、病痛、快乐、痛苦等的总和)也是均衡的。比如,你若捐出了财富,你占有的财富是少了,但你却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感激,享受了快乐,你的权益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你抢劫得了许多钱,你的财富多了,但你得天天防着警察,天天受到心灵的谴责而痛苦,你的权益也并没有增加。如此等等。如有人想要改变这种均衡性,这是不符合道的准则的,长期看也是肯定办不到。只有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护这种平等的权利,保障均衡的权益,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最优选择。"圣人"正是透彻地理解了这一点,才顺势而为,采取"无为"的策略。

  二、"无为"以加强个人修养和以身垂范为手段。"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不妄为、不胡为。因此,要推广和实行"无为"就必须加强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以增加所采取对策的目的性和准确性。同时,更为主要的是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以身垂范。要秉持"道德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就是平等对待天下所有人,不分善、恶、美、丑都要照顾和关怀,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俭"就是不甚、不奢,不占有别人的资源和权益,天下人的资源天下人共享,天下人的权益天下人均分。要做到少私寡欲,多予少取。少私寡欲是前提,只有做到少私寡欲了,才可能多予少取;"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提倡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即不干涉别人的自由,同时,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有了这样的修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会更深入、更全面,采取的管理措施才会更合道。

  道布生了天地,衣养了万物,但道并不占有万物,也没有从中获得

一点私利,因为他不谋私利,所以道成了世间万物的母体,它的功劳和功用才永远不会失去。受此启发,创建和管理一家也不能仅仅为了本的利益而巧取豪夺,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必须要以有利于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成长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百年老店;同理"圣人"治国也不是为了个人或为某个小团体获取私利,而只是为了保护万物的平等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为了民众生活得更自由幸福。只有以此为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才是符合广大百姓利益的措施,才是合道的"无为"政策。

《道德经》第一章读后感【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