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的读后感作文(精彩3篇)

时间:2018-07-02 07:15: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十四孝图的读后感作文 篇一

二十四孝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以二十四个孝道故事为题材,通过图画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阅读这些故事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华传统美德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二十四孝图中的每个故事都以孝道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孝顺父母的伟大行为。其中,我最为感动的是《杨妃刺字》这个故事。故事中,唐明皇的宠妃杨玉环为了治愈唐明皇的疾病,不惜以自己的血写下医书,展现了她对皇帝的无私关爱和孝心。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孝道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关爱,它不仅表现在言语和行动上,更需要内心的真情实意。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也意识到孝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故事中,每个孝子孝女都以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人。比如《郭巨埋母》这个故事中,郭巨为了守护自己的母亲而放弃了高官厚禄,让我不禁为他的坚持和孝心深深感动。孝道的力量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更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只有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传递孝道的力量,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也让我认识到,孝道是一种传承和发扬的美德。在每个故事中,孩子们都以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传承着父母的爱和教育。比如《孝顺老母》这个故事中,孟子为了孝顺母亲而放弃了官职,传承了母亲教育他的美德和价值观。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父母的爱和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我们要将父母的期望和希望传承下去,让孝道的种子在我们身上生根发芽。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深受启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我们国家的精神财富。我将以这些孝道故事为榜样,时刻保持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之心,用自己的行动传递孝道的力量,为社会的和谐和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十四孝图的读后感作文 篇二

二十四孝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它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瑰宝。在阅读这些故事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崇高,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都以孝道为主题,通过图画的形式将孝顺父母的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我最为感动的是《薛仁贵救母》这个故事。故事中,薛仁贵在战场上救母的一幕令人动容。薛仁贵的母亲年迈体弱,因为薛仁贵的军队在外作战,无人照料,生活困苦。薛仁贵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去接母亲,不顾战场的危险,亲自前往救援。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孝道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关爱,它需要我们以行动来体现。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也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在这些故事中,每个孝子孝女都以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人。比如《杨妃刺字》这个故事中,杨玉环为了治愈唐明皇的疾病,不惜以自己的血写下医书,展现了她对皇帝的无私关爱和孝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孝道的力量不仅可以感动周围的人,还能影响整个社会。只有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用心去关爱父母,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也让我明白,孝道是一种美德需要传承和发扬。在每个故事中,孩子们都以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传承着父母的爱和教育。比如《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中,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搬家迁居,传承了她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关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父母的爱和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我们要将父母的期望和希望传承下去,让孝道的种子在我们身上生根发芽。

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我们国家的精神财富。我将以这些孝道故事为榜样,时刻保持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之心,用自己的行动传递孝道的力量,为社会的和谐和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十四孝图的读后感作文 篇三

二十四孝图的读后感作文

  【篇一: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

  【篇二:《二十四孝图》的读后感】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懂得理解长辈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后,我愿中华美德——“孝”道世代传承!

  【篇三:《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作文】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

  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篇四:《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今河南黄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虽然这篇文章里木头人的手指会流血不现实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顺。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篇五:《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篇六:读《二十四孝图》有感】

  我一直以为《二十四孝》里的那些人好伟大,读了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后,我才发觉那些人太虚伪了。比如春秋末期楚国人,老菜,他七十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娱亲”的故事,有那个必要吗?一个老头子……实在侮辱了孩子,再者说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儿无论身体再怎么健康,都应该好好养老,都不应该……

  我跟鲁迅有共同的观点,那个《卧冰求鲤》,真是的,做个孝子那么难啊,大冬天爬在冰上,把冰融化了。别说捉鲤鱼而鲤鱼没求着,自己反掉进了河里,丢了小命……

  实在让人气愤的是那郭巨,这人真是的,我怀疑他是生出来就那么大,没当过小孩,为了他娘亲,竟然要埋了他亲生儿子,还说什么“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掩埋此子?”真是恶母。

  封建时代的“孝”在我看来,纯粹瞎说!伤天害理!

  【篇七:读鲁迅《二十四孝图》有感】

  刚放暑假,在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前,我和好朋友去北京的孔庙参观,在众多的展品中,我不知为何一眼看见了墙角极小,连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图,而且一眼看见了其中的“郭巨埋儿”。正如鲁迅所说,图的确很清楚,可我还是不愿意承认我理解的意思。图上还有批注,字非常小,我又一眼看清了,而且后来发现也只能看清其中的一列字,“子可再有,母不复得”,不过我并不知道他为什么埋儿。直到八月,看了《朝花夕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们家穷,实在养不起那么多人,只好先养活老人,把儿子活埋。

  这二十四孝图太恐怖了,为了一个“孝”字,竟要那么多讲究,甚至把自己、子女等全部抛弃。更何况,有时还是为了孝顺并未养育过自己的后母!难怪过去人见父母都是跪下说“不孝儿来见爹娘,求爹娘……”就这二十四孝图,我与小时侯的鲁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并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画中的那个孩子还在她母亲的怀抱中笑着玩呢,旁边的他父亲却要。那小孩的母亲似乎有些不舍呢,我记不清了,若是,这婆媳关系将来好不了,若不是,那这个小孩也是孝子了!一点也不反抗他父母!

  旧社会真是万恶,人们说的没错。而且我想,郭巨的母亲会不会是故意的?她不会想不到郭巨会埋儿吧。因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顺。

  后来,我与我的朋友一同去首都博物馆玩儿,又看到了二十四孝图,这次的图很大,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她也深感恐怖。看来鲁迅先生认为的不错,小孩子们都

是可爱的,且心意相通的。

  【篇八:读《二十四孝图》有感】

  鲁迅小时候并没有读过像《儿童世界》这样丰富多彩的书,在他小时候,书,也就是画册罢了。

  他有一本叫做《二十四孝图》的书,里面的故事让他懂了不少。比如,黄香扇枕,子路负米,这之中都体现了他们的孝心,也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

  虽然说是这样,可有一次鲁迅还误会古人了呢!

  是因为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看到了郭巨埋儿的故事。后来,他才知道,这郭巨埋儿是因为家中贫穷,实在养不起这孩子,起初鲁迅也为这孩子捏了一把汗,后来郭巨挖出了黄金,他才算松了一口气。

  鲁迅后来一直想,会不会有一天因为家境条件,父亲也会把自己埋掉?答案是不会的,哪个做父母的`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就算郭巨真的打算埋儿,他的心里也会痛啊!父母爱孩子,那么孩子是否也应该孝顺父母呢?这《二十四孝图》,告诉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作文

  【篇九: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篇十: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

二十四孝图的读后感作文(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