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一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故事和感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体验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新的思考。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态和人们的生活境遇。他以犀利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的底层,揭示了贫困和苦难的真相。他用真实的语言,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奈。在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人们的苦难和挣扎,也看到了他们在绝境中的顽强和乐观。这些故事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困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和乐观面对。
同时,鲁迅先生也在《朝花夕拾》中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人性的思考。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他用故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友爱。通过这些描写,他告诉我们,在困难和苦难面前,我们应该保持对于美好的追求和对于人性的信仰。无论是自然的美丽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鲁迅先生的这种思考方式,让我对于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也深刻体验到了鲁迅先生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他通过书中的故事和思考,对社会的不公和不平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于人性的思考,让我意识到了社会问题的存在和需要改变的必要性。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在我日常生活中激起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读《朝花夕拾》让我对于生活有了新的思考。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奈,也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意义。我明白了困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保持乐观和勇气。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社会问题的存在和改变的必要性。《朝花夕拾》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情。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三
(1)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
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2)
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