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的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及颁奖词【精彩3篇】

时间:2015-03-02 03:46: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的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及颁奖词

陶艳波是一位普通的民警,但他的事迹却感动了无数人。他为了追捕逃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他的勇敢和无私精神令人敬佩,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反思和启示。

陶艳波的事迹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平凡人的伟大。他并没有特别的能力或者背景,只是一名普通的警察。但是在关键时刻,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追捕逃犯,无私奉献自己的生命。这种平凡中的伟大让我深受触动。我们身边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或许没有闪光的外表,但却有着无尽的力量。正是因为有这些普通人的努力和奉献,才构成了我们社会的美好。

陶艳波的事迹还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逃犯为了逃避追捕,不惜伤害无辜,甚至威胁陶艳波的生命。然而,陶艳波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选择了继续追捕,维护了社会的正义和公平。这让我想起了人性的善良和邪恶的并存。社会上不乏那些无视法律的人,但是也有像陶艳波这样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传递着正能量,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读完陶艳波的事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责任。陶艳波的行为体现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他不仅仅是为了抓捕逃犯,更是为了保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这种责任感和关爱让我深受感动。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想以此次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的事迹为契机,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赞扬。陶艳波的勇敢和无私精神令人敬佩,他的事迹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们追求正义和公平。希望陶艳波能够一直保持这种无私的精神,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向陶艳波学习,传递正能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篇二: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的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及颁奖词

陶艳波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他的事迹让我深深地感动。他的勇敢和无私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反思。

陶艳波的事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勇气和担当的重要性。在面对逃犯时,他没有退缩,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追捕,无私奉献自己的生命。他的勇气和担当令人敬佩,也是我们身上应该具备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退缩,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陶艳波的事迹还让我思考了责任和使命感。作为一名警察,他肩负着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平正义的使命。他的行为体现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关爱他人、责任社会的心。

读完陶艳波的事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连心和力量。陶艳波的行为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带来正能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最后,我要向陶艳波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赞扬。他的勇敢和无私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们追求正义和公平。希望陶艳波能够一直保持这种无私的精神,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向陶艳波学习,传递正能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的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及颁奖词 篇三

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的事迹心得体会读后

感及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爱·亲人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的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及颁奖词【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