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词》读书笔记【优秀3篇】

时间:2011-03-06 04:18: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太平歌词》读书笔记 篇一

《太平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阅读《太平歌词》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思想,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太平歌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它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其中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了诗词、歌谣、民谣、民间故事等等,这使得《太平歌词》具有了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在阅读《太平歌词》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独特的韵律和音调所吸引。每一首歌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动感和活力。同时,歌词中的音调和押韵也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让人忍不住跟随着节奏一起唱起来。这种音乐性的表达方式,使得《太平歌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除了音乐性的魅力,我还发现《太平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歌词中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于自然的赞美和敬畏,对于社会的关注和反思等等。这些思想和情感贯穿于整个作品中,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欣赏文字的美感,更是感受到了作者的心灵所抒发出来的情感力量。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太平歌词》,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丰富的内容,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同时,它也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到古代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我对《太平歌词》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阅读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太平歌词》读书笔记 篇二

《太平歌词》是一部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阅读《太平歌词》的过程中,我对其所表达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太平歌词》是明代时期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它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社会风貌,展现了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歌词的形式,它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通过阅读《太平歌词》,我对明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太平歌词》中,我看到了明代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歌词中描绘了当时的城市景象、商业繁荣和人民的生活情景,使我对明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歌词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和动荡,表达了人们对于战乱和苦难的感受。这些内容使我对明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当时人们的生存状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除了历史背景的描绘,我还发现《太平歌词》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歌词中表达了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对于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呼唤。通过歌词的形式,它表达了人们对于社会的期望和愿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和探索。这些社会意义的内容使我对于《太平歌词》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于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太平歌词》,我对其所表达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歌词的形式,它描绘了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使我对明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使我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因此,我对《太平歌词》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阅读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太平歌词》读书笔记 篇三

《太平歌词》读书笔记

  剧透预警(虽然好像也没什么可剧透的...)

  太平歌词是一种从属于相声的曲艺形式,约形成于清代初叶,用两片玉子即竹板伴唱的北京民间小曲。

  如今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非遗非遗,式微已久。

  此书由太平歌词家传渊源的相声演员王双福先生撰写,阐述了太平歌词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艺术传承并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了赏析。以及其中不经意提到了以前这些曲艺演员饥一顿饱一顿,受了欺负还得赔笑脸的艰辛日子,但却仍然满腔热情,创作出无数经典,实在令我辈佩服。

  其实当初之所以会看这本书,是想选本有点意思但又不容易入迷的闲书上课看……

  然后我就被这本书封面上身穿长袍,左腿微屈,左手扶腰,右手握扇的老爷爷吸引住了,见他一双圆目望向右前方,嘴角微微扬起,好似下一刻就要开口把那千古英雄美名传。

  精神极了!(也可爱极了嘻嘻)

  再接着我一瞧这书名:太平歌词。

  哎哟,口气不小。

  不知这歌词是怎个太平法。

  于是我从图书馆借了回去,然后一直拖到今天才看……

  序言就引了一段以前曲艺演员在演出前常用的定场诗---《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出自杨慎所做的《廿一史弹词》,也是《东周列国志》的开篇。(嗯,又一本没看完的)

  《廿一史弹词》顾名思义,即用浅显的文言讲正史,每卷皆有弹词注,前面的《西江月》便是在第四段:说三分两晋西江月。那个著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出自此。不过是第三段:说秦汉临江仙,不是说三国哦。弹词注写得很棒,而且只有十段,很快就能看完了!!!

  不得不说,这个定场诗用得真绝,道尽朝代更迭,英雄成败,何等豪迈悲凉。

  咳咳,跑题了。

  “太平盛世唱欢歌,天下歌舞庆太平”的太平歌词据说起源于清朝顺治年间,清军入关时期。战事平息,将士回音,马鞭敲打马镫发出声音,有士兵随之哼唱小曲,这军歌便产生了太平歌词。

  而“太平”二字,便是将士们对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殷切期望。

  有些艺人,还会使用白沙撒字来配合演唱。

  源于宋代的沙书,后拉来演变成相声艺术在明地即露天画锅(圈块地)演出时招徕观众的一种方法。

  清咸丰年间,相声艺人朱绍文(艺名穷不怕)惯用此技法。

  穷不怕,这可是个奇人。

  落第秀才出身,沦落京城街头。

  在他所用玉子上,刻着:

  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

  旁人尊称“穷先生”。

  刚看到这里时,我有些不信。

  先生又如何,前面还有个大大的“穷”。况且,是真的不怕穷吗。

  不过是对艰难世事,怀才不遇的.一腔愤懑罢了。

  就如清代文人杨曼卿《天桥杂咏》所说:

  ……

  频敲竹板蹲身唱,谁道斯人不怕穷。

  ……

  文章扫地寻常事,求得钱财为养家。

  人生艰难,相声艺人更是如此,家无隔夜粮,身无御寒衣,倘若下雨刮风,便没了生计,还有国孝歇业,平时开张又不知能得多少,一日下来,口干舌燥,腹中空空,赚得钱几文,徒呼奈何。更别提被视为下九流,不知多少地痞流氓,受了欺负,还得赔笑脸。

  然而穷先生在忍饥挨饿时,看着街上琳琅满目的点心小吃,写下了脍炙人口妙趣横生的《饽饽阵》,固然有聊以自嘲,苦中作乐的意思,但看到最后这句“那好与不好您多担待,我要念众位,那合家欢乐是福寿康宁!”吉祥话,我突然觉得,饥肠辘辘又如何,受人白眼又如何,至少他在挥洒自己的才华,全力以赴的写到最好。

  想来在他写完时,应会想:古人望梅止渴,今我写词充饥,饿如何,穷如何,一只妙笔,满腔才华,何曾怕!

  说到《饽饽阵》,后来民国年间,一曲艺艺人在演唱时,因第二句馅儿饼回营勾来了救兵中的“馅儿饼”与“宪兵”相似,被压场的宪兵扇了好几个嘴巴扔出场馆。

  穷先生的劝世文言辞豁达,好似其名。

  其《不求人》:

  天下雨,

  地上滑,

  自己儿栽倒自己儿爬。

  要得亲朋拉一把,

  还得酒换酒来茶换茶。

  这个让我想起来了去年暑假慰安妇纪录片《二十二》中的民谣:

  天上下雨地上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

  自流眼泪自抹干

  只不过穷先生的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十二》则是世事无常,再多苦难,都只有自己一人,咬牙挺过。

  最后,穷先生的《劝人方》:

  那庄公游玩去城西,

  瞧见了,

  他人骑马是我骑着驴,

  又见一个推小车的汉那,

  比上不足是比下有余呀,

  楼层也得分上下呀,

  世上有穷也有富的,

  要饱还是那家常饭,

  要暖还是那粗布衣,

  ……

  人生好比是混水的鱼呀,

  父母养儿鱼生子,

  子孝贤孙水养鱼,

  弟兄们相和是鱼帮水,

  妯娌们合美是水帮鱼,

  ……

  人到二十花开了枝,

  人到三十花正旺,

  人到四十花谢了枝,

  人到五十容颜改,

  人到六十就白了须,

  七十八十争来的寿,

  那九十一百古来稀,

  黄泉路上可没老少,

  不定早晚与来迟,

  今有得,

  今日脱了鞋和袜,

  明天就不定提不提,

  花棺彩木是量人斗,

  死后怕落半领席,

  灵前摆上三杯酒,

  死后怎能又把酒吃,

  你空手来的空手去,

  万贯家财你拿不走的,

  趁着胸前有口气呀,

  行好积德美名是赚的。

《太平歌词》读书笔记【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