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13-01-02 07:23: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陋室铭教案 篇一

《陋室铭》是东晋文学家谢灵运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在陋室中的清贫生活和对物质生活的超脱。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更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过《陋室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追求名利和物质享受,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精神追求。而谢灵运在《陋室铭》中表达了对这种现状的不满,强调了清贫朴素的生活方式。这对当代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被物质所迷惑,追求内心的真正幸福。

其次,《陋室铭》中展现的自立自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谢灵运在陋室中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人生的追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还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对当代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坚持努力,不放弃希望,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陋室铭》中的学习态度也给我们启示。谢灵运在陋室中虽然环境简陋,但仍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他热爱学问,勤奋钻研,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这种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对当代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陋室铭》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文学价值,更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和领悟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学习和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愿我们都能像谢灵运一样,在陋室中铭记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陋室铭教案 篇二

《陋室铭》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作者谢灵运通过描写自己清贫的生活和对物质的超脱,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更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陋室铭》中的清贫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精神追求。而谢灵运在陋室中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却能够从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欢乐。这种对物质的超脱,对当代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让他们认识到快乐不一定来自物质,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追求。

其次,《陋室铭》中的自立自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借鉴。谢灵运在陋室中虽然生活清贫,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人生的追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还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对当代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坚持努力,不放弃希望,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陋室铭》中的学习态度也给我们启示。谢灵运在陋室中虽然环境简陋,但仍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他热爱学问,勤奋钻研,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这种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对当代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陋室铭》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更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和领悟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学习和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愿我们都能像谢灵运一样,在陋室中铭记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陋室铭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1、学生合作翻译。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陋室铭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为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教学重点的确立及依据

  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多次诵读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设计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诵读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

  (二)提问法: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

  (三)练习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的运用:主要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程序的确立及依据

  (一)导入新课采取情境导入法,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家进行比较说说对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样认为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

  (二)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三)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生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基本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背诵,随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背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学生翻译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指导。

  (六)思考阅读

  1、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

  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围绕中心设置三个问题,带着学生深入课文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经过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

  (七)反馈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本组练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八)小结全文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九)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和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也获得了及时反馈。

  五、板书设计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龙)灵高洁傲岸的节操

  陋室不陋托物言志

  诸葛亮

  自比何陋之有?安贫乐道的情趣

  子云亭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陋室铭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谈

  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

  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

  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

  (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

  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

  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板书:贫乐调素琴阅金经)

  4、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乐,我们不禁要与刘禹锡对话一番——

  示例: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答:……

  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答:……

  5、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俗)(板书:高洁)

  板书:调素琴阅金经高洁

  6、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劳形”

  (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2——“豪气”

  师: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出示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原在朝廷为官的刘禹锡一贬再贬,断断续续在外漂泊几十年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陋室铭》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作(请同学朗读)

  问:上面说他一贬再贬,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悲伤、郁闷……)

  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师,他却写了一首诗以桃花讽刺那些权贵,结果再度被贬,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过,刘禹锡还是不改那种桀骜不屈的脾气,他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师: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铮铮铁骨的刘禹锡

  刘禹锡回朝如此,那他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时又是如何的表现呢?我们来看他写于朗州任上的《秋词》在朗州,回京城遥遥无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们看看他的这首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学生读)

  问:诗中透着一股什么气?(豪气)

  师:难怪白居易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板书:写“豪”

  1、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仙、龙,诸葛庐、子云亭)(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开头三句,看看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根据ppt改第三句话,快速了解“比兴”

  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尾两句,看看这里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典故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

  ①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

  3、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豪迈)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豪迈

  4、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

  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加横批:陋室不陋

  5、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

  其实,刘禹锡写《陋室铭》还有一个故事(愤然写作)

  据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铭文

  师(小结):看来,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

  (五)结束语

  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

  但是……

  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

陋室铭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与时俱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有说、记、序、铭……。

  押韵──追问: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声朗读。请同学自由朗读本文,注意──大声朗读。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录音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告诉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大家在翻译时,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思考题,理解中心、写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图画、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同样一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讨论板书: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

陋室铭教案(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