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15-09-08 04:35: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一

主题:学习颜色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点。

3. 能够简单运用基本颜色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色彩?

2. 色彩的分类:主色、辅色、中性色。

3. 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点:红色、黄色、蓝色。

4. 利用基本颜色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斑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理解色彩的重要性。

3. 示范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点,让学生进行跟读和记忆。

4. 练习:让学生在纸上涂抹基本颜色,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

5. 创作: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用基本颜色进行创作,如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基本颜色的掌握程度和创作能力。

延伸活动: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色彩,并记录下来,分享给同学。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二

主题:学习画布和画笔的使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类型的画布和画笔。

2. 掌握正确使用画布和画笔的方法。

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绘画作品。

教学内容:

1. 不同类型的画布:布面、纸面、画板等。

2. 不同类型的画笔:毛笔、水彩笔、油画笔等。

3. 正确使用画布和画笔的方法:保持画布清洁、保护画笔毛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画布和画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不同类型的画布和画笔,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 示范正确使用画布和画笔的方法,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操作。

4. 练习:让学生用不同类型的画笔在不同类型的画布上练习画线、填色等基本技巧。

5. 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画布和画笔的掌握程度和绘画能力。

延伸活动:

让学生到户外寻找素材,用不同类型的画布和画笔进行创作。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三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2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访内容,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动一:

  做好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活动二:

  教师讲述简单的摄影知识,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进行摄影,怎样进行采访活动。要注意消除学生对摄影实践的惧怕心理。

  要讲清照相机上常用部件的操作按钮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模拟使用一下照相机。

  活动三: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和摄影活动。

  札记: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们设计的问题很有深度,居然还有针对老师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职业,你还会当老师吗?”可见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能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了。

  第二节

  施教时间: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动一: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照片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活动二:

  学生整理,教师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教学参考资料

  摄影其实是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产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札记:在分组下去采访时,有一个组三位同学推来搡去的迟迟不见行动,我问他们怎么不行动?他们说:“我们三个都很害羞,不知道该由谁去说。”我鼓励他们设计好问话稿,然后一人问一句,每个人都要锻炼自己。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红着脸说:“张张嘴也没有多难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五

  一、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二、课时:

  1课时

  三、教材分析

  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据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五亿辆自行车,平均两三人就有一辆。在我国自行车是最为普遍、方便的交通工具,不论人们工作还是学习都离不开自行车,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自行车并不陌生,但是平时却很少会仔细的观察它。

  本教材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自行车,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同时也提供了部分相关知识素材:从自行车的结构外形、功能作用、发展历史、种类变化以及最新的概念款自行车的资料。综上所述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出了相适宜的学习内容。前期大量的浓缩知识结构,结合课件,给学生们在头脑里建立一个便捷快速的网络体系,更加利于创作。而欣赏评述概念款自行车的内容,则在外形设计、功能创新方面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启示。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用画笔描绘创作自行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的乐趣;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自行车的大体结构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大胆创新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方法或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六、教学策略:

  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从它诞生至今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本课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不同样式、不同用途的自行车,使学生观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启发他们寻觅历史、关注现在、畅想未来,从而对普通的自行车产生全新的感受,进而提高欣赏能力,激发创造热情。本课可以采用“交流了解──欣赏感悟──观察发现──创意联想──创造表现”的教学策略。首先以竞猜游戏导入本课的教学,认识最早的自行车,初步了解自行车的发明史,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自行车奥秘的愿望。

  通过欣赏,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变化,理解自行车的设计变化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

  接下来师生共同探究自行车的结构,从整体入手,强化细节,学习自行车的基本表现方法。

  通过新概念自行车的欣赏,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向转向自行车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自行车的设计构思。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绘画的形式设计出造型独特、功能先进的自行车,并对自行车的特殊功能进行文字说明,创作中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拓展欣赏废旧物品改造的自行车,渗透变废为宝的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动手尝试,长大后将自己的设计变为现实。

  七、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自行车结构范画、水粉笔、纸学生课前了解自行车知识、纸、水彩笔八、教学过程1、有哪些同学在上课之前收集了关于自行车的知识?说一说自行车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出示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图片,说一说自行车的历史。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39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踏车、冰上自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自行车是谁发明的一直争论不休。但公认的是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在此之前的自行车都是靠用脚蹬地前行。

  (1)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的雏形大家仔细观察它的造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木制的自行车没有脚踏)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它怎么前行呢?这辆自行车就是用脚蹬地前进的。它的速度自然会很慢。想一想,如果我们骑上这样的自行车,感觉会怎样?

  (2)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自行车又进行了改进,变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个铁轮,并在后轮装上了曲柄,从这辆车开始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看一看,自行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前轮上添加了鞍座和车瞪;把车轮上的辐条改成了钢丝辐条)

  (3)这辆最接近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发明了钢管车架,轮胎变成了橡胶轮胎,发明了车闸,两个轮子变成了一样大小,最后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自行车。(出示现代自行车图片)自行车从产生至今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年间,从第一辆木马式的自行车发展成现在的自行车,自行车一直在改进和发展中。那大家说自行车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方便、好处呢?(娱乐、交通代步、轻便运输、旅游健身、环保、交通工具等,自行车还被英国评选“250年来英国最伟大的发明”)

  3、师生一起讨论现代自行车的结构。都由那几部分组成:车轮、车座、车把、车架、齿轮、脚蹬、链条。

  下面咱们就来走进我们现代的自行车,,细心的观察一下现代的自行车。

  (1)从整体入手,你认为自行车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大结构:由车把、(掌握方向)车轮、(滚动)车座、(坐人)车梁、(支撑)脚踏板(带动轮子滚动)组成。

  (2)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小部件?小结构:链条、齿轮、链合、车筐、车后座、铃铛、车闸线等组成。

  4、讨论现代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还有那些自行车(水上自行车、观光自行车、残疾人自行车……)。

  5、现代还有那些新颖的自行车,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通过新概念自行车的欣赏,引导学生将探究的方向转向自行车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自行车的设计构思。

  (1)新概念自行车你喜欢哪一辆,为什么,你从它们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2)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轮子,扶手,坐垫,踏脚板。它们是自行车前行的关键。可你知道吗,在设计师的眼里,只要可以使他前进,一切外形都可以改变。(欣赏外形新颖的自行车)

  (3)外形是设计师设计的重要元素,除了改变外形外,设计时还给自行车加了很多的功能。(欣赏多功能自行车)

  (4)欣赏了设计师的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

  6、大家来欣赏其他同学设计的新颖的自行车,播放图片。

  其他同学也有许多很棒的创意,我们一起看一看。(欣赏学生设计的自行车)

  7、布置作业:

  根据自行车的功能,设计表现有创意的自行车。

  作业要求:

  (1)大胆想象,对自行车的外形或功能进行改造。

  (2)对自行车的特殊功能进行文字说明。

  (3)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合理。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作品:大家设计的自行车真的很棒,我们都来办个自行车车展吧!说一说,你最喜欢谁的设计?哪辆自行车外形设计的最有创意?你喜欢哪辆自行车功能?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