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主题:认识小数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形象化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通过游戏、练习等形式,巩固小数的写法和运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认识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 难点: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有小数的账单,让学生猜测小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概念。
2. 讲解小数的概念:通过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
3. 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举例讲解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让学生掌握规则。
4. 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通过练习题和游戏,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数的实际应用,如购物结账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小数的加减运算环节,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主题:分数的比较与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形象化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通过练习、游戏等形式,巩固分数的运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比较分数的大小,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 难点:分数的乘除运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有分数的餐桌布置图,让学生比较分数大小,引出分数的概念。
2. 讲解分数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方法。
3. 学习分数的加减运算:通过练习题和游戏,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4. 学习分数的乘除运算:通过实例讲解分数的乘除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方法。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分数的实际应用,如食谱计算等活动,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比较和运算方法。但在分数的乘除运算环节,部分学生仍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基础知识:
(1)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2)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3)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4)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5)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6)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7)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8)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9)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有:
1.负数的初步认识。
2.多边形的面积。
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4.小数加法和减法。
5.小数乘法和除法。
6.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7.解决问题的策略。
8.用字母表示数。
9.整理与复习。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进行学习。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发散思维的训练;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解决问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做题马虎.书写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期的平时表现和知识质量检测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从高到低直线分布基本均匀,有三.四个同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教学成绩。
教学措施
新课改要求我们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综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做起: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吃透教材,认真备课,能更好完成教案中个性化补充,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对学困生实行面批面改。
(二)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三)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