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一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教授勾股定理,一个优秀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经典的勾股定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知识点。
首先,这个教案从直观的几何图形开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中的三个边。接着,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勾股定理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定理的实际应用。然后,教案给出了勾股定理的准确表述和证明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勾股定理成立。
接下来,教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对于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教案还包括了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最后,这个教案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或实验,巩固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掌握,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个优秀的勾股定理教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定理,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二
勾股定理作为数学中的经典定理,是中学数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老师们需要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勾股定理教案,希望能够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首先,这个教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案还设计了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案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和例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运用勾股定理。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接着,这个教案还包括了一些拓展性练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应用勾股定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范围。
最后,这个教案还设计了一些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如数学游戏、实验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勾股定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的来说,这个优秀的勾股定理教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定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希望这样的教案能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启示,为他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三
课题:
勾股定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结论获得成就感,培养探索热情和钻研精神;同时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几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面积法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放映图片欣赏:勾股定理数形图,1955年希腊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美丽的勾股树,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会标等。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之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多媒体课件演示FLASH小动画片: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学习了今天的这节课后,同学们就会有办法解决了。
(二)学习新课问题一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情形(通过多媒体给出图形),判断外围三个正方形面积有何关系?相传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里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你能观察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什么?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两直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呢?请大家画一个任意的直角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问题二是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情形,判断这时外围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通过这个观察和验算这个直角三角形外围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通过前面对两个问题的验证,可以得到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
(三)巩固练习
1、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解决课程开始时提出的情境问题。
(四)小结
1、背景知识介绍
①《周髀算径》中,西周的商高在公元一千多年前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规律;
②康熙数学专著《勾股图解》有五种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积求勾股法是他的独创。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写方程了吗?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18.1中的1、2、3题。板书设计: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探究能够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测量和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并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探究以及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投影1(章前的图文)并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结合课本第六页谈一谈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课件观察后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B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C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
3、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图1—2中,A,B,C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后得到结论:A+B=C。
二、层层深入、探究新知
1、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3)
提问:(1)图1—3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2)从图1—2,1—3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
2、议一议
图1—2、1—3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1)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得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2)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3、想一想
我们常见的电视的尺寸: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还是指的是屏幕的宽?那他指什么呢?能否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检验一下电视剧的尺寸是否合格?
三、巩固练习。
1、在图1—1的问题中,折断之前旗杆有多高?
2、错例辨析:△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5即:c=5辨析:
(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三角形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题目中并未交待C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四、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自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老师加以纠正和补充。
五、布置作业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证明方法,会简单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充分观察、归纳、猜想的基础上,探究勾股定理,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体会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问题1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学科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下图就是大会会徽的图案。你见过这个图案吗?它由哪些我们学习过的基本图形组成?这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并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关系,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理解会徽图案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重视引言教学,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说起,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2、探究勾股定理
观看洋葱数学中关于勾股定理引入的视频,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
问题2相传2500多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时,发现朋友家用转铺成的地面图案反应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请你观察下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一分钟后,小组交流合作分析图形中两个蓝色正方形与橙色正方形有哪些数量关系,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追问:由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构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又有怎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归纳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计意图:从最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便于学生观察得到结论
问题3:数学研究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既然我们得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那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在下图的方格纸中,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中,这种特殊的数量关系也同样成立。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难点是如何证明求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可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可以通过割、补两种方法,求出其面积。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运用勾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拼图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大贡献、借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拼图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
在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将形的问题与数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地联系前面知识,推导出勾股定理,并自己尝试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硬纸板;
2、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问题串(记作1、1、2 A);
第二张:议一议(记作1、1、2 B);
第三张:例题(记作1、1、2 C)。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曾学习过整式的运算,其中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谁还能记得当时这两个公式是如何推出的?
[生]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从公式的左边就可以推出右边、例如(a+b)(a—b)=a2—ab+ab—b2=a2—b2,所以平方差公式是成立的。
[生]还可以用拼图的方法来推出、例如:(a+b)2=a2+2ab+b2、我们可以用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两个长和宽分别为a和b的长方形可拼成如下图所示的边长为(a+b)的正方形,那么这个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a+b)2;又可以表示为a2+2ab+b2、所以(a+b)2=a2+2ab+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