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案(精简6篇)

时间:2013-01-01 07:18: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一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识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介绍一份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三角形教案。

教案内容如下:

一、认识三角形

1.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一个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几何图形。

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度。

3.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长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按角度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应用

1. 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工程、地理测量等领域。

2. 三角形的计算: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如计算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

三、练习

1. 识别三角形:给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2. 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给出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通过这份教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希望学生在学习中对三角形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二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份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三角形教案,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三角形。

教案内容如下:

一、认识三角形

1.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一个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几何图形。

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度。

3.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长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按角度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性质

1. 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通过实验和推理,让学生明白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原因。

2. 三角形的对称性: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对称性质。

三、练习

1. 识别三角形:给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2. 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给出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练习。

通过这份教案,学生可以深入学习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希望学生在学习中对三角形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三

  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准备

  1. 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两根约4米长的绳。

  2. 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 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

  1. 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轮流触摸边缘,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数一数它们有几个角。

  2. 找实物

  教师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让幼儿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 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

  教师将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笔沿边缘勾画出物体的外形轮廓,告诉幼儿三角形的名称,教幼儿正确的发音。然后教师请幼儿拿出纸制成的三角形和圆形,重叠起来进行观察比较,并说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 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习。

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等概念.

  2.会将三角形按角分类.3.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2.难点: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中几乎随时可以看见三角形,它简单、有趣,也十分有用,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章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1.三角形的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呢?

  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如图:AB、BC、AC是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两边的公共点叫三角形的顶点.(如点A)三角形约顶点用大写字母表示,整个三角形表示为△ABC.

  A(顶点)

  边

  B C

  (2)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如∠BAC.

  每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三角形中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下图中∠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它与内角∠ACB相邻.

  A

  外角

  B C D

  与△ABC的内角∠ACB相邻的外角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习:(1)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A

  D

  B C

  (2)指出△ADC的三个内角、三条边.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ADC能写成∠D吗?∠ACD能写成∠C吗?为什么?

  (3)有人说CD是△ACD和△BCD的公共的边,对吗?AD是△ACD和△ABC的公共边,对吗?

  (4)∠BDC是△BCD的什么角?是△ACD的什么角?∠BCD是△ACD的外角,对吗?

  (5)请你画出与△BCD的内角∠B相邻的外角.

  2.三角形按角分类.

  让学生观察以下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并用量角器或三角板加以验证.

  1 2 3

  第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第二个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第三个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所有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3.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以下三个三角形,它们的边各有什么特点?

  1 2 3

  经过观察,测量可知:第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互不相等;第二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AB=AC);第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

  (1)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如上图(2)AB、AC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

  (2)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问: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来分,可分为: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只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图9.1.6中找出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锐角三角边、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四、小结

  l、三角形的概念,一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内角,六个外角,和三角形一个内角相邻的外角有2个,它们是对顶角,若一个顶点只取一个外角,那么只有3个外角.

  2.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为三类: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三类:①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只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五、作业

  教科书第61页练习1、2.

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能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2.认识常见的几种角,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师生、生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表达,使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获得充分训练,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德育目标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度量角的方法及角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

  角的度量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小黑板、大板纸、量角器

  五、学具准备:

  纸板、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我们今天你去施工工地参观好吗?这是一幅施工工地忙碌的图片,想欣赏吗?(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内容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够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铲车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

  小组讨论,并用准备的活动角演示,集体交流并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角,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角。

  谁能够告诉大家(1)是锐角,(2)是直角,(3)是钝角,(4)和(5)是什么角?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角和周角并用活动角进行演示。

  (2)总结: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如图(1)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

  (3)师出画出两个角1和2大家观察两个角,谁大谁小?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回答。角2比角1大多少?要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就要知道角2和

  备注:角1各有多大,那就要对这两个角进行度量,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3.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和1的角

  教师:同学们知道,度量线段的长度要用直尺和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米、厘米等。同样,度量角的大小也要用到一种工具,那就是量角器。(学生看一下量角器)常用的计量角大小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板书:度)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大家知道量角器是一个半圆形的,这个半圆的中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它是一个点。同学们试着找一下量角器的中心,找出0刻度线,大家想一想在量角器上怎样找到1的角?(小组讨论并交流,是总结):以半圆的圆心为中心,把半圆分成了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也就是半圆边上的一个小格,记作1

  (2)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小

  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度的角。师演示。

  4、角的分类

  量一量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然后今集体交流,是总结:直角是90,平角是180,周角是360,锐角小于90,钝角小于180,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

  三、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做自主练习的第1、3、4、5、10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拓展练习:做练习的第9、1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

  一个平角=两个直角

  一个周角=四个直角

  角的度量和分类

  1、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角的画法: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

  3、角和表示:用符号表示。

  4、角的度量:计量单位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

  八、课后反思: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量角器上有内刻度和外刻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找出这样的规律:如果角的顶点在左边用内刻度,在右边用完刻度;在量的过程中遇到了角的边短从量角器上没有办法看到是多少度,学生能够想到把角的边延长这种方法量出角的大小,我进行了表扬,这时我们班的李伟涛举起手了说:老师我还有个办法,比这个更简单,就是用三角板对准角的边可以直接从量角器上读出角的度数。我感到很吃惊,因为他平时学习并不太好,可是能够想到怎么好的办法,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从这以后上课比较喜欢发言,学习比以前也有了进步。

  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考。

认识三角形教案(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