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掌握“过河”问题的基本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1. 理解并应用“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协调团队合作,找到最优解。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过河”问题的图示和解题步骤。
2. 小组活动材料:包括模拟河流和小船的道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过河”问题的图示,让学生了解问题背景和规则。
2. 激发兴趣:让学生分组,模拟河流和小船,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过河”的乐趣。
3.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劣,并让他们尝试寻找最优解。
4. 实践演练: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过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6. 拓展应用:鼓励学生将“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其他生活场景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能够运用这些能力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取得更好的成就。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过河”问题的背景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1. 协调团队合作,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2. 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过河”问题的图示和解题步骤。
2. 河流模拟器:用于学生实践模拟“过河”场景。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过河”问题的图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组,在河流模拟器上实践“过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实践演练: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过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其他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展现出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篇三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学习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理解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排序操作,对数量的排序活动感兴趣。活动准备:一片荷叶、两朵荷叶、三只虾、四只螃蟹、五条小青鱼、六条小鲤鱼、七个河蚌、八块小石头、九个田螺、十根水草的卡片各一;1—10的数字卡片;幼儿用笔;荷叶点数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内容
教师策略:出示小青蛙
指导语:小青蛙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它有许多的好朋友,它的好朋友都有谁呢?
二、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教师策略:
1、逐一出示十张卡片,请幼儿以目测的方法数。
2、看卡片上物体的数量,集体进行拍手数数。
指导语:
1、它的数量是多少?
2、一片荷叶我拍一下、两朵荷花我拍两下……
三、学习按1—10的数量排序
教师策略:
1、幼儿按图片的数量从少到多进行排队
2、给图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3、教师给对的小朋友一个五角星
指导语:
1、小青蛙的朋友这么多,请小朋友帮助给它的朋友排排队。
2、在小红旗后,把数量最少的朋友排在最前面,数量最多的朋友排在最后面。
3、排好后在卡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四、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教师策略:
1、把1—10的数字按从少到多排列一排在黑板上,教师手指一个数字,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2、幼儿操作
指导语:3的后面是数字几?4比3多多少?3比4少多少?
在荷叶空格处画上圆点,使每排图的顺序按数量从小到大排列。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篇四
设计意图
1、我在设计这一活动中,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将这个小故事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角,在背景音乐的帮助下,以"我"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让幼儿讨论过河的方法时,我给他们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3、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初步学习创作连环画,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画下来,以简单的情境组合,然后通过自己的画册把故事讲给同伴听,以这种方式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2、幼儿能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会创作简单的连环画。
3、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录有轻快音乐和雨声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2、鸡妈妈头饰一个,小鸡头饰每人一个。
3、图片两幅,图一:小鸡的家;图二:小鸡过河情景。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到草地上做游戏。突然,天下起了鱼,鸡妈妈带着小鸡回家去。(出示图片一)
2、回家路上,鸡妈妈问道,前面有一条河,我们怎么过去呢?(出示图片二)
3、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
4、鸡妈妈启发小鸡们将刚才遇到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最有趣,说给同伴听。
5、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故事的情节,把它画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篇五
一 设计意图
1、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中,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将这个小故事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角,在背景音乐的帮助下,以“我”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在让幼儿讨论过河的方法时,我给他们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3、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初步学习创作连环画,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画下来,以简单的情境组合,然后通过自己的画册把故事讲给同伴听,以这种方式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二 活动目的
1、 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幼儿能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会创作简单的连环画。
3、 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三 活动准备
1、 录有轻快音乐和雨声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2、 鸡妈妈头饰一个,小鸡头饰每人一个
3、 图片两幅,图一:小鸡的家;图二:小鸡过河情景
四 活动过程
1、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到草地上做游戏。突然,天下起了鱼,鸡妈妈带着小鸡回家去。(出示图片一)
2、 回家路上,鸡妈妈问道,前面有一条河,我们怎么过去呢?(出示图片二)
3、 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
4、 鸡妈妈启发小鸡们将刚才遇到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最有趣,说给同伴听。
5、 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故事的情节,把它画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过河》教案设计 篇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雪花片,石头,海绵,点心盘(幼儿操作材料)。
2、木制积木,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过河?
幼:造一座桥……
二、 认识沉与浮现象。
1、教师做沉浮实验。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
2、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师:我现在请一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
三、 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教师先请一幼儿操作,同时将结果记录下来。(规则: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来的就把这种材料的图片贴到小河里,沉的则不需贴。) 集体纠正。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