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19-02-06 05:34: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篇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而如何去思考和面对这些问题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有一种说法是“像山那样思考”,意思是要学会像山一样稳重、坚定和深思熟虑地去处理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像山那样思考呢?

首先,像山那样思考意味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山是静静地屹立在那里,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它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也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和选择,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雨飘摇中保持稳定和坚强。

其次,像山那样思考还需要有深思熟虑和耐心。山是经历了亿万年的风吹雨打,才形成了它现在的模样。同样地,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也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理性分析,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毅力。只有通过不断思考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最后,像山那样思考还需要有包容和宽容的心态。山虽然高大,但却能包容万物,不计较得失,不轻易动怒。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矛盾时,我们也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与他人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稳定和和谐。

总之,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态度,它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有深思熟虑和耐心,有包容和宽容的心态。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像山那样思考,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应对挑战从容不迫。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中学会像山那样思考,成为内心强大、稳重坚定的人。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篇二

“像山那样思考”,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态度,它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稳定和坚强,深思熟虑和耐心,包容和宽容。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种思考方式呢?

首先,要像山那样思考,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山是静静地屹立在那里,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它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也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和选择,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保持稳定和坚强。

其次,要像山那样思考,我们需要有深思熟虑和耐心。山是经历了亿万年的风吹雨打,才形成了它现在的模样。同样地,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也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理性分析,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毅力。只有通过不断思考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最后,要像山那样思考,我们需要有包容和宽容的心态。山虽然高大,但却能包容万物,不计较得失,不轻易动怒。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矛盾时,我们也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与他人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稳定和和谐。

综上所述,要像山那样思考,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有深思熟虑和耐心,有包容和宽容的心态。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像山那样思考,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应对挑战从容不迫。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中学会像山那样思考,成为内心强大、稳重坚定的人。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新教材苏教版必修一中一篇现代散文,其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是一位美国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以他的生活经历,用诗意性的语言,独特的写作风格,对大自然进行思考言出在付出生态变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至于作者在文章中怎样对狼的“嗥叫”进行认识,理清其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在设计之时我以尝试的心理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的理解,明白文章的主旨从而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反复研读和思考,结合现在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认识作者借用狼的“嗥叫”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有很大的差别,不仅表现在国别上,而且更体现在家庭的熏陶上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对作者的诗意性的语言、写作风格和采用的意象,可能体会不够深刻,在理解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狼嗥含义,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3、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像山那样思考”又怎样的内涵?

  3、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积累“狼”字成语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

  2、思考文题:谁思考什么?像山那样思考。(有些同学可能对文章标题不理解,从而影响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所以要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来理解文章)

  (二)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背景介绍: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四)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检查默写字词。

  嗥叫(háo)、驯服(xǜn)、蔑视(miè)、迸发(bèng)、湍急(tuān)、艾蒿(àihāo)、疲惫(bèi)、饿殍(piǎo)、蜿蜒(wānyán)、毛骨悚然(sǒng)。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简说理由。(方法指导:可从词精彩、句修辞、哲理句、景物描写等方面考虑)

  (2)是什么引起像山那样思考的?(狼嗥)有何特点?(本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快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五)合作交流,品读解析。

  1、作者对狼的认识经历了怎样一个什么过程?什么时候发生了转变?(发现狼——打死狼——老狼眼中绿光,心灵触动——狼死——鹿死)(看到老狼眼中的绿光时)

  2、自然界失去狼后会怎样?请你用生物链的形式表现出来(狼少→鹿多→草光→食草动物灭亡→山秃→沙尘暴→灾难)

  3、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山能那样思考?思考狼噑的含义是什么?

  4、赏析句子:

  (1)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人们只顾了眼前暂时的利益,却带来了长远的危害要求我们人类不能只从眼前利益出发,要从长远思考问题,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

  (2)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自私的人类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的物质文明,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所以本文作者用他的文字来警醒人类“要像山那样思考”,不能急功近利,惟利是图,只有这样,人类才有真正美好的未来)

  (本环节重点训练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我们人类要像山那样思考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处理好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2、你能举出生活中环境污染的事例吗?

  对此,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段广告词警示人们保护环境!

  (七)作业设计:

  1、仿写句子

  鸽子的叫声,对______来说,_________;对_____来说,________;对________来说,________。

  2、从环保的角度写写自己的家乡。

  板书:

  像山那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狼(嗥叫)→山(思考)

  个性→哲理(和谐)

  教学反思:

  这是必修一最后的一篇文章,按照板块的编排,主要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人跟动物是和谐发展的,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上课过程中我发觉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渗透的不好,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环境的平衡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到作者所呼吁的那中生态忧患意识,以及人和狼在大自然中是作为平等的地位存在着这点一直是自己这几天思考的问题,该以何种方式让学生领悟到这些,如果单纯地引用一些名家的言论感觉还是会很生硬,有几点是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1、语文课始终都要围绕文本,文本是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最好平台。

  2、每节语文课都要有严格的到位的教学目标,而且这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

  3、语文学习更应该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思考也越来越多,希望自己能逐渐进步。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板块整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方法:文本研读

  过程如下:

  一、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84),美国新保护运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不只是一位只坐在书斋中默想沉思的哲人,他是科学家、森林学家,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猎人和观察家。1948年4月,他在奔赴邻居农场救火的途中,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隔年,他的《沙乡年鉴》出版,这是他思考的结晶,也是他的忧和爱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利奥波德的一段经历。他购买了一个荒弃了的农场(沙乡),带领全家在那里种上树,尽管这些树不停的死去,但最后仍然有一些自然生长了,生命再一次进驻沙乡。

  二、初步感知。

  利奥波德以诗意的语言,理性的思考完成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次询问。

  三、思考。(它们是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学会换位思考)

  不应该忘记,我们曾经一次次的为我们的无知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习惯于先破坏殆尽然后再慢慢整理,我们开始对身边那些生命的消失无动于衷,此刻,心中充满了悲凉。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学会尊重这同一片星空下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东西,学会正视自然的价值,学会珍视天地生灵。或许,我们该换一个角度去寻找。

  假如,现在我们赋予山以灵魂……

  1、阅读全文,思考:

  贯穿全文的是那一声狼嗥,课文第1小节,是对狼嗥的特写镜头,体会作者传神的描写。

  “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

  文章开篇即以“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样一段描写震撼阅读者。

  2、这一声狼嗥,对每一样生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第2小节,“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那么,对山来说呢,这一声嗥叫意味着什么?(小组讨论,组织回答)

  ——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逝

  3、作者为什么会考虑到这些,先看他的一次经历——一只狼的死亡故事。

  阅读第4-6小节,作者写的是一只狼的死亡。

  (1)仔细品味其中一些具体的字词,标识出其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词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人与狼的关系。

  人对狼的恐惧和狼的恐惧。

  《天下无贼》中的傻根。

  4、失去一只狼、一群狼乃至所有狼的后果是什么?(阅读7-9小节)

  狼群的消失,鹿的大量繁衍,土地的荒芜

  学生归纳:各个生命之间的关系。(注意课文中的表述)

  草——鹿——狼——猎人

  牛——狼——牡牛人

  自然——社会

  狼杀鹿,人杀狼似乎是天经地义,那么,问题出在那儿?

  5、阅读第3和第10小节,思考:

  人是怎样看待有狼的山的?秘密看法是什么?

  毛骨悚然

  秘密同时守护这座山。

  由此,这些意味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人类是最有野心也最为成功的征服者,征服自身,征服世界,征服自然,征服一切想要征服的东西,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理所当然的成功和收获之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这是征服者的喜剧还是悲剧?这样的征服者是胜者还是败者?

  6、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前文的层层铺垫,首尾呼应。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从狼的嗥叫中,领悟隐藏的内涵——只有山是一种永恒,静止在那里,看待人类一举一动,

  其实,长久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的何止是群山。

  8、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们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义,需要人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利奥波德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板书)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篇五

  一、导语:

  最近30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有一本书显然是首当其冲的,因为它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小册子。这本页数不多,文辞也简单、朴素的自然哲学随笔是奥尔多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其中蕴含了作者土地伦理思想的精髓。

  书中的文章,通过他本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不熟悉书中所描写的地方的读者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他的新思想的读者。这本书的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很多读过《沙乡年鉴》的读者,觉得在这本书中让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最忘不了的就是那只垂死的老狼。同时,它也是令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幡然醒悟、毕生难忘一只狼。为什么这只狼能有如此魔力,让这么多人难以忘怀?非常有幸我们今天要学的《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说的正是这只狼!

  二、教学过程:

  [投影打出课题]

  大家一起来把课文的第一小节读一读。

  1)请看课本110页的插图,试想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听到风过树林,叶子的沙沙声,突然一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嗥叫声从一个山崖传向另一个山崖,回荡在山谷中。这声狼嗥对于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看看文中是如何描述的?

  明确:对于鹿,(它是死亡的警告);对于松林,(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一场撕杀即将上演;对于郊狼,(它是即将来临的拾遗的允诺)是彻底地清扫战场,绝不浪费;对牧牛人,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对于猎人,(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打狼。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

  因为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客观地听取这声狼嗥。

  2)这里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排比。增强文章气势。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伦理,本是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3)快速浏览课文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能够听懂狼嗥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明确:一只狼的死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我”的启示;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

  4)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么?出现了什么情况?

  明确:破坏的草原很难恢复。牧牛人猎杀牧场上的狼是取代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

  5)面对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利奥波德开始像山那样思考。他想到了什么?

  明确:正是因为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山就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牧牛人猎杀牧场上的狼也不是好事;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4-9)在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我们找一位同学来把文章的最后一节读一下!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深入浅出的写作技巧,体会文章显明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这时候,学生能够体会到这声狼嗥中带给他们的灵魂的震撼。)

  [投影打出课文结构]

  6)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考,会有怎样的危害?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投影打出问题]

  当天空不再是蔚蓝,看不到朵朵洁白的云朵;当大海不再澎湃,见不到鱼儿畅游碧水中;当小鸟不再歌唱,听不到婉转动听的鸣叫;当春天永不再来,鲜花不再绽放娇艳的笑脸……当蔚蓝色的星球—地球,我们 人类的母亲再无力承担她的儿女们的伤害时,迎接我们的又将会是什么呢?请跟随我们静静地看一看、想一想……

  [投影打出环境污染图片]

  灰色的工业文明,模糊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生存界区,农业文明时代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和躲避现实自成一统的“桃花源”已经不复存在。就环境污染而言,这是一个跨国界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也解决不了,同样,任何一个国家出现环境恶化,也将通过“蝴蝶效应”传递给其它国家以及全球。

  [投影打出 寓言 ]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只要不解决污染的“更鸣”问题,尽早都会出现污染转移、扩散现象。从古代的经典回到今天的现实,人类的利益共同体特征更为突出。臭氧层受损形成的机理已经十分清楚,它是人类合成化学品排放的后果。不同国家对氟里昂和哈龙的总量和人均排放量是不同的,但对全球的影响是相同的。

  [投影打出 全球40%的死亡归咎于环境因素 ]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在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直说,他们发现世界上死亡人数的40%是因污染和其他环境因素1致病造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正在毁灭自己。他们在去年10月号《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气温上升将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蔓延,并将导致产生新的病种。他们预测,将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离开家园,去寻找食物,因而成为“环境难民”;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在拥挤的城市生态系统中,这种环境十分有利于旧病死灰复燃和新的疾病发生;人类还将受到营养不良以及空前的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威胁。

  7)地球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投影打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表]

  为了取得一个全球性的数据,来自美国、阿根廷和荷兰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研究,在《自然》杂志第387期(1997)发表题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价值”的文章,综合了用各种不同评估方法进行的上百个研究报告的成果,得出结论: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亿美元,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最低值也在33、3万亿美元,是前者的近2倍?。尽管对这一估价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重要的是人类认识到了自然或者生态系统服务虽然免费,但也存在着价值,并以一种量化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确认自然环境的价值,给狂妄自大的人类灌注了一大盆“清醒汤”,它使人类认识到: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永远有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贡献。

  8)小结——为什么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 [投影打出问题]

  明确:“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意思是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的表达方式。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让人们意识到,由于人类的一直把自己看成高于一切的自然的主宰,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类,是在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9)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怎样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投影打出问题]

  在大家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投影打出 孩子们的《时代》人与自然和谐]

  明确:我们一方面要承认,人是万物之灵长,是宇宙的精华。但在同一个生存系统中,人类又是依靠自然环境或者生态系统支持的,同时,人类也构成这个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必须正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类就会失去生存、创造财富的可能,即使还可以苟延残喘在恶劣的环境生存下去,但已经远远偏离了人类追求的境界,也远远偏离了“万物之灵长”,“宇宙的精华”理应达到的生存和发展境界。

  既然自然环境亦有价值,而且所贡献的价值比人类还要大,那么,人类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它存在的资格和应有的权利呢?如果承认了,人类就得善待自然,选择一条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投影打出 厚德载物]

  中国杰出的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曾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将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刚健自强、厚德载物”。语义应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讲的就是要有地道宽厚、尊重自然的品格和人生价值观念,要能包容天地万事的情操。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道路。

  注意避免学生忽略和贬低人同自然界的审美联系,告诉他们,人和自然有丰富的关联方式,人们应该享受自然,融入自然,保护自然。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篇六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理解本板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 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能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3、 学生能理解和把握本板快散文写作的特征,能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后两点。

  三、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

教学方式:

  文本研习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江南冬景的多副画面和诺日朗不同的风格景象是自然带给人类的美好,慰藉,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在自然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时,我们怎样回报自然呢?

  (二)

  1、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思考的对象是什么?

  2、第一节,从狼嗥写起,特写,怎样理解“不驯服”,“对抗性的悲哀”,“对一切苦难的蔑视”?

  明确:心灵的震撼,面临灭种的嗥叫,狼与人的行为的对抗,更是作者对于狼群消失的一种思考,一种理解,包含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忧患意识。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3、第三节,“山对狼有秘密的看法”怎么理解?

  明确:对山来说,狼正是山的守护者,只有山知道,保持山的自然生态平衡,必须有狼,狼嗥是保持生态平衡的象征。

  4、第四到第六节,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狼越少,鹿越多,猎人的天堂→人类猎杀狼群是对自然、人类的灾难。

  5、第七到第九节,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

  明确:狼群减少,鹿群增多而造成草原和高山植被无可挽回的变化。

  “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未来”怎样理解?

  水土流失意味着人类未来的消失。

  6、第十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怎么理解?

  明确:付出生态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世界的启示在荒野”,现代的生存现状正为未来的灭绝危机埋下潘多拉的盒子。

  《寂寞》

  (一)导入:总体介绍《瓦尔登湖》《寂寞》,梭罗。(ppt)

  (二)

  1、第一节,作者的心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明确:作者与自然共同享受一个傍晚的美好时光,自己是原生态自然中的一部分,和大自然快乐、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作者的心态平静、和谐、自然。

  2、第二、三两节,大自然是寂寞的,为什么“我”又是快乐的?

  明确:一切生物和谐相处,自然,有条不紊地相处,安静显得不被人关注,产生寂寞,但由于是和谐的,人才是快乐的。

  3、第四到第六节,作者在瓦尔登享受寂寞。

  明确:作者用平铺直叙的叙述语言,静静地将作者的“寂寞”描述出来。

  4、第七到第九节,明确:作者在平铺直叙的基础上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对大自然热切的礼赞。作者寂寞着,快乐着。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