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
主题:加强密码安全,保护个人信息
教学目标:
1. 了解密码安全的重要性;
2. 学会设置强密码和定期更改密码;
3. 掌握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密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密码是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泄露密码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盗用、财产损失等;
2. 设置强密码: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混合的密码,长度不少于8位,不使用简单的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猜到的密码;
3. 定期更改密码:定期更改密码可以防止密码被破解,建议每个月更换一次密码;
4.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不在不安全的网站上输入密码,注意防范钓鱼网站等网络诈骗手段。
教学方法:
1.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密码泄露的危害;
2. 演示如何设置强密码和定期更改密码;
3. 分组讨论,分享保护个人信息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本次班会主题,引出密码安全的重要性;
2. 分析案例:分享网络密码被盗用导致的事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密码安全的重要性;
3. 演示设置密码:老师演示如何设置一个强密码,让学生学会如何设置安全密码;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每组汇报讨论结果;
5.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密码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1. 答题评分:通过问答环节考察学生对密码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解;
2. 分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和分享结果。
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篇二
主题:防范网络诈骗,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
2. 学会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
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教学内容:
1. 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如钓鱼网站、虚假广告、网络诈骗电话等;
2. 如何识别网络诈骗:查看网址是否正确、谨慎点击陌生链接、警惕虚假信息等;
3. 防范网络诈骗: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人信息、及时报警处理等。
教学方法:
1. 播放网络诈骗案例视频,引起学生警惕;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遇到的网络诈骗经历和防范方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受害者和诈骗者,演练应对网络诈骗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播放案例视频:播放网络诈骗案例视频,引起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重视;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范网络诈骗,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网络诈骗场景,演练应对方法;
4.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防范网络诈骗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1. 角色扮演表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应对方法;
2. 分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和讨论过程。
通过以上的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教案,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密码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诈骗防范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篇三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计算机、网络与中学生获取信息的关系;
2、情感目标:正确对待网络,不沉溺其中,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3、行为目标:展示新时代中学生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与实践成果。
二、活动内容:
1、展示学生网络成果:借助网络支持和大屏幕演示,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与实践成果。
2、提出诸多负面事件,通过讨论网络的负面影响,充分认识网络,为下一步正确认识、正确使用网络的讨论奠定基础。
3、树立正确网络观:在充分演示、讨论的基础之上,客观公正地认识网络。
4、讨论网络秩序的维护:确立“维护网络秩序,人人有责”的观念,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整理班级电子图文信息,建立班级相册、ppt演示文稿展示、电子学习助手等等。
2、搜集计算机、网络负面影响的报道,并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3、技术支持:多媒体演示教室一间,黑板一块,观众座位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网络并不远,就在你我身边——网聚魅力展示
1、记录精彩每一刻——班级电子相册展示
由通过扫描或数码照相存入的相片集结成册,内容包括:
( 1)每位同学最满意的个人照片及一句话格言,每位教师的照片及寄语;
(2)重大集体活动,如军训、运动会、春游等具有纪念意义的相关照片。
2、一人有“难”(“难题”的“难”),八方支援——电子学习助手
从德智体各个方面概括介绍班级的情况。以 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的形式,总结各学科知识的重难点。
3、知识的海洋任我游——现场网络资源搜索
由观众提出有待查询的知识点,现场搜索。
(二)虚拟的世界中,我不辨南北西东——认清网络的负面性
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是我不想走,实在是欲罢不能——对沉迷网络游戏的讨论。
2、还我明亮的眼睛,还我健康的体魄——对损害身体健康的讨论。
3、虚拟世界中,我是谁,你又是谁?——对网恋,网上散布谣言,网络购物骗买骗卖现象的讨论,实质是对网络道德、责任的讨论。
在观众讨论的同时,用多媒体将观众搜集的视听信息播放在大屏幕上。所有讨论内容由主持人进行分类整理,并将之概括在演示黑板
(三)谁之过,网络还是我?——网络的利弊讨论
主持人:网络到底带来了些什么?为什么有人凭借着它走向成功、走向辉煌,也有人因之而走向堕落、走向毁灭?由此引发对网络本质的讨论。由主持人对讨论走向进行把握,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由一位计算机录入速度较快的同学,将讨论结果录入机器,并用大屏幕展示出来。
讨论结果集中为:
1、网络本善良:网络是一种媒介、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是为我们架起的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本身无所谓对错。
2、虚拟的世界中,我们仍旧是现实的:网络虽然是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但仍离不开现实的道德与规范。
3、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网络为每个人提供了相等的资源,从中获益还是受害,全靠自己把握。
(四)将网络规则进行到底——维护网络秩序讨论
网络秩序,从我做起;网络秩序,人人有责。面对网络,应该做到:
1、提高自身素质,抵制网络诱惑;
2、发现不良信息,通知朋友共同抵制,并报告有关部门。
五、班主任讲话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反映,看来网络值得关注问题还真不少网络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它到底会成为汩汩长流的智慧泉源,抑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潘多拉盒子”,却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同学们要正确认识网络,自觉抵御诱惑。而且我们学校也规定在校生周一至周五严禁上网,请同学们自觉遵守。
六、活动结束
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信息安全,让学生了解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措施。
2、掌握网络存在哪些信息安全威胁,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应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的信息。
3、培养学生安全地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解威胁信息的常见因素。
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教学难点:
1、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2、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安全使用。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初识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造成的严重后果。
播放计算机病毒、黑客进行破坏、犯罪的相关新闻视频资料。
使得学生认识道病毒的.破坏作用,意识到信息技术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2、引出课题《信息安全》
师生共同讨论并解释课题:(信息安全:指的是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可控性等得以保证);
3、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指点:
通过刚才的演示,大家想想下面几个问题:
当你打开电脑,忽然发现,存储的文件丢失了,或系统突然崩溃了,你知道计算机中发生了什么吗?
当你看到垃圾邮件充塞了电子信箱或在你打开某一封邮件时,防病毒软件提示计算机已感染病毒,这时应做什么?
某天,朋友在他的机器上看到你计算机中的一些文件夹,这说明了什么?
某天,朋友告诉你,他知道你的上网帐号和密码,你信吗?
你在网络上收到信息,说只要你邮寄多少钱到某一账户,就可得到大奖,你如何看待?
某天,当你用QQ聊天时,某个陌生人给你发来一个网址,你会打开吗?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对于这里的所有信息,所有的“网中人”,你都会相信吗?
网上的“泄密门”你知道有几个?根据你掌握的知识,能说说这些秘密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吗?
结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日常应用,讨论后,学生对病毒、黑客、垃圾邮件、网络共享、计算机犯罪有了初步认识。每一个学生都强化了一种意识,信息安全问题关系到的我们每个人。
4、掌握威胁信息安全的“最大元凶”计算机病毒(小组讨论方式)
(1)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特性:具有潜伏性、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
(3)传播途径:有很多种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网络和磁盘进行传播。
5、做好信息安全的防护工作教师对于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进行归纳:
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不定期对其升级,对系统全面查杀病毒;
对计算机系统打补丁,对重要数据不定期的进行备份;
不登陆不健康的网站,不接收来路不明的网址,不要从网上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程序和数据资料;
不制造、使用和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软件;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
6、将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6人,对于以上的学习讲讲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谈谈对于自己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行为。
7、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网络存在的信息安全的威胁的几种类型,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正确的使用网络给我们提供的便利的同时,时刻注意信息安全的重要。
8、课后作业:
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查询安全上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