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夜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夜思》教案1
一、教材解读
《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它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在宁静的夜晚望月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拔动着作者的心弦,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早已背会这首诗了。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诗句所表达的感情。本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反文”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出个谜语大家来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2、学生饶有兴趣地听,边听边猜。说出谜底月亮。
3、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是月亮。(师饱含深情地)晴朗的夜空,多么静谧,一轮明月高挂上天上。看到这样的景象色你会有什么感受,又会想些什么呢?
4、引入新课,板书深题:6、静夜思。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把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教师出示卡片,各小组开火车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准。
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6、学生用这些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7、借助生字“故”字,让学生认识反文旁。
<三>、入情入境,美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诗,或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疑”的含义。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5、配乐朗读《静夜思》,启发想象诗歌画面,创设一种意境,学生可以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做边读,熟读成诵。
6、师指导朗读,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师:我们都知道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现在谁想扮演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加上动作。
8、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点评。
9、全班齐背。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评议。
<五>、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以用图画来展示。
五、教学资源
本节课虽然没有利用多媒体课件,但本节课注意开发了学生资源,引导他们或识字、或朗读或书写。而且利用了卡片和录音机为教学服务。
《静夜思》教案2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的背诵古诗《静夜思》,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会默写《静夜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
意思 故乡 举头 怀疑 一首古诗
思念 唐代 听懂 背书 一层白霜
二、讲授新课
1、背古诗
师:《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习的呢?我们来读课文。找出英英所说的话,来揣摩一下。
英英说了几次话?谁找出来,请举手。(挑三个学生来读)
师:我们来读英英第一次所说的话(齐读)找出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出示古诗,我们也像英英那样,把古诗的内容先来试着背一背吧(板书:背内容)
2、讲意思
(1)、(个别字的意思)
师:其实古诗呀,很好理解。如果你把关键几个字的意思弄懂了,那这首古诗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我们来读一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看看这几个字的意思你能不能读明白。(静、思、疑、霜、举头、明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整首诗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诗的意思吧。学生结合课本来叙述。
我们也像英英一样会讲古诗的意思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3)、诵古诗
教师出示插图,学生叙述画面的意境。教师渲染,创设情境学生再次朗诵《静夜思》
4、说作者
从英英的第三次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说作者)
多媒体出示,李白的简介,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师:学习古诗就是这么简单,(指着黑板)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5、默写古诗
练习册13页第2题
三、整体感知
分角色读课文。
教后反思:备课时,我针对“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如确定把学生带到了那里?”的教学思想而备了此课。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只要学生会背诵和默写古诗即可。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和学生相处时间不长,对学生的理解不够。虽然目标达到的还行,但教学过程不那么流畅,甚至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目标。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气氛不活跃。没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2、每一个环节设置的还可以,但教学的有些浅。如果再扎实一些,可能每个孩子都会背会写了。例如在读古诗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就能达到熟读背诵的结果。在默写古诗时可以指导个别字的书写,加深古诗中难写的字的印象。3、学习作者时,应当回忆或拓展与李白相关的诗,加深学生对李白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三个问题” 为主导思想,“学生为中心”,提高每一堂课的学习效率。
《静夜思》教案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课标中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本课共四个字,都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后让学生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写2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四、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静夜思》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浓浓思乡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 CAI课件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
(背景屏幕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欢的古诗。
〖设计意图:音乐、背景、文字,首先在课前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背背喜欢的古诗,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从而给整堂课罩上古诗的氛围。
二、介绍诗人
叠纪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屏幕演示: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课件演示,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不但会背诵古诗,而且知晓古诗的作者,了解诗人,喜欢诗人,近而也更加喜欢我们的古诗文化。
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学生看图说一说
3、揭示诗题
师:这是秋天,一个静悄悄夜晚,李白正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写下了一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
4、齐读课题
5、知道这首诗吗?让学生背一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画浓郁的意境,从已有的古诗理解察觉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四、认读生字
1、读字正音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在书圏出本课生字,边圈边读
⑶ 同位互相检查,互读互听。(出示课件)
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⑷ 指名领读,并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⑸ 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随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如三拼、整体认读音节。通过相互检查的方法让同位两个小伙伴合作学习,互相纠正。
《静夜思》教案5
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我们不得而知。而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往往能够体会音乐所传达的如欢快、悲伤等情感,于是,我选择了“快乐音符幼儿音乐潜能开发课程”大班《静夜思》这样一个活动,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及舞台表演融合在一起,既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又让幼儿通过卡农的形式进行了表演,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了自我的认识与想像。
二、作品分析
《静夜思》这首歌曲是d小调4/4拍结构,人带来一种忧伤的感觉,将作者李白思念家乡的情愫娓娓道来。全曲共8小节,乐曲的音域是dq,不超过6个音,出现的节奏型是x,xx,x―,速度控制在92~108的范围内,符合大班孩子能力发展水平,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配乐吟诵、歌唱及表演。
本曲在旋律上没有大跳,只有平滑的上行音和下行音,音程关系最大只有3~4度,连贯性较强,用来体现音乐抒情的特点。另外,旋律的起伏是按诗歌的平仄音进行的:如第一小节最后一拍到第二小节的几个音是sol~m~la,这是为“月(仄声)光(平声)”两个字特意进行的安排,s01~m是下行小三度,1a又回到了主音,正好符合仄声到平声的过渡,旋律的变化和语言的规律较为接近,孩子可以慢慢地吟诵然后自然过渡到歌唱。
采用4/4拍也是考虑到五言诗的特点。四拍子曲子比两拍子曲子速度稍慢些,并且符合五言诗的吟诵和歌唱特点。五言诗在每一句最后一个字要稍稍停顿并拖长声音,所以音乐将每一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用一个四拍子的长音表现,既规整又能够明确乐句的分割。
曲尾的结束音结束在m上,而不是结束在主音la上,使得整首歌曲给人造成还没有唱完的感觉,从而令人感到思念的情绪连绵不绝。之后弦乐委婉地承接,音乐渐慢、重复、再渐慢,最后以伴奏慢慢消失来结束,增强了情绪表现的张力。
三、重难点分析
幼儿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难的,他们往往能流利地背诵出古诗词,却讲不出诗歌里面表达的是什么事情,更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进行教学前,我发现我班绝大多数的
小朋友都能背诵这首诗歌,但他们对诗中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一无所知。于是,我首先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其中的情绪;另外,通过运用图画和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将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大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柯达伊的音乐教学法中有一个著名的卡农练习,体现了多声部间的协调。如何让孩子能够运用卡农进行诗词吟诵是个难题,于是我降低了难度,让孩子们只重复每一句诗的后三个字,形成二声部训练的感觉。此外,我和配班老师一起给孩子们做示范,并将幼儿分为两组,带幼儿进行分组排练后,再让幼儿来做卡农练习。多声部练习可以训练孩子的听力,帮助幼儿理解声部间的关系,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分配、持续等多方面的能力。
综合表演是整个活动的展示环节.但组织不好往往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于是,我们采取让幼儿自由分组的形式来解决:擅长绘画的孩子在道具组绘制表演时用的背景画;稳定拍打得准、有良好节奏感的孩子,在乐器组担当小老师,带着小朋友根据歌曲节奏使用乐器演奏;擅长表演的孩子.穿上古装扮演诗人李白。最后三个小组要同心协力地完成一个工作,就是把各个小组的成果表演出来。小组活动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不仅使孩子对所选择的活动更有兴趣,而且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
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道具制作、表演、节奏配乐等活动,体
验合作表演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知识与能力的准备: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已经会吟诵《静夜思》这首诗歌;在美工课上幼儿练习画黑夜和月亮,并且会用纸来折帽子;给孩子播放古装片,使孩子了解古代人的着装。
材料准备:《静夜思》图片,音乐,纸,颜料,小乐器,古代服饰、配饰,幼儿用书第15页放大的图片,幼儿用
书,小椅子等。
(三)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静夜思》
谈话: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时候离开爸爸妈妈到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通过看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教师:看了刚才的图画,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李白是怎样思念故乡的吗?
2.按节奏吟诵《静夜思》
(1)教师朗诵《静夜思》,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床前”,幼儿接“明月光”,以此类推。
(5)幼儿完整地朗诵歌词。
3.尝试用卡农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词
教师请配班老师一起给幼儿做示范.幼儿做稳定拍配合。
A老师:“床前明月光。”
B老师:“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重复4遍)
分组进行卡农式吟诵练习.两名老师各带一组幼儿分声部教学。
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演唱古诗词。
4共同表演
在活动室各角落设置绘画、道具、表演、配乐区。请幼儿自行选择到区域内根据古诗和音乐的意境进行绘画、制作和表演等活动。
教师积极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与古诗词。将幼儿的画作为 背景,同时穿
戴自己亲手制作的简单服饰、道具,进行《静夜思》的吟诵和演唱。
570) this.width=570;"/>
评析
◎选择优秀的音乐文化作品,确立教学目标
音乐作品的选择至关重要,决定着整个活动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线索的形成。优秀的音乐文化作品应该以本国传统的歌谣、古诗词以及儿童歌曲和游戏为生,同时兼顾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和创作音乐以及欧洲古典音乐,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儿童更好地获得文化的传承与良好的艺术熏陶。《静夜思》是吉诗词歌曲,采用民族音乐元素以及交响乐配器创作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有着优美的旋律及感染力。
本节活动的教学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体现了幼儿园课程“以儿童发震为本”的价值追求。
◎以作品分析为突破口处理教材
作品分析是处理教材过程中不可缺多的重要步骤。它是针对作品所包含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提炼,如音域节奏元素、结构、背景说明等等,既是活动目标的依据,又是确定重点和难点的依据,同时有助于增加教师的音乐知识,提高艺术素养。
本节活动的设计能够在教师用书提示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其中有总的概括。还有细节的元素分析,也有对儿童适应性的分析;也就是说作品分析应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每个年龄段,儿童所要发展能为和知识目标的要求,所选择的音乐作品既要符合本园的主题内容,还要符合某年龄段孩子的审美心理和接受水平。接下来再从调式、旋律、节拍以爱结束特点进行分析说明,能够由浅入深、由技法到蕴意的详细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也比较精准。重点、难点落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多声部卡农练习以及综合表演上。同时也设计了解决方案,如通过运用图画和配乐讲故事.,降低了难度,让孩子们只重复每一句诗的后三个字,形成二声部训练的感觉,等等。
◎帮助儿童建立音乐符号体系,培养其音乐感觉
对于幼儿来说认知音乐符号并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没有任何的铺垫,目后这种抽象的音乐符号系统对他”来说可能是一门不熟悉的外语。为了让儿童了解“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声音”这一概念。本活动用乎仄音的标记,如“向下的线段”“一条水平线段”表示出“仄音”“平音”,并让孩子以此过渡到体会音调、音商的不同。儿童演唱和学习了这些声音及其相关的“符号”之后,就可以分成小组,并创作不同的吟诵、歌唱形式。无论儿童用哪一种方式,都能够轻易地过渡至正式音乐符号的认知。至少,儿童在创造过自己的音乐符号之后,会获得处理正式抽象符号的信心。
◎依据综台表演范式设计课堂结构
综合表演范式是将多种表演形式作为实现课程综合化的方式.用歌唱、律动、节奏乐以及小音乐剧表演的。、多元角度设计课程内容与实施策略。《静夜思》这个活动可分为三大部分。感受“静夜恩”,通过用图画和故事方式把诗词的创作背景、音乐与诗词大意表现出来;表现“静夜思”,用古诗的韵律重新演绎古诗词。同时将音乐的伴奏加进去;创造夜思”,把音乐当做背景音乐,让幼凡既可以用图画、语言表演歌唱表演,也可以用打击乐、肢体动作表现,还可以用道具表现。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还可采用《静夜思》这个熟悉的曲调,游戏式地轮流填词,内容是孩子表达思念的一句话等。这些练习可启发,儿童用他们自己头脑中已经积累的音乐语言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愿望。另外,教师和儿童的即兴问答练习是哭一种形式。问句和答句都要求有不同的词义和不同的旋律,他们之间不再是模仿的荚系,这就要求此童有更好的反应和对于音调句子的感觉。利用即兴的歌唱性的问答,可锻炼儿童节奏和旋律变化的能力培养儿童的创作想像力。
总的来说,《静夜思》综合表演活动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充满美感、充满创造力的教育情境和空间。借助美妙的音乐。儿童通过积极的感受:探索;表现与创造活动,感受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气息。体会着审美与表达的快乐。在这里,古老的诗句又被注入了全新的气息,交织成一个更加鲜活的《静夜思》,每个孩子都在这里创造着自己的《静夜思》,他们有条理、有步骤地去感受音乐、解决问题、创造作品,他们收获着并快乐着,经厉了一次新颖独特盼音乐之旅。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牙膏舞会
设计意图:
乐曲《七个半跳》诙谐幽默、轻松愉快,尤其是B段层层累加的延长音,更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人有千面”,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同一首乐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并会演绎成不同的故事。《七个半跳》已被赋予了许多形象,并被设计成许多精彩的教学活动,如《打蚊子》、《撕报纸》等等。而我的灵感,则得益于清晨挤牙膏的一刹那,牙膏条的造型带给我创作的冲动。每天挤牙膏、刷牙是孩子们的“必备功课”,而我在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加工、提炼,将牙膏、牙膏条拟人化、形象化,使孩子们更加感兴趣,愿意参与进去舞蹈、游戏。你再听B段那或短促、或伸展的延长音,不正好像是一条条长短不一的牙膏条吗?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3. 在表演中愉快地进行表情交流。
活动准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并大胆用动作愉快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 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 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帮助幼儿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请能力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 完整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伸:
1.可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可启发幼儿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 marrina 编辑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庆丰收
设计意图
正值秋天收获之际,我班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我爱秋天”:我带领孩子去大自然观察秋景:品尝秋天里丰收的果实;画一画“我眼中的秋天”。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致勃勃.知道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怎样让幼儿把心中对丰收的喜悦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呢?我选择了幼儿很少接触的民族乐曲《喜洋洋》。曲中欢快的乐段与抒情的乐段正好能表现出丰收欢庆的景象和秋叶满天飞舞的美丽。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音乐的美。
2.感受、理解音乐的热烈和柔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能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内容,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动画制作(①拟人化的水果在欢庆丰收;②拟人化的树叶在翩翩起舞)。
2.情境创设:丰收景象(装饰各种水果篮、农作物篮、花卉篮)。
3.各种水果、小树叶头饰。
4.各种材料的打击乐用具。
活动过程
一、感受部分
1.师幼随《摘果子》音乐边跳边进入活动室。
①师逐一举起水果篮、农作物篮、花卉篮,问幼儿: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
②这些都是秋天里的水果、农作物、花卉,秋天真是丰收的季节。秋姑娘不仅给我们送来了礼物,还带来了一首庆丰收的乐曲呢。
2.幼儿倾听音乐《喜洋洋》。
①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欢快、动听、想跳舞……老师也有这样的感觉。)
②仔细听听乐曲的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指导策略:鼓励幼儿听后轻轻讨论,各抒己见,如有意见分歧。则引导幼儿比较倾听A段音乐与B段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配乐上的变化.让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在幼儿讨论产生结果后.教师用语言合并手势稍作小结:先是欢快的音乐(有力度的动作),然后是柔美的音乐(柔软的水波浪动作),再后来又是欢快的音乐。
二、理解部分
师:水果娃娃和树叶娃娃听了这么动听的乐曲,它们欢快地跳起了舞。(出示静止的水果娃娃和树叶娃娃两幅分开的画面。)
1.第一段音乐是谁在跳舞?为什么?
2.再来听第二段音乐。想想现在是谁在跳舞呢?为什么?
3.第一段音乐是水果娃娃在跳欢快的舞,第二段是树叶娃娃在跳优美的舞。听,第三段音乐跟哪一段音乐是一样的,是谁在跳舞?(跟第一段音乐一样,水果娃娃在跳欢快的舞。)
指导策略:在前两个提问中。如幼儿回答正确并意见统一.则让画面随音乐节奏动起来;如意见有分岐,教师则引导幼儿先考虑水果娃娃和树叶娃娃跳舞时有什么不一样.再想想两段音乐哪一段欢快,更适合谁跳舞:哪一段音乐优美,更像谁在跳舞。
三、表现部分
(一)伴奏
你喜欢这首乐曲吗?我们一起来为水果娃娃和树叶娃娃的舞蹈伴奏好吗?(出示各种积木、玩具、小桶、小杯、筷子、易拉罐、贝壳等物品。)
1.自取自玩
幼儿选一样喜欢的东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好听的声音:拿相同东西的幼儿也可以在一起想办法。
幼儿行为:幼儿通过相互交流、自我尝试.发现不同的敲击物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选择材料的不同部位敲击,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幼儿在自玩中显得开心又投入。
2.听音乐伴奏
①幼儿跟随音乐自由表现。
幼儿行为:从头至尾一样的速度、一样的力度,没有起伏变化。
②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敲击才能表现出小树叶在轻柔飞舞。在敲打小乐器时应该要注意什么。(让幼儿先自己尝试,再邀请个别幼儿示范如何轻柔地敲击小乐器,并组织幼儿重点演奏这一段。)
幼儿行为: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尝试,幼儿感受到了不同性质的音乐应有不一样的表现方法,演奏水平明显提高。
③完整演奏(师双手持圆舞板,用语言提示和手势动作带动幼儿一起演奏,充分表现乐曲的热烈和柔美。)
幼儿行为:在老师情绪、体态的感染下,幼儿的演奏很投入.表现在小脸上、眼神里、肢体动作上,把对乐曲性质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创编动作
师:水果娃娃和树叶娃娃跳得多开心,你们想不想也来扮成秋天里的果实,和它们一起欢庆丰收呀?
1.幼儿可演奏,可用头饰装扮(提醒幼儿音乐欢快的时候,水果娃娃跳得真开心,音乐柔美的时候,树叶娃娃在翩翩起舞。)
幼儿行为:个别男孩一直选择扮做“小小演奏家”,老师留给了他们表现的空间,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和各自能力。
2.鼓励幼儿相互交换头饰继续表演
幼儿行为:多数幼儿乐意相互交换头饰,也有个别幼儿一直钟爱自己一开始扮演的角色.幼儿在尽情的表演中体验到了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教师以秋姑娘的角色介入表演
师:看,老师装扮成谁了?秋姑娘来和你们一起共庆丰收了。
幼儿行为:幼儿的自由选择、相互打扮、交换角色以及教师的介入把活动推向高潮.良好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给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结束部分:分享水果
“秋姑娘”与幼儿共同表演后,双手托起水果篮.把水果作为礼物分发给幼儿共同分享。
大班音乐活动――七彩光和果娃娃(荣娟娟)
活动名称:七彩光和果娃娃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友好、快乐的情绪。2、学唱歌曲,尝试唱准附点和休止附。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参观水果店,重点观察水果颜色的丰富多彩。
2、各种色彩并面带笑容的纸制果娃娃。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理解歌曲内容
1、完整欣赏一遍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与哪个故事有关。
2、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说说有哪些果娃娃。
3、按歌词顺序出示“果娃娃”,帮助幼儿念白歌词。
4、重点学念歌曲念白部分。
5、再次欣赏歌曲一遍,感受其节奏感和趣味性。
二、学唱歌曲
1、师幼一同演唱歌曲,感受乐句中的附点和休止附。
2、教师演唱歌曲,其中念白处让幼儿插入,提高幼儿的兴趣。
3、启发幼儿用友好、欢快的声音演唱。
4、请幼儿用其他水果名替换念白处的内容,引导其余幼儿学念。
5、采用个别幼儿创编的念白,演唱歌曲。
大班音乐活动――毕业歌(荣娟娟)
活动名称:毕业歌
活动目标: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抒发与老师、小朋友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感受乐曲A、B、A的曲式结构,用不同的情绪表现不同的乐段。
活动准备:以学过毕业诗,小鸟和笑脸娃娃的指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诵毕业诗
1、教师按音乐节奏朗诵毕业诗。
2、幼儿学习按音乐节奏朗诵毕业诗。
二、学习歌曲。
1、听教师范唱歌曲,说一说这首歌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教师演唱,幼儿轻声演唱若干遍。
3、说说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比较合适。
三、分段跟唱
1、老师用小鸟和笑脸娃娃的指偶边演示边范唱,
2、帮助幼儿感受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四、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集体齐唱
2、男孩唱第一、第三段,女孩唱第二段。
3、请个别幼儿领唱第一、第三段,全体幼儿唱第二段。
4、提醒幼儿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
大班音乐活动――黑夜秘语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的兴趣。
2、学习听辩并唱准两段歌曲结尾处细微的区别。
活动准备:1、挂图第16号《萤火虫》。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出示挂图。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个怕黑的孩子怎么也睡不着,妈妈轻轻地在孩子耳边唱了一首歌。听!
2、幼儿闭上眼睛,倾听教师演唱歌曲。
3、幼儿边看挂图,边欣赏音乐。
4、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你从歌里听到了什么?
二、理解歌曲内容。
1、这手歌一共有几段?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
2、幼儿倾听第一段歌曲,说说这一段中唱了些什么。。
3、幼儿倾听第二段歌曲,说说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否一样。
4、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三、初步学唱歌曲。
1、跟音乐学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夜晚萤火虫慢慢飞舞,四周静悄悄的氛围。
2、请幼儿说说用怎样的速度唱这首歌曲比较合适。
3、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每一段的结尾句有点难,两段的结尾句不完全一样)
4、教师重点范唱结尾句,幼儿学唱。
5、再次完整唱,提醒幼儿注意两段结尾的唱法。
《静夜思》教案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日、上、头、乡”这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并理解诗中的词语
2、认识“夜、床、前、光、低、故”
3、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读诗,加深对生字字义的理解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
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古诗中精炼的语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解释指导下,理解词意,诗句含义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2、难点:为什么作者通过一轮明月就会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3、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再结合图片,以及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白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1、教师可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朗读,交流朗读体会。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对生字的练习要重点指导字形和字义
(二)整体感知。
1、教学古诗,要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个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再把词连起来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感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简介作者。
1、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静夜思——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夜半梦醒,独对皓月时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2、简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全诗,试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根据注音试读诗文。
(三)借助书上插图。解释诗意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读全诗,品味诗意。
3、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说一说诗的大意
4、品词析句,领悟诗意。
(1)第一句,解释“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2)第二句,理解“疑”,诗人把什么当成了“霜”?理解前两句意思
(3)第三句,理解“举”与现在所说的举的区别,理解后两句意思
5、总结全诗意思。
讨论:
①诗人望着明月,怎么就思念起故乡来了呢?
②第三句与第四句在内容上有联系吗?
交流。
(四)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
(二)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教师指导写字。
“头”笔顺是一“乡”新部首“”
(四)朗读背诵,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自由朗读。
3、指导背诵。
(1)回忆全诗意思,反复诵读。
(2)参照插图试背。
(3)指名背诵。
《静夜思》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认识偏旁部首;朗读、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知识能力检测: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前明______________,
疑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举头望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低头思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该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的拨动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情操
教具设计:
生字卡、多媒体
教法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情景探索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以前在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学过古诗?你能够背诵几首古诗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交流老师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学生背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这首古诗
二、激发阅读兴趣,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你有没有信心自己来读读试试?初次来读,大家不要着急,你可以放慢速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先标出来,快点请教一下咱们的拼音朋友,如果你还是读不够准确,还有老师和其他的学习伙伴来帮助你。
2、学生自主探索着学习古诗,老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习困难惑需要帮助的学生,尤其重视学生的拼音识字方法的运用。
3、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a、老师刚才听到有个小朋友把这首古诗都读下来了声音真好听、一个字也没有读错,大家想不想听听他读读?(走到学生面前)老师刚才听到你读得真好,真想再听你读一读,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学生朗读)怎么样?(学生评价)
b、我知道还有的小朋友读的也不错,想不想读一读?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接着往下读。看来这首古诗特别有意思很受大家的欢迎,读的真不错!还想不想再读一读?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多读几遍课文,达到读通顺)
c、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纠正说错的学习伙伴。老师巡视检查并知道每个小组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生字、文本紧密结合,精读儿歌、感悟儿歌
1、交流生字。
老师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一直都没有读书,可能是因为文中的生字有的不认识,在读的过程中起了阻挡的作用,没关系,说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通过刚才的读书你都还有哪些生字没有记住呢?(学生交流:把认识的生字一个一个的进行交流。老师将这
些生字一一写到黑板上)
2、多种形式认识生字
(1)集体看黑板,借助儿歌中生字头上的拼音来识记生字。
(2)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集体朗读。
(3)小组之间利用生字卡片合作学习
3、多读多悟,理解儿歌(老师点击课件)
(1)请看多媒体课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老师指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2)老师引导学生再结合古诗,说说图画中还有什么?
(3)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古诗:这首古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他在异国他乡,到了中秋这一天,非常的想念自己的家人,所以写下了这首感人的诗句,这首古诗至今还成为了异国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的名句
4、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1) 老师示范朗读:
(2) 学生跟随老师练习朗读
(3)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自己试着朗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试着带着动作进行朗读
(5)集体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大家进行评价
四、括展延伸练习
1、跟随音乐,大家一起进行朗读古诗。
2、 说说看,课文中的反义词,你知道那些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课堂小反馈
我会说: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一听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有趣的古诗,希望大家在学校里能够幸福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七、开放性作业
课后,自己自学一首古诗
八、板书设计
6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
月, 低头思故乡。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同开始学习写字,高兴吗?说说看你都认识那些字?学生交流,老师小结:看来大家认识的字可真不少那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二、认识基本笔画,学习写字
(一) 巩固生字的认识
1、老师出示字卡,大家共同说出字卡中写的是什么?读出它们的读音。大家共同来评价。
2、小组之间通过字卡,合作交流学习。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小朋友共同来评价。
(二)合作学习生字的书写
1、看一看。小组之间共同来认识每一个生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来写这些字呢?有没有最快的记忆方法?
2、谈一谈。学生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共同来学习,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就作为典范,我们共同来学习记忆。
3、描一描,写一写。在书中描一描,注意要正确的书写生字的笔顺,尤其是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的安排。然后照着样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老师巡视指导生字的书写。
4、评一评。以小组为单位评一评学生的书写,好的字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上记号,写的不是很好的字请你给他指出不足。老师适时指导。
5、改一改。按照刚才小组的小朋友给你提出的不足,进行修改。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再请教一下。虚心接受小朋友的合理化建议。
6、再进行评一评。把刚才书写的生字小组内再进行评一评,争取让每一个生字都得上小红花。
7、练习给这几个生字娃娃分别组几个词语,并会用词语说一句话。大家共同来交流,共同来学习。
三、拓展延伸练习 (作品展示)
今天学习写的生字,你和以往相比,有没有发觉自己有所进步呢?学生交流,老师出示收集的有关二年级学生的铅笔字作品,请同学们欣赏,看完之后再说说,你觉得这些字写得怎么样?学生交流,老师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写字的习惯和热情。
四、课堂小反馈
我会背诵儿歌: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你真棒!继续加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老师发现大家都非常的用心,相信有了这份信心,你的字一定会的越来越好。
六、实践性作业
课后继续发现身边的拼音朋友。
七、板书设计:
6静夜思
mu er tou mi guang chuang
目 耳 头 米 光 床
《静夜思》教案8
活动目标:
1.让女孩子巩固扇子舞的基本动作,知道扇子的高低变化,亮相的动作和笑脸的强调(重点)。
2.合唱部分的站姿和合唱方式的引导,拿竹简的男生的混唱配合(难点)。
3.培养幼儿的合唱的表现力以及合唱的积极性,并恰当运用于舞蹈中。
活动准备:
1.折扇三十三把,《静夜思》视频准备。
2.课前有过几次队形排练和舞蹈的基础。
3.请小朋友观看视频《静夜思》成品扇舞。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师:我们小朋友这次的大合唱排练的特别认真,为了使我们能更加熟练的表演,我们要更加认真的学习。
二、基本部分:
1.巩固基本队形:现在让我们的扇子们也开始吧。(引导幼儿练习开扇)开花时,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示一下。(摇头、微笑等)
2.巩固基本动作:男孩子绕一圈后,女孩子开始边唱边扇风,“哗”花园里吹过一阵微风花儿被风一吹,会怎样?花儿们看到这么多的小朋友在看它们,有点害羞了,要收拢了(练习微笑)
师:我好象听到花儿们在说,小朋友们的花开得太低?让我们长高一点。(男孩子练习把竹简高举过头边抖扇)
3.反复练习:
A:现在,老师要听着音乐自己来一边。(幼儿跳第一段)
B:幼儿表演,提醒幼儿注意表情。
C:老师请男小朋友扮演大树和星星,女小朋友抢演开得高的花,请一部分幼儿进行演唱,(注意眼神对视和队形)(竹简高低)
D:这么多美丽的花,我都分不清哪一步漂亮了,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谁最美,(男孩和女孩的歌声比赛)
E:要拍照啦,请你们摆一个最漂亮的动作让我拍下来吧。(让幼儿摆造型、亮相)
F:男小朋友演唱和女孩子一起表演第二段。
4.幼儿表演。
A:刚才,小朋友用竹简装饰了美丽的花,还用扇子跳了好看的舞蹈。
B:老师给跳得好的孩子进行鼓励和动作的指导,让歌唱的幼儿休息一会。
三、评价表演情况。
1.评价幼儿练习情况。
2.表扬跳得好的幼儿,并要求学习舞蹈,用分组跳的形式学习。
四、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用扇子当伞,竹简当柄,回家吧,并在合唱后补充水分。
活动反思:
排练中有很多幼儿喉咙不行了,在排练的时候注意让孩子多喝水,提醒幼儿保护自己的喉咙,减少唱歌的音量,重点记住节奏和动作,在比赛的时候再大声唱出来,黄晓润小朋友感冒很严重,但还是坚持来排练,值得表扬,鼓励幼儿清唱并多喝水。
《静夜思》教案9
1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很多游子都在外地生活,这首诗引出许多游子漂流外地的心结。描写这一景象的诗歌、故事也有很多,《静夜思》是选自语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较经典的诗歌,之所以选择它为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叙事诗,它还有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刻画出了季节的萧瑟、冷清,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愿望、学习兴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鸣。
2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3 :活动准备
1)、课件:《静夜思》
2)、图片、相应的汉字(古诗原文)
3)、古诗朗诵《静夜思》CD及播放器。
4)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
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
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
“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
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静夜思》教案10
课前透视《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 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 课件或挂图,朗诵配乐磁带,生字卡片。
2、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
1、 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演示:出示课件或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你能把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并介绍一下他吗?(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话平台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自读
1、 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2、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3、 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4、 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识字
1、 学习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2、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 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 开火车认读生字。
5、 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6、 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熟读
1、 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2、 指名读文,注意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3、 与伙伴开展竞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己找伙伴赛读。(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
写字
1、 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目、耳”,小组展开讨论:这两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2、 汇报。
3、 教师范写。提示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4、 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让自己满意。
5、 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教师注意对写字姿势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评讨论和评议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导入
1、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
2、 齐读古诗。评读1、 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 组内互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感悟
1、 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 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 你或者你的亲人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挖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体会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质疑仔细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背诵
1、参照插图,边想诗的意境边自由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可以同座背,组内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4、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配乐)
写字
1、大屏幕出示“头、米”,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掌握重点笔画的位置,汉字基本上能写端正。)
2、教师范写。(提示“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提醒学生的坐姿与执笔方法。)
4、 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实践
1、课后练习“我会说”,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们听。
2、古诗朗诵会。(此项活动可延伸到课外进行,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3、 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伴教锦囊词语解释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静夜思》教案1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当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可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10个生字,“静”“床”“光”“望”“乡”是后鼻音,要读准。“静、夜、望、故”笔画较多,字形复杂,让学生多读读,多认认。要结合“夜、故”的认记,认识“亠、攵”这两个偏旁。
2。写字
“目、耳、头、米”是要求写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摆放的。“头、米”的最后两笔是“”和“” (或“丶”),写时,要注意这两个笔画的呼应。
(三)朗读
要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可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达到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四)词句
诗中的“疑”,可联系诗句理解;“霜”,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低头”、“举头”这组反义词,可用动作示意。对于诗句的意思,只要大体了解就行,不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
(五)实践活动
课后安排了一项“我会说”的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学完这首诗,可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观察以后,可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
对学生的发言,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互吸取长处,丰富说话的内容。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释题
“思”,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
(二)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三)细读古诗
1。互相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如,说说自己见过的“霜”,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等。
2。配乐朗读《静夜思》。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认记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六)练习写字
(七)布置作业
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
五、参考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当作自己的故乡。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的一生中,既亲见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惨不忍睹的战乱祸端,他的诗歌创作是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分不开的。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难言,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静夜思》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
(板书)(课件)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设计思路
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从初读──理解──诵读──唱读,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师: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哦。还会背哪些唐诗?
2.指三四名背。(评价语:你背得真好听!你背诗的样子很可爱!等)
过渡:
咱班孩子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坐正,咱们要认真地学!请齐读这首诗。
二、认识二类字
过渡:这首诗里有10个字,我们一起来读。
1.幻灯:10个带拼音的生字,齐拼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静、床、光、望、乡”几个后鼻音和三拼音节的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幻灯效果:学生记住了哪个字,那个字即在屏幕中消失,同时配有鼓掌声,以此激励孩子。)
3.幻灯:再出现10个不带拼音的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4.只留“静”字在屏幕。师:把“静”字放在课题里看你们能不能读准,请读课题。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老师引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过渡:
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听──—
四、吟读
1.师范读。(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平声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4.集体汇报读。(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过渡:
这样读诗才有味道。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是唱读的。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看着你们唱诗的样子,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们,你们不是小诗人,而是小诗仙了!小诗仙们,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古诗,唱读古诗。
2.认识10个二类字。
3.用二类字扩词,比比谁组的多。
二、指导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形成写字口诀:
拼“耳”字:ěr ěr
写“耳”字: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数“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边数边书空。
2.描红、临写,提醒正确的的写字姿势。
3.评价学生作业。
三、实践活动
晚上观察天空,烁烁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用图画来展示。
大意: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背景含义: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句。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那深深的怀念之情。
题目“静夜思” 点出了这首诗特定的写作背景:寂静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洒满床前,那洁白的颜色让人觉得又像是地上铺满了片片银霜。这一比喻十分贴切而巧妙。诗人抬起头来看到那一轮挂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游子(离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样地照在故乡的土地上。故乡的亲人啊,他们是否平安幸福?诗人无法回到故乡,与亲人团圆,只好借这一轮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想到这里,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低下头来,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句。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那深深的怀念之情。
题目“静夜思” 点出了这首诗特定的写作背景:寂静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洒满床前,那洁白的颜色让人觉得又像是地上铺满了片片银霜。这一比喻十分贴切而巧妙。诗人抬起头来看到那一轮挂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游子(离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样地照在故乡的土地上。故乡的亲人啊,他们是否平安幸福?诗人无法回到故乡,与亲人团圆,只好借这一轮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想到这里,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低下头来,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静夜思》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诗中的词语。
2、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字理识记 5 个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字理识字(析词)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学过哪些诗?(指名答,齐背《锄禾》)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许多诗人留下了优美的诗句。其中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他的诗以精巧的语言、独特的感受成为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请看有关李白的动画。
(CAI演示,师口述:冬天,李白和他的亲人们在自家庭院里喝洒吟诗。春去秋来,李白告别亲人,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去。秋意越来越浓,李白望着风雪,望着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思念起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诗。
(CAI 出示不带课题的全诗,师念诗)
二、分析字理,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读一读,找节奏,初步感知 。
⑴ 自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⑵ 师范读,生注意听,找出节奏。(指名答,CAI 用“ / ”画出各句节奏,如“床前/明月/光”)
⑶ 生按节奏练习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及节奏。
2、字理识字,赏析词句。
同学们掌握了读好诗文的方法,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⑴ 教学第一行诗。
① 教学“床”字。
(CAI出示第一行诗)这行诗里有个生字。
(CAI 出示田字格内的“床”字及读音)齐读正音,怎样记“床”字?(提示:“床”是什么结构?偏旁是什么?)
(CAI演示“床”字各部分的分解与组合,师提示字理:古时候,用广字头表示房子,广字头下面是个“木”字,表何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床不完全用木头做,还可以用各种金属和材料制成,方便又舒适。)
用“床”扩词(提示:“床”还可用做量词,如一床被子)
② 师示范解释诗意:床指木床,前指前面,明指明亮,月是月亮,光指光芒。把这几个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行诗的意思。
谁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提示:诗人在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样的月光?)明月发出的光是怎样的?(银白色)
小结:翻译古诗时,把大概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这行诗可以翻译成“诗人在床前看见一片银白色的月光。(CAI 出示诗意,齐读)
⑵ 教学第二行诗:诗人把月光当成了什么?(CAI 出示第二行诗,齐读)
① 教学“疑”字
(CAI 出示田字格内的“疑”字及其读音)齐读正音,它是什么音节?什么结构?“疑”字笔划较多,怎样记住它?可把它分成四部分( CAI 演示分解的四部分及其象形)左上方是匕首,左下方是一支箭,右上方是长予,右下方是一名士兵。为了书写方便,右边实际取的是“矛”字的上半部分和“走”字的下半部分。(板书 矛 走)
(师讲字理:古代打仗面对强敌时,是用“匕首”短兵相接,还是用“箭”远射?是举着长矛向前冲杀,还是干脆一走了之?真让人疑惑不解。所以“疑”的本义是指怀疑)( CAI演示兵往右走,四部分再合成一个疑字)在这首诗里是好比、好像的意思。
(齐书写“疑”,师范写,生跟写一个)
② 学“霜”字
“霜”也是比较难记的字(CAI出示田字格内的“霜”字及其读者音)齐读正音。谁能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霜”字?(师提示:声旁“相”的读音和“霜”的读音是不一样的,雨字头表示霜从天上洒落下来,凡是以雨字头作偏旁的字一般都表示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还学过哪些雨字头的字?(板书 雷)什么是霜呢?在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的空气中含的水汽在小草、树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师范写“霜”字)写“霜”字时,雨了头要写得扁一点,宽一点,下面相字不要写得太长,注意把字写得紧凑些(生跟写一个)“霜”还可以用来比喻白色,如有的老人头上长满了白发,我们说他是一头白霜。诗人在这里把什么当成了霜?为什么会把月光当成了霜?(提示:它们什么地方相同?)
谁能把两行诗连起来说一说?(提示:诗人看见什么,觉得怎么样?)
③ 小结:这两行诗写在安静的夜里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用霜比作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达了诗人独在他乡的孤独心情。
(板书 看 疑霜)
⑶ 教学第三行诗:(CAI出示第三行诗)师读。
① 举头是什么意思?(抬头)诗人抬头干什么?(看月亮)
(CAI出示 举头望明月 比较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望”举头看明月)不用“看”?(因为“望”字上面有个月亮,月亮高高挂在天上,要看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东西方,用“望”字比较好)
② 这行诗是什么意思?(板书 明月)(指名答)
⑷ 教学第四行诗:这时诗人想到了什么?(CAI出示第四行诗)齐读。
① 教学“思”字
“思”是本课生字。
(CAI出示田字格内的“思”字及读音)齐读正音。它是什么结构的?为什么是心字底?“心”上面是个田字?(师:古代农民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心里想着怎样把田种好,田放在心上就是“思”。)“思”是何意?(想,思念)用“思念”说话。
② “故乡”指什么?(家乡)“思故乡”是什么意思?(思念家乡)谁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③ 除了思念家乡,还会思念什么?(亲人)亲人包括哪些人?谁能把诗人思乡的感情吟诵出来?(自练,集体点评:语调要低一些,慢一些)
④ (CAI出示后行诗)
小结:这两行诗写诗人触景生情,由望月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板书 望 思乡)
⑸ 这首诗的意思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识内化,给诗取名
⑴ 写诗人在安静的夜里思念家乡,根据诗意,谁能给这首诗取名?(板书:6静夜思)这就是第6课,齐读。
⑵ 教学“静”字
(CAI出示田字格内的“静”字及读音)它是什么结构?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没有声音)不争吵,就安静、清静了。(扩词)师范写:“静”第五笔是竖,不要写成撇。(生跟写)
⑶ 扩展想象
(CAI回到原图,包括题目)诗人看着这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这可能是什么节日?(中秋)小朋友们可能在与父母干什么?(吃月饼,看月亮)但诗人却一个人在外地,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李白,一个人在外地,你会做什么?想什么?
⑷ 感情配乐读文
4、课堂练习(随机)
⑴ 填写诗句,说出带点字的意思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⑵ 根据意思,很快说出诗句
① 诗人看见床前地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
② 好像地上结了霜。( )
③ 抬头望高高挂在天空中的月亮。( )
④ 低下头思念起家乡。( )
⑶ 齐背这首诗
【板书设计】
6、静夜思
(看)月光──凝霜
《静夜思》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当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当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静夜思》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境,体会作者思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各个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一家三口,吃团圆饭,有的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月亮圆了,人也团圆了。同学们说说你们都是怎样过中秋的?
学生:……
教师: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本课的相关资源,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通过播放媒体资源和学生一起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为下面的词句理解做好准备。
三、诗词赏析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教师启发学生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并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理解。
4.理解第三行诗句:
教师播放资源并定格在此画面,
请学生看图思考: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进而启发学生说出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教师将资源定格在此画面上,引导学生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
(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请小朋友也来对月朗读,齐读。
教师:大家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教师: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教师播放本课资源中的古诗词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恬静的音乐下,诵读这首思乡诗,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
五、课后思考
教师: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小朋友,当晚上月亮爬上树梢后,对着月亮公公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把你想说的心里话画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