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包括加减乘除、分数运算等。
3.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2.分数的认识和运算。
3.问题求解和应用题训练。
4.奥数题和趣味数学题。
三、教学方法
1.导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3.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4.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讲解基本概念:清晰讲解加减乘除、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4.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5.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训练问题解决能力:设计趣味性的问题和应用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1.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2.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等。
3.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数学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多种解题方法的探究和比较。
3.数学问题的创意解决方法。
4.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三、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3.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创意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数学小游戏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3.探索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创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总结和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经验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解题方法,评估学生的创造力。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定期组织数学创意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3、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4、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应用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五、
教学追记: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我主要联系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例题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
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3、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 6/30 12/18 14/56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3、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引出新课。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一、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的练习课。(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二第3~7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会灵活运用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师: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师:按比分配问题有几种解题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顾按比分配的两种解题方法。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了解信息。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员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员和游客的人数比是1∶7。
(3)交流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
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知探究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5)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6)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答:航模小组有20人。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当堂测评
练习十第4、12、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请教优秀学生,做到“一帮一、兵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