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精简3篇】

时间:2013-06-09 09:22: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诗歌《咏牡丹》的内容,体会其中的美好情感。

2.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描绘描写牡丹的形象。

3. 能够在散文《长恨歌》中感受唐婉的爱国情怀,理解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4. 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咏牡丹》的内容和情感。

2. 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牡丹的形象。

3. 理解散文《长恨歌》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歌《咏牡丹》中的意境。

2. 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牡丹的形象。

【教学过程】

1. 给学生播放《咏牡丹》诗歌音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

2. 分组讨论,学生共同分析诗歌《咏牡丹》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牡丹的形象。

3. 带领学生朗读《咏牡丹》,并进行背诵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阅读散文《长恨歌》,引导学生感受唐婉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5. 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对《长恨歌》的理解和感悟。

6. 带领学生朗读《长恨歌》,并进行背诵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和散文中的情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通过诗歌和散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和爱国情怀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九家之书》的内容和主题。

2. 能够运用文学常识解读《九家之书》中的典故。

3. 能够体会《九家之书》中的人生哲理,提升情感认知。

4. 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九家之书》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重点】

1. 理解《九家之书》的内容和主题。

2. 运用文学常识解读《九家之书》中的典故。

3. 感悟《九家之书》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 理解《九家之书》中的典故。

2. 感悟《九家之书》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1. 给学生分发《九家之书》的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其中的内容和主题。

2. 分组讨论,学生共同分析《九家之书》中的典故,并运用文学常识进行解读。

3. 带领学生探讨《九家之书》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对人生的认知和理解。

4. 学生展示对《九家之书》的感悟和理解,进行讨论和交流。

5. 引导学生写作《九家之书》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九家之书》中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提升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学习《九家之书》,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三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中国大学网

  -

  精彩在“我”,真我,真朋友

  桃李岁岁花开花落 博海泛舟梦梦成真 2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2、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4、理解前两行诗句。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5、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大,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6、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7、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8、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9、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背诵这首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C、记下不懂的问题。

  2、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措方塘。如许:如此。

  3、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三、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2、请二至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古诗。

  23 学与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真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沈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24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 星座 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2)指名说一说。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