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经典4篇】

时间:2019-01-06 09:20: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能够熟练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光学、电学和热学等抽象概念,能够进行物理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力和压力

2. 第二单元:简单机械

3. 第三单元:光学

4. 第四单元:电学

5. 第五单元:热学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物理概念和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2. 实验法:设计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物理概念和定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能够熟练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光学、电学和热学等抽象概念,能够进行物理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力和压力

2. 第二单元:简单机械

3. 第三单元:光学

4. 第四单元:电学

5. 第五单元:热学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物理概念和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2. 实验法:设计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物理概念和定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初二物理上册全册的基本知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成像等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折射、成像等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2. 教学难点:镜子成像规律、透镜成像规律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

1. 第四单元:光的反射和折射

- 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知识,探究反射和折射的规律,进行相关实验。

2. 第五单元:镜子的成像

- 探究镜子成像的规律,学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进行相关实验。

3. 第六单元:眼睛的调节

- 学习人眼的结构和功能,探究眼睛的调节原理,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2.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视频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和提出改进意见。

2.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 篇四

初二人教版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堂小结】

  2—2声音的特性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3—1温度

  3—3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3—4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液体 气体

  空气 玻璃

  5—4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6—1质量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

密相连。

  (二)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三)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具

  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1.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

  计算:

  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

  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同学们回家可做类似实验:两个吹胀的气球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观察现象。

  上面的实验说明最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2.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体的0℃至底层水体的4℃。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块。

  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

  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这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水的反常膨胀,给人类生活也带来不方便。北方的冬天,放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将冻裂。所以对自来水管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观看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其它应用的影片。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经典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