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
主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活动目的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增强就业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活动准备
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
2. 准备相关资料,包括职业规划、就业压力、就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3. 邀请校内外专业人士或校友作为讲师,分享就业经验和建议。
三、活动流程
1. 开场致辞:介绍活动目的和意义。
2. 专题讲座:讲师分享就业观念、职业规划和就业技巧。
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分享自己的就业心得和困惑。
4. 小结与反馈:总结活动内容,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四、活动效果
1. 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2. 学生增强就业自信心,更有信心面对就业挑战。
3.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中职主题班会教案 篇二
主题: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一、活动目的
1. 帮助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确定活动主题和形式。
2. 准备相关资料,包括创新案例、创新方法等内容。
3. 设计创新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过程。
三、活动流程
1. 开场介绍: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
2. 创新案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创新案例,激发其他同学的创新灵感。
3. 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新实践,解决指定问题或设计创新产品。
4. 展示与评选:学生展示创新成果,并评选出最具创意的作品。
5. 小结与反馈:总结活动效果,鼓励学生继续提升创新能力。
四、活动效果
1. 帮助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中职主题班会教案 篇三
大学网为大家提供有关中职学校主题班会的教案,欢迎阅读。
做最好的自己
背景
在管理班级和日常教学时,我们发现中职生中很多人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如上课不愿主动发言;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愿参与;甚至有些学生本来很有特长,却不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的才华,怕难堪,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长此下去,将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健康成长。
目的
1.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懂得学会做好自己,具备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接纳别人,在班级营造一个欣赏和被欣赏的融洽气氛。
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请班级中有特长的2到3位学生准备好各自的绝活,在班会中表演
3.准备纸张若干。
过程
一、导语
二、认识自己
1.让学生在纸张上写下对自己的评价,即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2.同桌之间互写评价,即你认为你的同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班主任提示:对自己、对别人的评价要客观、准确、善意
三、展现自己
请原先安排的学生上台表演他们的拿手绝活,老师要善于点拨,如果能让其他学生也主动上台表演更好。才艺不一定非要很出众,只要能让学生主动上台表现自己就可以,比如模仿、力气大等等,都是一种“才”。
四、解读“自信”
1.自信的重要性
2.自信的表现
五、视频:做最好的自己
班主任提示: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六、自信心训练
班主任引导学生放松。
在班主任提示下,学生跟着指令读出声,进行心理暗示
总结
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有远大的目标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使自己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享受到由成功带来的体验;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在生命流动的旋律中谱写出辉煌的乐章……培植自信,就是培植我们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呵护自信,就是呵护我们的意志和毅力
“职专生的消费观”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让学生了解在消费心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流行、家庭是影响他们的三大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
活动重点:教会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预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活动形式:问卷调查、访谈、观看视屏、交流心得、教师引导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个富翁,有无数的钱财,他可以挥金如土,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
有一天,他掉了两文钱,他的态度将会怎样呢?
生A:置之不理,两分钱能买什么?
生B:捡起来,然后放进口袋。
教师:有没有第三种答案?(无人发言)
可是,香港巨富李嘉诚却给了我们第三种答案。
他在乘坐汽车的时候,把一枚两分钱的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滚向阴沟,他便蹲下来准备去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员便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
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然后从口袋中取出一张100元作为酬谢交给他。
有记者曾问起这件事,李的解释是,若我不去捡那枚硬币,它就会滚到阴沟里,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员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去用,但不能浪费。
(二)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呢?
1、对零用钱的调查(多媒体展示)
教师在课前对年段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内容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寄宿制初中生一般都有零用钱,但是零用钱的多少不同,来源不同,自由支配的程度不同,使用也不同。
86%的学生每月都能得到父母给的零用钱,尽管零用钱的多少不同,可见你们的零用钱的来源是稳定的,这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有20%的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左右,60%的学生零用钱在20~30元之间,20%的学生零用钱在10~20元之间。加之同学们每月生活费200~380元不等,这笔开支不算小。
如果说有零用钱是消费的稳定基础,那么有一定数量的零用钱便是消费的坚实基础。大家多数同学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应该能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我们部分同学能够或大多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并且有部分同学是有计划地使用的,还有一部分同学是没有计划但能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可见,现在不少父母对于子女使用零用钱给予了较大的支配空间,没有过多地干涉。这也反映出学生在消费时的灵活性、随意性。
66.7%的同学把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35.7%的同学用于其它或娱乐。从所占比例最大的两项消费可以看出,添置学习用品仍然是作为学生的一项最主要的消费。
对学生零用钱状况的调查结果呈现出两个特点:经济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正是由于存在这两个特点,所以学生在消费时可以自由支配、随心所欲。在零用钱的各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消费行为。
2、对消费行为的调查:中小学生消费十大恶习(有一网络消息显示)(虽然下面一些内容现象在我们全寄宿制的马回岭中学还没有,听一听注意)
教师让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充分讨论并发言后再做归纳:
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
不是广告品牌的食品不吃,不是广告流行的饮料不喝,这在中小学生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
校园里名贵衣衫已不鲜见,名牌产品更是比比皆是。部分学生把时间放在“精品屋”、“服装城”里。
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
无论游戏厅或歌舞厅,不难发现中小学生的身影。尽管学校对此明令禁止,可部分中小学生仍难以拒绝诱惑,甚至以逃课为代价。
人情消费:跟着大人学
庆贺生日是中小学生最具普遍的人情消费。而日常人情消费的花样也不少:考试得了第一名,要请客;在某项比赛中获奖,要请客。
促销消费:跟着赌博走
零食、玩具等小商品的促销,总是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促销一是分散了学生精力,二是滋长急功近利思想,三是诱发赌博心理。
手机消费:副作用明显
上课时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干扰了教学秩序,手机不良短信的泛滥给学生成长带来危害。医疗部门资深专家指出手机辐射对少年的发育成长具有一定危害作用。
网吧消费:越陷越受伤
中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抗拒游戏诱惑能力较弱。隐藏在居民楼等地的含有赌博、淫秽内容网吧,令一部分学生迷恋不归。
重复消费:同学搞攀比
七八成新的书包、文具说扔就扔,只有新的才好。孩子们说,同学都换了流行的,我不换就太老土了。
时尚消费:要的就是“酷”
在商场化妆品专柜经常可以看到中小学生流连忘返,护肤品也上了学生的梳妆台。连男孩子也开始佩戴项链、戒指等饰物。 颠倒消费:舍本逐末为赠品
很多学生对零售商品附送的卡片、玩具感兴趣,学生甚至花了钱根本不吃里面的食品。
3、对消费心理的调查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归纳出中学生消费心理大致有几种情况。
学生代表发言: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针对学生归纳的几种消费心理,进行引导分析: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这虽然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中学生现在消费状况的情况调查,特别指出:中学生在穿戴上的讲究名牌,在电子产品上的不断升级,并且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学生活动:就此现象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这是典型的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有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设问:大家怎么看到这种消费行为?
学生活动:就此现象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这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行为,讲究实惠,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行为。
总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全班齐读:
盲目从众不可取,
过分标新吓死人,
虚荣攀比活受罪,
理智求实乐融融。
4、对策
合理预算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第一步是教会学生能进行合理的预算,首先,让同学将自己每月的消费进行归纳分类,统计一下哪些属于生存性消费、哪些属于享受性消费、哪些属于发展性消费。三种消费各占的比例是多少?其次,组织学生座谈自己的购物经历,讨论各人的消费构成,从中了解消费是否合理。
疏通途径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
第一,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适度消费,不要盲目从众和攀比。同学们购买日常学习、生活必需品,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自己需要的才是合理的。某同学爱好音乐,家里给买了电子琴或钢琴,你没有这个爱好或专长就没必要去买,买了也只能闲置一旁。要适度消费,就是克服盲目从众和攀比的消费偏向,所以买东西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计划,保持冷静头脑,避免盲目性。
第二,对日常生活要有正确的认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正确合理的消费。
首先,着装应以大方为主,不应该刻意追求名牌。学生就是学生,应该保持朴素、纯洁的本色,穿衣打扮应量力而行,家庭条件不好,都不应过于奢侈,只要干净、舒适、大方的衣服即可。
其次,不要过分追求时尚。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时尚的影响,从生活中最基本的方面如衣着服饰,到人们与社会接触的方方面面如语言、行为、意识形态等等,都会留下时尚的印迹。学生在顺应时尚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进行消费,避免花冤枉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社会上流行的不一定就适合你,你也没有必要去赶这个潮流。而且要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来消费。如果随意地挥霍父母的血汗钱,我们的良心也会不安。
第三,控制在交往应酬上的消费。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开销,但要控制,比如,同学过生日,完全可以送张贺卡,写上祝福的话,没有必要非得送昂贵的礼物。因为你还没有经济来源,送东西花的是父母的钱,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何况同学之间真正的友谊也不是靠金钱来维持和衡量的。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不会也不应该乱花父母的辛勤劳动所得的。课堂小结:
有位经济学家说:“你省下来的一块钱,大于你赚进的一块钱”。其实俭朴的人生也是富裕的人生。正如谚语所说: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劳动是幸福的左手,
节俭是幸福的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