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通用5篇】

时间:2012-09-06 08:11: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 篇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论语是必不可少的经典教材之一。如何通过论语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将结合论语中的十二则经典教义,设计一份具体的教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提升文化素养。

第一则教义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待人热情友好。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介绍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友情,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去维护友情。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会友谊的可贵。

第二则教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孔子如何待人接物,让学生明白做人的原则。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或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第三则教义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怀若谷,虚心学习。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介绍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可以设计知识竞赛或小组合作,让学生积极学习,互相交流。

通过以上三个教义的设计,学生可以逐渐理解论语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 篇二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论语这一经典教材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直是语文教师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论语中的十二则经典教义,设计一份具体的教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提升自身修养。

第四则教义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人生定位。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述孔子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可以设计写作练习或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第五则教义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介绍孔子向他人学习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或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第六则教义是“巧言令色,足恭维,拙言直谏,足以疾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真诚相待,不做虚伪之人。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述孔子如何与他的弟子相处,引导学生明白诚实待人的重要性。可以设计情景模拟或小组合作,让学生体会真诚交往的意义。

通过以上三个教义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修养素质,引导他们积极成长。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

(一)初读

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②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不亦乐乎(高兴)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2.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 篇四

明确: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重点)

2.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二、教学新课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传不习乎?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④子曰:“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 篇五

]

论语十二则教案设计【通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