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推荐3篇】

时间:2017-04-08 07:20: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篇一

标题: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导入:通过一个小视频展示不同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动能和静止时具有的势能,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一、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 1/2 × 质量 × 速度的平方。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势能的计算公式为:势能 = 质量 × 重力加速度 × 高度。

二、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 当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其具有的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速度越快时动能越大。

2.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沿直线运动时,外力对物体做功,使得动能增加或减少。

3. 当物体受到摩擦力等非弹性力时,动能逐渐转化为热能,使得物体的速度减小。

三、 动能和势能的守恒

1. 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内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动能和势能守恒。

2. 利用动能和势能守恒原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弹簧振子的运动、滑雪运动等。

四、 案例分析

通过几个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总结

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篇二

标题:实验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 实验准备

1.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测量工具等。

2. 实验流程:将小车放在斜面上,通过改变斜面的角度和小车的高度,观察小车在不同高度时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二、 实验步骤

1. 将小车放在斜面的最高处,记录小车的高度和速度。

2. 让小车沿斜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高度时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3.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小车在不同高度时的动能和势能,并绘制图表进行分析。

三、 实验结果分析

1.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小车在不同高度时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 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改变实验条件,使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更加明显,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四、 实验讨论

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和学生可以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和思考能力。

五、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还能够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转化规律,为他们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篇三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 新授课:动能

  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利用板图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

能”.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实验步骤2:观察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3, 新授课:势能

  1) ,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重锤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

  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2),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可以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较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

  4,新授课:机械能

  讲清机械能上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表示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即机械能有两种表示方式:动能和势能.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分析玩具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案参考】

  1、观察小车的传动结构,在上紧发条时和松开发条时的情景;思考弹性势能大小和做功多少的关系.

  2、看看市场或超市中还有哪些上发条的小车.

  3、观察现在流行的儿童玩具靠什么发动的.

  【评价】

  1、材料全班共享.

  2、写出观察和分析的过程报告.

  3、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要列出学习过程清单.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