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探究传统文化——读《书湖阴先生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和背景;
2.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主题和意义;
3.分析《书湖阴先生壁》中的意象和象征;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书湖阴先生壁》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分析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1.介绍《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解读《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主题和意义;
3.分析文中的意象和象征;
4.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书湖阴先生壁》的背景和作者;
2.阅读分析:学生阅读文本并讨论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3.意象分析:分析文中的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课后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书湖阴先生壁》的理解和感悟;
3.考核方式:课堂讨论、作业评定。
《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3.探讨文学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3.分析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
1.解读《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主题和象征;
2.分析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3.讨论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启示和反思;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书湖阴先生壁》的主题和背景;
2.阅读分析:学生阅读文本并讨论其中的象征和意义;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4.思考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学生的讨论能力和思辨能力;
2.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思考文章;
3.考核方式:课堂表现、作业评定。
《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篇三
《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一、导入。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其时诗人62岁。
二、读读讲讲问问。
讲:①“长扫”的“长”,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②“静”,通“净”。③畦(印),田园中的小区。④护田,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⑤排闼(伯),把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人
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按:“护田”一语出自《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垦田事。“排闼”一语出自《汉书,樊哙传》,大意是,汉高祖卧病,不接见任何人,樊哙却不顾禁令,排闼而人。学生不问,可以不讲;
问:这首诗先写庭院之内,后写庭院之外,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着清香。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问:你能看出这是一个隐士之家吗?(从环境看,它远离尘嚣而风景优美,适合隐士的意愿;从院内看,住宅简朴,符合隐士的性格;从主人的生活状况看,他与世无争,以打扫庭院,手栽花木自娱,正是隐士的生活习惯。)
问:诗人借写隐士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自由发言)
三、.总结。
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诸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